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号转网遭绊脚石,暴露三大运营商服务短板


 携号转网遭绊脚石,暴露三大运营商服务短板

 
刘纯银
 
2019年12月1日,《携号转网服务管理规定》正式施行,用户可以在保持号码不变的情况下变更签约的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如今“携号转网”施行已满一年,针对消费者对于这项便民服务是否满意,近日媒体记者进行调查采访。(12月9日《央广网》)
 
“携号转网”,顾名思义就是指用户可以在保持原电话号码不变的情况下更换电信业务运营商。按理说,在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携号转网”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同时,随着电信网络的发展和电话普及率的提高,用户对电话号码的依赖性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多个运营商竞争的大环境下,“携号转网”不仅会受到不少消费者的欢迎,而且是把选择权交给用户,符合市场游戏规则,有利于三大运营商公平竞争,提升服务水平。同时,也是检验运营企业服务水平、网络质量、资费合理性的一面镜子,有利于增加消费者福祉、保护用户权益。
 
然而,据媒体记者日前调查发现,一些消费者在“携号转网”过程中却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对各运营商提供的服务也表示不满。这也可以从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日前发布的“携号转网”相关情况调查报告中得到印证:办理过“携号转网”的受访者中,有70.39%表示在办理“携号转网”过程中会遇到一定困难及阻碍。面对“携号转网难”已成常态的现实,不少网友除了投诉外,只好放弃“携号转网”打算。
 
“携号转网”本是一项惠民工程,前期各大运营商在搭建网络的时候也投入了大量的财务、物力,但在实际办理此项业务时,三大运营商积极性都不高,总是以用户不明白的各种“套路”变相拒绝。如西安的周女士就被告知签有靓号协议,如果想转网,她就面临违约罚款问题。又如云南李女士被告之有一项托收业务影响而不满足携转条件。笔者认为:当前广大用户“携号转网”遭遇各种“绊脚石”,充分暴露了三大运营商服务短板,也与工信部推行“携号转网”的初衷严重不符。正如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所说:业务人员服务不到位背后是运营商对于“携号转网”的复杂态度。
 
在国家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的今天,作为国有企业,尤其身为央企的三大运营商更不应该以自己不是政府部门就可以“独善其身”或“置之度外”,对“优化服务”、“优化营商环境”要求“视而不见”。面对当前一些用户在“携号转网”中出现的一些负面清单、责任清单,期待三大运营商能主动作为,别在与用户信息不对称情况玩“套路”,唯有真心、热情、周到的服务以及合理资费才赢得用户青睐和留恋。
 
新闻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5587020825774981&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