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力推动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力推动者

 
     郭向阳   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力推动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力推动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力推动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力推动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力推动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力推动者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国富民强,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这些理念,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

这些年在国家改革开放取得各项重大成就的同时,国门洞开,泥沙俱下的外国思潮纷至沓来,形形色色的思想潮流,让很多文化人迷失了自我,丢掉了文化的优雅与责任,更丢掉了文化对国家发展与进步的引领义务,把文化与治国安邦撕裂开来,让文化远离人民的精神需要,沦落成可有可无的东西。这些年的一些痞子式的“名言”、是非、任何责任的流行语,如“我是流氓我怕谁”“做个小人真痛快”“跟着感觉走”“过把瘾就死”等,这种“名言”在传播中确实成了无羞无耻乃至社会无赖化的旗帜和盾牌,这些东西恶化了中国人的思想,污染了圣洁的传统文化,淡化了人们的社会责任感,给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在当今的中国,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与支持,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它关乎着国家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幸福与安康。可以说,在当今国际国内局势十分复杂的时期,引导社会各界正确认识社会形势,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发展壮大,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历史任务,一个十分重大的历史工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力推动者

 

《新道德经》虽然成书于1995年,远远早于2013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正式推出,但是通过认真研读《新道德经》,我发现这本书以出人意料的方式,为这个历史工程作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发展壮大的得力器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力推动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新道德经》有好些这几个层面的论述,如“治世之道,在平、畅、正、节。天下为公,众生平等,机会均等,一视同仁;物尽其力,货畅其流,人畅其思,不滞不塞;上有正型,下有正风,是非分明,世有正则;张驰疾徐,轻重宽平,皆有节度。”,“无法无天,魑魅横行,冤狱遍地;刑律如毛,奸盗丛生,惩不胜惩。盖因国之基在德,德衰,法与不法等。”等等,正是对这一理念,从正反两面说明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对国家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性,是对这一理念的有力呼应,生动阐发:“众生平等,机会均等,一视同仁”,治国理政要正确引导百姓的欲望,让人们能够“物尽其力,货畅其流,人畅其思,不滞不塞”实现只有平等的发展与进步,“上有正型,下有正风,是非分明,世有正则;张驰疾徐,轻重宽平,皆有节度。”,就是要努力打造“公正、法治”社会,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用党纪国法规范社会,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美好社会,给予百姓更大的快乐更多的欢笑,要让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新道德经》这些层面的论述很多,例如“天下所以兴者,不外三者焉:其一曰凝。道德所在,人心所向,百川汇纳,众志成城,此为国之魂。次曰进。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如携众登山,勇夺前驱;百舸竞渡,力争上游,日有所进,月有所异,如日之东升,月之初盈,此为国之本。再曰卫。攘内患根除痈瘤;御外侮强敌蛰伏,此为国之城。有此三者,人所以立,家所以旺,国所以强,此兴旺发达之道也。失其一,背道失德,怨声四起,人心离散,分道扬镳;失其次,百业凋蔽,百疮千孔,民穷财困,温饱不继;失其再,内忧外患,灾难频仍,无力自保。或因昏庸懦弱,尾大不掉;或因因循守旧,了无作为;或因独断专行,措置失当;或因腐败堕落,暗无天日,失此三者,乃离兴就衰之途,道德者,研索兴衰之理者也,不可不察焉。”,“德与财,皆国之利器也。德为本,财为表;德道遐,财道迩。重财忽德,终必受惩;财德并重,以德为先,受益无穷。”,“有德无法,其德不振;有法寡德,其法日损。德与法如两翼焉,两翼并举,奋翮高翥。”,这些从不同的层面论述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对国家民族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性,在这里,凝就是爱国,进就是敬业,“道德所在,人心所向,百川汇纳,众志成城,此为国之魂。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如携众登山,勇夺前驱;百舸竞渡,力争上游,日有所进,攘内患根除痈瘤;御外侮强敌蛰伏”这就是基于爱国敬业所表现出来的诚信、友善,只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优良品德融会贯通得到大力发扬,全国各族人民上下同欲同心同德为实现美好的共同努力,国家才会兴旺发达,人民才会获得最大的长久的幸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

《新道德经》的不乏对此的论述,如“凡物无不生于境,又制于境。境者,化育之所也,薰之,染之,治之,化之,诱之,导之,震之,慑之,无不由境之功也。政、经、军、文,皆有其境,然皆莫重于德境,为政实乃营境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力推动者

 

欲民为善,必先教民善善,必先以善感人之心,以不善动人之情,情动而理生,使人以为善为荣。民无由为人上,为善可为人上,见善不为,心必愧之,人必责之,举世必重善,趋善如流。

戒民为恶,以刑慑之,不如首在使之恶恶。于是,上者视恶如仇,中者羞于为恶,下者惧为恶。虽思恶者众,而为恶者稀。刑不足以震之,理不足以化之,情不足以动之,恶势张矣。法者,戒也,慑于前,惩于后,止人为恶。教者,导也,教于前,辅于中,成于后,引人为善。

国者,公民之家;世者,各国之家。国之贫富强弱,人人有责;世之治乱兴衰,国国有责。爱己、爱国、爱世可同日而语。

等等。

从这些论述,我们可以看出《新道德经》具有浓厚的文化韵味,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精品力作,析事明理别开生面,指点人生鞭辟入里,观念说辞与时俱进,是作者在更大范围更高视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审视,内涵与实质的继承超越和发展,如儒家的入世精神,以至儒家学说中常见的仁、义、善、恶、名、实、利等常见的命题的沿用和全新的阐释;吸收了法家的以法治国的思想,并进一步论述法制与道德建设的关系;汲取了墨家的简朴、躬身实践、"非攻"思想,道家的退让妥协、平衡和谐思想等。它初看是属于传统文化的,但稍一品味,它又属于当代人的,提出了如"生命不灭论"、"生命价值转换论"、"无欲即无道,无为即无德":尊重人的正当欲望,欲的三种分类和相对不同对策、"道德核心说":正直是一切美德的基础和核心、德与法的关系、求同存异的哲学基础、"势"的分类及"度"的重要性、爱情是条件的交易说、友谊的分类、人的生存资本说、命运的存在、名利的全面理解、幸福的根源、人类发展的九大法则(生存、竞争、节律节制、和谐、平衡、胜利、现实、未来、创新)、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大同的变化等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学说,对当今青年大有裨益。而且这本书,既汲取、继承了中华古文明和东方智慧的精粹,又灌注了现代文明的新鲜血液,获得了种生机勃勃的魂魄。这些论述,对我们深入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非常有利,认真的品读这些论述,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深切含义,进而对这些理念获得高度的认同感,这对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人民心中的发展壮大,显然是非常有益的。

总之,《新道德经》分人生,治国,事理,三大部分,既有对历史的沉思、洞察,又有对当代社会矛盾、世界文化走向和人生秘谛的透视和感悟,《新道德经》发展了老、庄、孔、孟、墨、惠等诸子百家的哲学,注入了许多更合理、进步的现代新思想、新观念,如老子主张“无欲”,《新道德经》肯定了“欲”存在的合理性;老子主张“无争”,铁城则肯定了“争”(竞争)对人类社会进步的积极意义。尽管铁城的“治国篇”中对当政者有许多严厉的警示性忠告,我认为,其目的是为了完善、更新与提升现存秩序,他的内在用意是善良的,而且是用意真切的。《新道德经》虽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十年前写成,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它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壮大的有力推动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力推动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力推动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力推动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力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