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难做,商机来了要注意哪些?(中)


 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  于斐

 

中国健康产业以优化体验和调整创新为主的新一轮高潮即将到来。

随着社会进步的加快,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已经从医疗治病提升到保健预防上,医药保健品日益引起众人的关注与应用。

未来的市场,需要一双敏锐地捕捉此信息的眼睛。

更要有一种能够有独到的观点去引导和创造的思想。培育市场不仅是政府要加以引导的,市场按规律形成的,而且更是人们通过运用规律去引导和创造的,发现市场只是比别人更有前瞻性的一种表现,善于引导和培育新的市场才是把这种发现变成现实的经济增长点和增值链的最终途径。

大健康行业趋势一

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健康产业提前进入充分竞争阶段,各种新型营销技术不断涌现,许多国外新兴商业模式进入中国市场,各种资金、人才迅速涌入健康产业。可以预见,中国健康产业未来的竞争将空前激烈。

中国健康产业进入中期盘整阶段,很多大家习以为常的商业规则正在全面改写,不少人还在苦心修行的商业技巧一夜间变得无足轻重,药厂销售压力增大,药店经营利润下降,第三终端成本加大,医院进药实施限价策略,经销商左右为难,媒体广告全面封杀,反商业贿赂激发连锁反应……

大健康即围绕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对生命实施全程、全面、全要素的呵护,既追求个体生理、身体健康,也追求心理、精神等各方面健康。

而发展大健康产业的重要前提,就是转变传统医疗产业发展模式,即从单一救治模式转向“防—治—养”一体化防治模式。

为此,除了应继续发展以医疗器械为主、以药品为主的医疗医药工业,还应加快发展以保健食品、药妆、功能性日用品等为主的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疾病康复等为主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大健康产业战略规划和企业战略咨询报告》,人口老龄化、政策驱动、行业技术积累以及人们追求健康的需求是推动我国大健康产业大发展的关键因素。据火石创造的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生命大健康产业的规模为1.8万亿元,到2016年已经达到3.2万亿元。

长期来看,大健康产业的利好政策必将出台。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结合发达国家的健康产业发展经验来看,中国大健康产业占GDP的比重不足5%,与发达国家的10%以上有很大差距。在产业结构调整成为主流趋势的情况下,中国出台利好政策鼓励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可能性非常大。

大健康行业趋势二

中医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智慧结晶,持续不断地推动着我国医药健康事业的发展。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中医技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明确提出要振兴传统中医药事业,并做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

大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中医药产业建设取得了新进展,中医类医疗机构诊疗人次突破10亿人次;医疗收入达到3648亿元,接近医疗机构总收入的10%;中医类卫生人员总数达到122.5万人,执业医师54.3万人,占比44.3%;全国在业中医馆数量达到477家,年均增长78.1%。

产业层面,过去7年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持续上升,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2017年,已经达到17500亿元,同比增长21.1%。据《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至2020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将突破3万亿,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20%左右。

大健康行业趋势三

“近年来,随着跨国交通的便捷、互联网的发达,越来越多的人不远万里到医疗旅游目的地求医问要药。据统计,全球医疗旅游产业从2000年不到100亿美金,飙升到2017年的7000亿美金,并且以每年20%的速度保持增长,已经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一个新兴产业。”2018年4月10日,海南省省长在“‘一带一路’与健康产业分论坛”上表示,据初步统计,2016年,60多万中国人到境外医疗旅游,其中,大概有40%是晚期肿瘤,1/4是去体检的,1/8是去做整形美容,数据显示,单单在2017年,内地去香港注射HPV疫苗的就超过5万人。“一带一路”的发展,为发展大健康产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大健康市场的蓝海吸引企业布局。近年不少制药企业进军大健康领域,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据《2016~2021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市场运行暨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预计,2017年中国健康产业规模为4.9万亿元,2021年将达到12.9万亿元,未来五年(2017~2021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7.26%。

大健康行业趋势四

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特别强调健康美丽新中国。

在国民从温饱向健康消费迈进的进程中,保健的意识变得强烈,由此也催生了保健品消费的大市场。有专家指出,未来十年,中国营养保健品的发展,将沿着“一二线城市到三四线城市”“老年人到中青年”“滋补功能健康膳食补充剂的方向“进化”。未来保健品行业的出路,除了自力更生外,直接收购成熟的国外品牌,也是一条途径。

有关资料显示,欧美国家的消费者平均用于保健品方面的花费占其总支出的3%以上,而在中国只占0.1%。

近几年中国城乡居民保健类消费支出正以15%一30%的速度增长,远高于发达国家1 3%的增长速度,业内有专家对此数据进一步解释,他们反应,15%一30%的速度增长说明老百姓保健意识越来越强。

然而从绝对数来看,中国保健品市场的消费水平还很低。

目前中国城乡的恩格尔系数各为52.9%和56.8%处于温饱向小康的过渡阶段,而这一阶段正是保健品风行绝佳商机。

如果人口是一个分食市场消费的大蛋糕,那么中国13亿就是一个大资源,大财富。足可见,中国以保健品、普通食品、快速消费品为代表的健康产业市场与欧美相比有着近30倍的增长空间。

据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了解,中国保健产业曾经创下6000家厂商及近30000多种产品的纪录。其中虽不乏各型各色的假冒伪劣产品,但也有20%以上企业用心经营打响品牌、缔造佳绩进而成为目前保健产品市场的主流、名流。

由于市场诱因太强,中国健康财富第五波商机面前,企业蠢蠢欲动,希望抓住机遇参与竞争,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壮大。

 

 

 

于斐老师,著名品牌营销专家,美国《福布斯》重点推荐的营销实战专家,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创始人,中国十大杰出营销人,中国养生品牌策划第一人,人民日报社市场报等8家权威媒体和机构认定的“中国品牌建设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团中央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创业导师,“中小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系统设计”项目召集人,《中国证券报》特约品牌顾问,中国《品牌》杂志首席专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最具影响力营销策划100人,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健康科技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首家省级品牌学会重庆市品牌学会专家委员。

二十多年的营销生涯,成功服务过几十个著名品牌,其领衔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是“中国管理咨询行业最具影响力十大品牌”,现专业致力于品牌策划、实战培训、公关传播、新闻营销、招商代理、市场推广等营销服务,出色的企划力、整合力、执行力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于斐老师根据自身在外企、国企、民企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资深阅历,长期致力于把低成本实战营销理论上升到实践和方法的高度,在行业中率先倡导了几十个在全国深具影响的营销策略和商业模式,创造了可观丰厚的物质和社会效益。受到了《欧洲时报》、《亚洲新闻人物》周刊、新加坡《联合早报》、日本《东方时报》、欧盟-中国经济合作组织(CEEC)、《环球时报》、《香港商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澳门莲花卫视等海内外媒体的重点报道,其营销案例多次入选美国《福布斯》和美国科特勒营销集团《中国营销创新文库》。

于斐老师微信:yufei-1966;    

于斐老师认证微博:@著名品牌营销专家于斐 

于斐老师联系电话:13906186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