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我国新经济研究代表性智库,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发布了《2019年独角兽报告》,结合榜单进行深入分析,我国独角兽企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征:
第一,与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的态势一致,独角兽企业总量有所增加,独角兽企业整体发展稳中有升。2019年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达到218家,总估值7964亿美元,平均估值36.5亿美元。其中估值超过100亿美元(含)的超级独角兽企业共7家,分别是蚂蚁集团(1500亿美元)、字节跳动(750亿美元)、滴滴出行(580亿美元)、菜鸟网络(300亿美元)、快手(286亿美元)、京东数科(200亿美元)。截至2020年6月30日,15家为2020年新晋独角兽企业。
第二,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四地仍然是独角兽企业的集聚大本营,这4地所培育独角兽企业占比高达71.6%,比2018年77.2%略有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其他地区的创新发展动能有所增强。这四地之所以成为独角兽大本营,与这四个城市的创新发展氛围,双创环境,尤其是技术,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的聚集分不开,也从侧面揭示出创新要素聚集地,同时也会成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主体聚集地,自然也就会发展成为区域,甚至全国性的创新发展高地。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启示是:聚集以创新创业人才为代表的科创型人才,聚集能够提供强大技术支撑的研发创新资源,打造便利投融资的良好金融环境,即汇聚人、财、技三方面重要创新资源乃地区创新发展的核心要义。
第三,独角兽企业主要诞生在数字经济领域,基于资本风向标的作用,数字经济仍然是我国,乃至全球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重要引擎。从蒸汽革命到电力革命,电力革命再到信息革命,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既是新的生产要素,更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最底层架构的基础元素。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从来不会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式的长期演变过程,结合大多数企业的实践来说,企业全面推进互联网+,生产、经营、管理、营销等全流程的数字化改造升级,以及企业及人员的数字化素养、数字化经营理念等数字化软实力的提升都需要一个过程。如果能够快速顺应时代发展变革,积极迅速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则传统竞争优势得到巩固及提升,否则互联网企业的跨界打劫及融合共生,颠覆和加速传统企业灭亡的同时,还会成长出更多的独角兽企业。正所谓数字经济的发展大潮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几家欢喜几家忧!
第四, 国有大企业登上创新孵化的舞台,成为独角兽企业孵化的重要载体。首汽集团、中国一汽、长安集团、东风集团、中国兵器、宝武集团、上汽集团、中国铁投、海信集团和中粮集团等国有企业引入互联网基因,结合自身优势,运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加快新技术、新模式、创新资源、产品等导入,挖掘新机遇、创造新市场,探索培育新动能,孵化出首汽约车、T3出行、千寻位置、欧冶云商等独角兽企业。
以上这一重要的信号,一方面释放了我国国企改革在一些领域取得了积极的进步与发展,面向新兴技术,面向市场的国企改革已经初见成效,未来这些经验及做法有望向更多国企、更大领域拓展应用。另外一方面反映出我国大企业的平台化转型试点取得初步成功,已经探索打造出一些成功的经验及做法,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格局已经在个别行业领域初现端倪,未来有望,我们同时更希望大企业平台化转型发展的星星之火能够早日成为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