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创新者的窘境》中“低端颠覆逻辑”来看拼多多的崛起


通过《创新者的窘境》中“低端颠覆逻辑”来看拼多多的崛起

作者:中天华溥高级项目经理 阎潘宇

2015年9月,拼多多微信公众号上线,两周后粉丝破百万。

2015年11月,拼多多微信公众号上线两个月,没有投广告,用户突破1200万。

2016年1月,拼多多付费用户突破1000万,且单日成交额突破1000万。

2016年7月,拼多多完成B轮融资,获得来自高榕资本、IDG和腾讯的投资。

2016年9月,拼多多和拼好货合并,用户破亿。

2016年11月,拼多多日均订单超过200万,单日流水破2亿。

2017年9月,拼多多用户破2亿。

2018年8月,用户破3亿,并且成功IPO。

2020年7月,拼多多市值超过京东。

2015年阿里、京东的市场份额超80%,在此背景下拼多多CEO黄峥看到了“阴影下的机会”,用户需求的提升导致企业相互竞争提高自己的技术,从而生产更高端的产品,得到更加丰厚的利润。但是技术的进步速度远远超过用户需求的提升速度,这将导致企业产出超过用户需求的产品(性能过度)。

2015年的电商领域正在发生着这种性能过度,淘宝在不断升级产品运营,对下沉城市用户来说,2015年智能手机刚刚进入他们的生活,相对复杂的功能对于他们来说是过度的,特别是各种促销以及看不懂的规则。另一方面,消费水平升级和淘宝商品的升级:15年淘宝开始打假,同时与各大品牌合作,商品价格上升,对下沉市场的用户来说,也是一种性能过度。他们对品牌没有需求,因此淘宝和京东越来越“高端”的背后,是一个空白的下沉市场。这就是《创新者的窘境》中提到的“低端颠覆逻辑”。新企业不与行业巨头正面竞争,而是去占领“低端”市场。

同时,拼多多在电商领域的三个维度“人、货、场”做了不同程度的创新。

“人”的维度:

拼多多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路线,从下沉城市起家向一、二线城市进攻,而从高端用户起家的京东,在一线城市的市场占有率达17%,拼多多和淘宝只有10%左右。实际上,拼多多从崛起到“一飞冲天”,依赖的是社交。这是一种现在已经泛滥的电商模式,但却仍是拼多多和淘宝、京东抗衡的主要武器。

“货”的维度:

淘宝的货源大多来自第三方,消费者对于淘宝货源更多的是不信任,京东看到了这个痛点,从大家最不敢买的数码茶农切入,做自营,从品牌方拿货,保证真品。而拼多多是怎么做的呢?当年淘宝干掉了假货和低端供应链,拼多多马上接力占领下沉市场,但随着舆论和投资者的负面评价,拼多多也开始了打假,18年打掉了6000多家假货商家,下架了1000多万的假货商品,那它是不是也要走淘宝的路子,做品牌升级,曲线往右上角移动?

去年双十一,拼多多开展百亿补贴,客单价也逐渐提升。但黄峥表示:“升级是北京五环内人群俯视的视角,拼多多不会做天猫模式,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五环内人员无法理解的”,“拼多多满足的是一个人很多面”什么意思呢:消费者会花上万元买台iPhone接受溢价,同时也会给它配个二三十元的手机膜或手机壳来追求最高的性价比。因此,拼多多做的是追求高性价比。所以它的曲线并不会向右上角迁移,而是向右平移。品牌的入驻也只是为了进入一二线城市市场而已。

那么,既然要做高性价比,怎么保证真品呢?传统电商货的流通方式是从工厂到品牌到用户,有品牌就会产生溢价。拼多多就绕过品牌,直接与工厂合作。黄峥表示:“拼多多的最终模式是让上游的批量定制生产,通过拼团砍价制造爆品,拿着订单向工厂采购,用户买多少,工厂生产多少,尽可能的做到零库存,减少成本,价格也就更低了”。同时,拼多多将相同的模式用在了农副产品板块。报告显示,2019年拼多多实现农副产品成交额达1364亿元,平台农产品年活跃买家2.4亿,复购率超70%。

“场”的维度:

通过“场”来连接人与货,传统零售里“场”是市场、商场。淘宝、京东把它搬到互联网上,而拼多多的“场”是人际关系,通过砍价、拼团,把商品与人联系在一起。从市场环境来看,在web2.0时代,信息量爆炸,各种软件通过算法把信息呈现到用户面前,而拼多多借助朋友的拼团让货找人,类似的例子还有直播带货,也是让货找人。从用户角度来看,没有复杂的规则,对刚接触到互联网的用户也相对友好。

新用户的出现,是由红米为代表的低价智能手机普及,快速让三到六线用户上了网,农村互联网的渗透率提升。2017年,36%的农村人口已经成为了网民。当年12月,微信的用户量达到了十亿,这意味着所有人基本上都是网民,紧接着微信支付开通了,支付问题得以解决。十几年电商发展,使得不需要到付,物流节点到镇的单位几乎已经可以满足所有村的购买需求。这些曾经是每一个电商公司起步时都难得要死的东线,如今变成了社会的基础能力。

拼多多本质上是他背后的价值网,无处安放的低端供应链和低销人群,大家的需求无法满足,最终撑起了拼多多。

而今天拼多多作为上市公司,有了市场驱动后,会选择什么样的人为核心来构筑他的企业价值网?

这其实就是对拼多多未来的判断:如果以市场的力量推动变化,这当然就会是一家非常值得预期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