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人生


 疫情带来分化

2020年注定不同,参加今年高考的同学更是面临考验,疫情之下会带来变化:

疫情之下无法集中面授教学,对于那些适应自学,能够很好自律的学子们没有任何影响,同样正常速度前进。

对于那些大概率适合集中学习、自律相对较差的同学,就可能在在这高考冲刺前最最关键的四个月里掉队,在与其他同学的较力中优势逆转。

填报志愿

参加高考就离不开填报志愿,吴军老师就给出了填报志愿的建议:第一就是看国家大的机会,第二是考量个人的特长和兴趣,其三要结合专业的变迁和未来的机会。

我们这一代人是最幸运的,赶上了文革人才断档的黄金人才缺口,又搭上了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快车,再整体拥抱了房地产的发展历程——几乎人们能够享受的红利我们都赶上了。

未来的同学们就未能够如此,所以更需要选择、更需要预判——正所谓选择大于能力。

人生规划无处不在

上大学是介于通识和专才教育之间,强调的方法学习和知识教育。

大学毕业后,能够完完全全在大学专业内发展的人,估计顶多也就十之二三而已。

在人的一生里,时刻都在进行着人生规划,干一行能爱一行和爱一行去干一行从来没有定论的。

斯坦福大学的人生设计课,给出了人要不断问自己的三个“哲学问题:您现在能做什么?如果这件事不能做,您准备做什么?如果您想做什么都可以做时,您准备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