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柔和的幕后
喻建国
回答柔和,怒气自消;言语暴戾,狂怒横空。在社会活动中人们都能感觉到这样的存在。有的人在说话谈吐中,温文尔雅,慢条斯理,用词得当,普撒平和,听的人原来的怒气会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消退。其实说的人也在这一过程中将自己可能内蕴的怒气也很自然地将其疏通排开。有的人在说话中态度蛮横,粗鲁狂暴,用词恶劣,渣滓横陈,听的人没气也来气,不禁怒火中烧,恶从心中起。
看似一个回答柔和,甚是简单,实则内里非常睿深。柔和,外态温和,温顺,柔软,温柔。《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有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宋·苏轼《温陶君传》有曰:“其为人柔和,有以塞谗人之口故也。”为了回答柔和,就需用词得当,出口之前必经思虑,慢条斯理也就自然呈现。
两人对话,一人回答柔和,另一人再怎么言语暴戾,狂怒横空,巴掌就是拍不响。要拍响巴掌,必须两个巴掌同时拍,只在此时才会两个巴掌越拍越响。矛盾激化也就在此时呈现了,唇枪舌剑,你一刀来,我一剑去,越打越热乎,短时间里收不住。经常是打得两败俱伤,即使一个胜来,也是七歪八倒了。
人间的行为都伴随着态度,人们的态度也会决定人们行为的取舍。人间行为中存在着这样五条态度链。1.平和——焦躁——暴躁态度链;2. 渐趋——激进——暴追态度链;3.圆润——枯涩——干裂态度链;4.共赢——独赢——全输态度链;5.融合——杂陈——排异态度链。回答柔和的人,其行为的态度一般均处于平和、渐趋、圆润、共赢和融合。
长袖舒展,不急不慢,雍容坦荡,和迈易亲,平和在这里展开了它的风采,再怎么急躁的人,碰到这种情况,就像一块扔来的石块扔入到一堆棉花絮里,没了动静,甚至连一声反响都没有。心情平静,毫不急躁,行动从容,循序而行,依次运转,不越轨,不逾格,渐趋而为。面对暴追操持者的跃上,跳下,横越,一派超狂。展示的全是节奏混乱,成不了章节。圆润可以产生无磨擦的效果。运用圆润就是运用无摩擦,在处事过程中,让一切突变均寓于渐变中,让一切尖锐的矛盾均化解为若干个不再尖锐的小矛盾群。运用圆润本身又是一个柔和的无摩擦的过程,古代兵书中所谓“不战而胜”,思想家和教育家在传播和授业中的“润物细无声”,都是这种最高处事方法的展现。暴追者的心理因为缺液而形成裂开状,干裂让暴追者的暴度飙升,运糟的运作更是下三滥。个体经常让自己思念共赢,就能使自己的行动经常导引自己运谐。人们在共赢理念的统率下,实践共赢,和谐自然无声而至。运糟总把事情搞砸,搞砸了当然也就输了。不仅自己输,还让别人输,大家都输。大家全都输得好惨是运糟造就的一幅幅生活图景。宇宙中所有的存在互联互补融而合一,宇宙就是融而合一的整体。个体在其全部运行中,都应该趋融奔合。而排异则对非本存在的所有存在都不能一起相共,而且要将其赶尽杀绝,运糟就在此时上蹿下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