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的发展要理性客观,不能盲目自信


  山东近几年经济总量一直处于国内各省第三的位置,号称“万年老三”,实际上,在改革开放之初,山东曾经于1982-1986年连续居于全国之首,只不过当时不太看重GDP,没有形成太大的影响力;山东的基础建设,曾经在20世纪90年代以“全国高速看山东”、胶济铁路/公路、京沪、京台、京九等大动脉响彻全国;而山东拥有的煤炭、石油、黄金等自然资源,丰富的农业农耕优势,3000多千米的海岸线,以及作为儒家发祥地的教育资源、人才储备,毗邻韩国的外向型优势,使这个近亿人口的省份。跨入21世纪之后,江浙民营企业、珠三角外向型企业、汽车、高新技术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山东逐渐落到了后面。

  总体来说,山东发展还是有后劲、有资源储备,山东所匮乏的,主要是思想的解放、思维认知的活跃程度,以及正确的发展思路。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很多的不足与缺点,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年轻人才,青年劳动力的流失,导致山东各行业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逐步衰老。

城市是依靠产业才能支撑的,没有产业,市民生活水平倒退,落后,都会导致人口的流失。农村人口也很难再融入地方城市,甚至倒流。未来人口老龄化严重,各个城市间年轻劳动力和高层次人才将进入白热化争夺,房价,交通,户籍等限制年轻人口流动因素作用大幅度降低,没有有效吸引力的城市将更加萧条。但是,这也会促使第一产业,农业在地方产业比重逐步上升,政府也只能,更愿意发展农业,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人少地多,正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