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策划背景分析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文旅融合”成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热点词,旅游者的旅游过程、各种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都与文化相关联。从某种角度来看,旅游业所经营的就是文化产品。对于旅游目的地来说,开发具有自己特色、深厚文化底蕴的旅游产品,才能够提高当地的旅游竞争力。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或联大),因其因结茅立舍、人才辈出而享誉中外。当下,西南联大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价值不断凸显,成为研究热点。西南联大的文化性为开发旅游提供了底蕴,尤其是联大精神更是一个美丽的瑰宝。
坐落于昆明市一二一大街,现云南师范大学校内的中国历史名校——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一二·一”运动纪念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馆、四烈士墓、以及“联大精神”等,是昆明独特的、重要的文化遗产,更是云南文旅融合开发建设的重要人文资源。西南联大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南联大亦是昆明的代表性文化遗产和发展性资源,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价值,对西南联合大学文化旅游的开发,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本文依托西南联大旧址、纪念馆、名人故居、名人事件等文化资源,策划一条在昆明主城区的主题为“联大往事”的旅游线路,以此来介绍“联大精神”的熏陶。
二、旅游地现状分析
1、开发现状
西南联大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处于初级阶段,仅能实现观光,并且没有和周围旅游资源实现整合。西南联合大学旧址、“一二·一”运动纪念馆、四烈士墓、原教室、西南联合大纪念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坐落于云南师范大学校老校区内,这里是西南联大所有可开发的资源中访客最多的、资源最集中的地方。在云南师范大学的积极宣传与保护之下,西南联大旧址不仅成立了游客服务中心,还复建了具有当时风貌的茅草房,将原有现代化的纪念馆换成了茅草房,增加了西南联大旅游的真实性。同时,也为西南联大旅游开发提供了基础条件。
2、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个城市、地区乃至国家级的品牌,虽然西南联大旧址已经拥有7个“国字头”品牌,但当前西南联大文化保护和建设的面过于狭窄,管理的规格过低,西南联大形象的建构单薄而生硬,精神内涵和文化品格的发掘和传承缺乏饱满的资料支撑和生动的人文情怀感染,这就导致了西南联大品牌的推广和传播并不理想。作为西南联大元素最为丰富的昆明市内虽然存在较多的西南联大文化遗址,但大多规模较小,部分西南联大名人故居处于封闭状态,基本没有得到开发利用,或者是开发和利用还处于低端的文化遗迹保护阶段,无法有效地推动昆明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地区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文化品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处于初级阶段,“西南联大”这个文化品牌还没有成为昆明的标志性名片。
三、西南联大文化旅游资源分析
1、资源分类
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17),将西南联大文化旅游资源主要分为三类:遗址遗迹类型、建筑与设施类、人文活动类。
表3.1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文化旅旅游资源分类表
主类 |
亚类 |
基本类型 |
资源名称 |
遗址遗迹 |
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迹 |
历史事件发生地 |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 |
建筑与设施 |
单体活动场馆 |
祭拜场馆、 展示演示场馆 |
一二·一运动纪念馆 一二·一运动纪念馆室外标志性纪念景观 |
居住地与社区 |
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 |
华罗庚旧居、冯友兰旧居、梁思成、,林徽因旧居、闻一多,朱自清旧居、周培源旧居、北门书屋 |
|
归葬地 |
陵区陵园、墓群 |
四烈士墓 |
|
人文活动 |
人事记录 |
人物、事件 |
李公朴、闻一多惨案“一二·一”运动、知名学者轶事 |
艺术 |
文学艺术作品 |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等 |
|
现代节庆 |
文化节 |
“一二·一”运动纪念日等 |
;
2、资源评价
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17)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对西南联大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
表3.2 西南联大文化旅游资源综合评价表
评价项目 |
评价因子 |
评价依据 |
赋值 |
资源要素价值(85分) |
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 |
西南联合大学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 |
21 |
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25分) |
西南联合大学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全国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 |
19 |
|
珍惜奇特程度(15分) |
西南联合大学文化旅游资源具有独有性 |
15 |
|
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 |
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中等;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和谐、疏密度较好;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较高 |
4 |
|
完整性(5分) |
西南联合大学文化旅游资源集中,部分旅游资源形态与结构有少量变化,但不明显 |
3 |
|
资源影响力(15分) |
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 |
在全国范围内知名,是全国性的品牌 |
7 |
适游期或适用范围(5分) |
适宜与绝大多数游客使用和参与 |
5 |
|
附加值 |
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 |
部分旅游资源存在损毁危险 |
-3 |
;
将各项因子相加,西南联合大学文化旅游资源所得分数为71分,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17)旅游资源评价等级指标,该旅游资源为三级旅游资源,属于“优良级旅游资源”。
四、联大名人故居位置
表3.3 西南联大文化名人旧居位置
旧居名称 |
居住者 |
位置 |
陈家营杨宅 |
华罗庚、闻一多 |
五华区黑林铺陈家营 |
慧家大院 |
梅贻琦、吴有训、赵九章等 |
五华区黑龙铺龙院村 |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含冯友兰旧居) |
冯友兰 |
盘龙区龙泉镇龙头村 |
梁思成、林徽因旧居 |
梁思成、林徽因 |
盘龙区龙泉镇棕皮营 |
闻一多、朱自清旧居 |
闻一多、朱自清 |
盘龙区龙泉镇司家营 |
周培元旧居 |
周培元 |
西山区碧鸡镇龙门村 |
;
五、策划创意阐述
该策划以学习“联大精神”为核心,通过把联大旧址、名人故居等散点连成一条线,形成昆明“联大往事”一日游的线路,以此来传播传承联大精神。西南联大仅仅8年的教育史,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得主、4位国家科技最高奖得主、8位两弹一星元勋、172位两院院士、百余位文坛大师,为中国建设培养了大批中坚力量。西南联大为什么能?“刚毅坚卓”的联大精神不容忽视,林语堂先生曾评价西南联大“物质上不得了,精神上了不得”。时至今日,我们对西南联大的了解仅仅局限于表面,深层次的文化内核并没有掌握,该策划的目的就是通过探寻联大旧址、名人故居等地,追寻名人故事,借此感受联大文化,传承联大精神。
具体线路为:一二·一校区(西南联大旧址)——五华区黑林铺龙院村惠家大院(梅贻琦、吴有训、赵九章等旧居)——五华区黑林铺陈家营杨宅(华罗庚、闻一多旧居)——盘龙区龙泉镇龙头村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含冯友兰旧居)——盘龙区龙泉镇棕皮营(梁思成、林徽因旧居)——盘龙区龙泉镇司家营(闻一多、朱自清旧居)——西山区碧鸡镇龙门村周培源旧居——呈贡区云南师范大学
该线路的设计思路是以西南联大旧址为中心,向周边名人故居等地辐射。在一二·一校区中我们可以用最直观的方式感受西南联大的文化,联大时期的原教室、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革命烈士纪念碑、李公仆、闻一多先生的衣冠冢等,通过近距离的接触,拉进游客与历史的距离 让旅游者对“联大精神”油然而生一种敬畏。于旧址景观中见民族精神,以爱国育人为主线贯穿始终。联大旧址作为一个“永恒景观”,建立博物馆、纪念馆,运用多维数字传播技术进行创新叙事和展示,串联起中华民族教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使旅游者更有沉浸感、对话感。接着对周边名人故居进行探访,走进历史,走进名人故事,追寻大师足迹。该路线先是对西南联大往事进行了回顾,最后一站来到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新校区,对“联大精神”的传承进行一番体味。云南师范大学承继了西南联大时期“爱国、民主、科学”和“刚毅坚卓”的精神。林语堂先生曾评价西南联大“物质上不得了,精神上了不得。”昆明“联大往事”一日游就是以体悟联大精神为主线,把昆明主城区中与联大有关的的散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体现型的旅游产品。通过该产品深度推进西南联大文旅融合,打造西南联大文化品牌。
六、名人故居与“联大精神”联系
西南联大集中了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名校的优良传统和办学理念,在对科学研究的不懈追求和爱国精神的感召下,形成了特有的“爱国、民主、科学”和“刚毅坚卓的联大精神。感受联大精神需要一个依托、一个载体,建筑遗址能够满足这种需求,所以名人故居能使我们更好体会联大精神。
西南联大给我们留下很多宝贵财富,“联大精神”毋庸置疑是其中最璀璨的明珠。怎么去触碰它的一点点光辉呢?我认为融入到西南联大联大那个时期去,走进名人学者的故居,亲自去走一走,感受大师们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是如何坚守的。去看一看梁思成和梅贻琦的来往信件,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的生动漫画,触摸冯友兰曾经使用过的桌子……感受旧时光留下的印迹。
闻一多、华罗庚两家一度十几口人共居一室,中间用布帘隔开、形成“布东考古布西算”的奇特格局;梁思成、林徽因旧居内不仅展陈着西南联大那段时期的历史,也充满很多梁思成为林徽因设计的许多细节,那都是一个个故事……走进名人故居,就是走进了他们的故事,从他们的生活痕迹中可以看出条件的艰苦,但是在细节中又能感受到他们生活的情趣,对胜利和建设中国的希望。正是这种在困境中也依然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很好地诠释了“联大精神”。
七、策划意义
1、培养家国情怀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探访西南联大旧址时说:“教育要同国家之命运、民族之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批批联大人书写了科技报国、教育报国、从军报国等精彩华章,他们的爱国精神在今天看来仍然弥足珍贵,值得我们不断传承和发扬光大。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联大精神不只是“刚毅坚卓”的校训,爱国两字也是其不变的主旋律,把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到我们的生命里,让爱国的种子在我们心里生根发芽,联大历史的深掘能够带给我们惊喜。
2、践行“刚毅坚卓”的校训。“刚毅坚卓”四个字道尽联大的精神内核和民族之魂,“刚毅”激励联大学子坚忍不拔,“坚卓”使其自强不息。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出现了许多安于享受的言论,世界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践行刚毅坚卓的校训能够使我们前进路上拥有更多勇气,争做时代风口浪尖上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