微笑服务可以有,但微笑标准还是免了吧
刘纯银
湖北省旅游景区首个微笑服务地方标准《湖北省旅游景区微笑服务规范》自当日起正式实施,对全省旅游景区的岗位微笑服务要求、常用文明用语等内容提出了具体规范和指导要求。(12月1日澎湃新闻网)
有人说,服务是门艺术,艺无止境;服务是门学问,学海无涯;服务是无形的,但是可以被感知得到。尤其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面对强手林立的对手,要想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优质服务是至关重要的。所以,长期以来,微笑服务作为优质服务的象征,被很多服务型行业所推崇。如银行、宾馆、收费站等窗口服务行业都要求员工要做到微笑服务,这无可厚非,也值得肯定。
但让笔者不敢苟同的是,居然有不少单位还专门出台微笑标准,要求员工微笑时面部表情应“自然、放松,嘴角微微向上翘;应真诚微笑,亲切自然,微笑时应牙齿微露。”并将微笑作为评价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甚至提出笑的过程中必须露出八颗牙,也就是所谓的“标准的笑”,如果不能按照“标准的笑”去笑,则被认为服务不用心,甚至影响个人绩效,是要扣工资的。
其实,一个合格的服务人员,除了要有热情、微笑等面部表情外,更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操作技术,以及爱岗敬业精神等。文明礼貌固然是服务的第一要素,微笑也能给人一种信心和力量,但必须是发自内心的微笑。如果盲目强调这种千篇一律的“标准微笑”来代替服务的方式,势必催生出一群笑起来“明媚动人”,转脸把服务对象骂了几千遍的“演技派”。所以,经常有人感慨,你们除了笑还有什么?正如高速公路一位收费员所说:微笑服务项目已纳入他们的绩效考核,在收费站坚持了10多年年。平均每天至少需要对过往的司机朋友笑500次,一天下来脸都僵硬了。笔者建议,这样僵硬的“微笑标准”还是免了吧!
服务是品牌,是形象,是核心竞争力。但微笑并不像点钞或者打算盘那样简单练得出来的,微笑不是一种职业化的笑脸,而是一种情绪,也可以说是一种气质的流露,是微笑者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表现,是他们充盈的内心世界真实、自然的流露。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微笑,它不花费什么,但却创造了许多成果。它丰富了那些接受的人,而又不使给予的人变得贫瘠。它在一刹那间产生,却给人留下永恒的记忆。是时候重新定义“服务”二字了,即便加了“微笑”前缀,可它不能成为服务的全部,要知道,前缀还可以是“真诚”、“热情”、“竭诚”等内容。真心期待窗口行业的服务可以从微笑开始,但不能仅以“微笑”结束,因为人们还是需要服务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