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天命”与“我命”的人生旅程对后人的启示


 

(观纪录片《中国》第1集《春秋》有感)

文/周涧

        春秋时期的孔子,被后世尊为儒家始祖、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并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人生价值,万代仰慕。
       但是,这一切的尊荣与殊誉,在孔子的有生之年里,自己并看不到。孔子所经历的只有流离奔波、排挤冷落。为了宣扬仁爱苍生、和谐天下的“礼乐”理想,他举一炬执念之光,在礼崩乐坏的漫漫暗夜八方寻找尚礼明君,最终还是抱憾而归。


         “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心气豪放,并不存在于博学睿知的孔子的在世人生。
         孔子坦然接受了“我命由天不由我”的现实无情。他当众笑呵呵地赞评别人说他像“丧家之狗”的比喻。
         孔子把“克己复礼”当做崇高至上的“天命”,并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我命”去固执地践行。
         在以成败论英雄的现实生活中,孔子苦而无果的人生无疑是失败的。但他留下的中华儒学文化遗产,却以辉煌耀世的文明贡献,成就了孔子的万世英名。
       看来,人生于世,无论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图成之顺,还是“我命由天不由我”的求果之难,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天命”与“我命”的人生旅程之中,你倾情和努力做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