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决有限和无限的问题后,当人类正常的思考世界时,人类又会面临一个认知难题,那就是一个有限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物质一体的?西方文化在探索这个问题时陷入了二元分化所导致的种种纠缠不清的争辩之中。
在思考“存在”现象时,我们这里先说说什么是二元思维。所谓的二元思维,就是思维中对世界的二元分化,就是把“存在”(世界)分为精神和物质(或者是分为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来理解,然后探索二者之间的关系。西方文化的世界观在思维模式上体现为以上这种二元分化,所以,西方哲学交织着唯物和唯心的分野、经验和理性的纠缠、主体和客体的对立、现象和本质的隔离等等,这种二元思维也影响到宗教和神学领域,造成信仰和理性的分离,为西方的无神论留下了逻辑空间。
翻开一部西方哲学史,里面的争争吵吵很是很热闹,也很混乱,逻辑线索千头万绪,枝枝杈杈盘根错节,就是专业研究者看了也会头疼,何况普通读者呢?本文这里不去具体的涉及西方哲学的这些争辩,而只是宏观的指出,除了二律背反是由无限思维引发的之外,西方哲学的几乎所有问题都是由二元思维引发的。如果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中华文化,就会发现所有西方哲学的以上二元思维产生的争论,在中华文化中都不存在,因为中华文化是用一元思维来看待世界的。
中华文化从来没有把世界分为精神和物质,或者主体和客体,在中华文化中,精神和物质是一回事,人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灵),是一个生命体,而且中华文化认为“万物都有灵(灵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天地万物都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都是生命,人类只是天地万物中的一员。在中华文化中,人和天地(自然)的关系也不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而是“天人合一”的关系。
在中华文化中,人和天地既然都是灵,都是生命体,不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分野,不存在主体和客体的对立,那么这些本质相同的生命体之间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相互关系呢?就只能是层次高低的关系了,这与前面讲的中华文化层次性宇宙观是完全契合的。也就是说,中华文化的认知体系中,宇宙既是有限的,也是一元的(精神和物质的统一体)。
在一元的世界里,中华文化探索世界的眼光摆脱了物质和精神现象所制造出的二元假象,而将眼光仰望星空,去探究天人关系。在中华文化中,所有生命体(万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都是属于不同层次的天道的一部分,高层次的理制约着低层次的理,低层次的生命要服从更高层次的生命的安排,这种关系是单向的而不能反过来,反过来就叫做逆天叛道,是要遭天惩的。而人生在世,所要解决的基本关系就是天人关系,就是要敬畏天地、效法天地,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要同化天道,达成“天人合一”的存在状态。
在“天人合一”的一元思维模式下,中华文化的认知体系中没有西方文化二元分化后的各种思想和逻辑纷争,中华文化是在一种出发点正确的地方开始了她的伟大认知历程。西方文化直到近代的现象学出现后,才认识到二元分化是错误的,认识到主客体是不可分割,但是也没有建立起真正的一元思维模式下的认知体系。在西方哲学史上,只有黑格尔的哲学是一元思维模式下的哲学体系,不过黑格尔的一元思维在西方文化中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原因是西方文化在整体上都是二元思维。
(网络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