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局在中国,也是一个人的社会身份认同体系。看一个人经常混迹于何类饭局,几乎便可以洞悉其兴趣、爱情、财富、身份、地位。有识之士往往能透过饭局见微知著,识人用人,洞察饮食之道里的经济利益、社会关系、人际规则和文化滋味。所谓饭局之妙,不在饭而尽在“局”也——饭局千古事,得失寸唇知。
每一个企业家都有自己的一套识人方法,虽各有妙招,但不外乎以小见大、见微知著。“饭局”,作为平时人际交往中最常见的方式之一,当然是企业家识人用人最佳场所。
据说,“饭局”一词是宋代人发明的,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宋人把“饭”与“局”连成一体,玄妙尽显。对于商人来说,吃饭是个严肃的社交游戏。王中军说起华谊兄弟和马云、江南春的合作,总是轻描淡写:“就是一块吃顿饭喝喝茶,也不用多说,事情就谈成了。”
在中国,有一件事能让两个陌生男子很快熟络起来,那就是喝酒。
2014年11月,以悠然朴拙而闻名的乌镇,第一次和时髦的“互联网”搭上关系。
彼时,传统三大门户巨头新浪、网易与搜狐余晖已烬,志得意满的马老师,以一种江湖盟主的身份遍撒英雄帖。不管是初出茅庐还是已经久战沙场的“江湖人士”,纷纷应和马老师的邀请,出现在距离阿里巴巴不到100公里,仿佛与世无争的乌镇。
如今,乌镇的各家餐厅里,墙壁上挂得最多的,就是互联网大佬举办各种饭局留下的影像。即使饭局上讨论的许多内容没有公开,仅仅是坐在一起吃饭的名单,就已经够业界玩味许久。
最具代表性的,便是2017年的“东兴局”,就是刘强东和王兴联袂宴请的饭局。坐在主宾位置的是马化腾,王兴和刘强东分列左右,其他互联网企业家则按照与马化腾的关系远近落座。由于腾讯投资了东兴局上大多数人的公司,因此这一场饭局又名“腾讯系的团建”。
唯一一个没接受腾讯投资,而是被朋友王兴拉来、似乎乱入饭局的张一鸣,当时坐在马化腾右手第三位。根据坊间“分析”,这意味着当时他跟马化腾之间的关系还算不错,而马化腾确实有意拉拢。
2018年,乌镇的饭馆好像突然失去了诱惑力。反而是看似金盆洗手的丁磊,在乌镇不停地拉人吃饭,席间必少不了一道网易养殖的猪肉,这也是乌镇饭馆中留下丁磊照片最多的时期。
到了2019年,大佬们已经没有了吃饭的兴趣,连马老师到乌镇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留下的只是“马云金句”,大方地投喂了一众媒体。
在中国的江湖社会,作为亲情的扩大版表达,“饭局”常常肩负特殊使命。历史上有过很多知名饭局,例如杯酒释兵权、鸿门宴、渑池之会、新亭会、乾隆千叟宴。在各种饭局中,安排得恰到好处,甚至有利于“治国安邦”;出现意外,则“敬酒不吃吃罚酒”,甚至“白刀子进红刀子出”。饭局不仅是普通人生活的一部分,也深度地影响了中国重大事件的演变。
在饭局中,几杯酒下肚后,“酒能壮胆”,是重大决策出台的好契机。因为“酒文化”的塑造与引导,人们常常更倾向在饭局中决定是否签合同。亲密朋友的聚会中,有人收起了平时的小心翼翼,有人放松警惕,有人随便说话。于是饭局的利益追求可能水到渠成。
今年的乌镇互联网大会冷清得很。与往年再忙也要到乌镇打个卡不同,2020年的互联网大会,曾经“谈笑风生”的丁磊、张朝阳、李彦宏、陈睿、王小川、周鸿祎、王兴、曹国伟、雷军都没有来。马云和马化腾也没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