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对句 质疑释惑


 

 

名家对句 质疑释惑

                                

庸代著名诗人卢纶曾作过一组《塞下曲》诗,其中第三首被广为流传: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此诗写出单于在兵败后,趁着夜色逃遁的狼狈相,语言简洁,通俗易懂,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但是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读过此诗后,觉得有些地方违背了自然规律,故写诗质疑:

       北方大雪时,

    群雁早南归。

    月黑天高处,

    怎得见雁飞。

 本诗以精短的20个字对原诗提出两个问题:一是北方下雪的时候,大雁早已往南飞去,怎能见“雁飞高”?二是月黑之时,伸手不见五指,怎能见“雁飞?况且,还是在天高处。其构思奇巧,语言平实,以生动风趣的方式提出质疑,既表明作者诚恳的态度,也表现出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我国大文豪郭沫若先生看到华罗庚的质疑诗后,也以诗作答:

深秋雁南飞,

懒雁慢未随。

忽闻寒流至,

奋翅连连追。

该诗既默认华罗庚诗中的观点,又不排斥卢纶诗中所写是个特例,达到兼容并包、两全其美的效果。然而,郭沫若先生虽然通过举出时间上的特例,以时间上的微妙差别融合了两者的意境,可谓手法高超,但是郭的诗仅回答了华的一个问题,另一问题却没有回答。谁能试试?我今赋一篇,以就教于学界同仁:

月黑天高处,

固难见雁飞。

但遇星光闪,

雁影轻骑随。

          这首诗 与郭的诗合在一起,可圆满回答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