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裕:漫游成都宽窄巷 街上飘荡怀旧民谣《成都》 城市怀旧和深度旅游的人文休憩的成功结合


 

漫游成都宽窄巷   街上飘荡怀旧民谣《成都》

     城市怀旧和深度旅游的人文休憩的成功结合
               曾祥裕   曾海亮
     要论国内享受慢节奏生活,成都为必选城市,这是大西南的天府之国,这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休闲的旅游城市。
    有一首歌让人怀念成都,歌手赵雷的一首《成都》诠释着慢悠悠又极具人情味儿和生活气息的成都,歌词刻画了许多有关成都的细节,让不少年轻一族到成都旅游,追寻着歌里的地址去打卡 。同时也勾起了我对成都的回忆。
曾祥裕:漫游成都宽窄巷   街上飘荡怀旧民谣《成都》     城市怀旧和深度旅游的人文休憩的成功结合
曾祥裕:漫游成都宽窄巷   街上飘荡怀旧民谣《成都》     城市怀旧和深度旅游的人文休憩的成功结合
      我在成都漫游宽窄巷子时,天空飘雨,只见游人依然故我,悠闲东逛西逛。我也随着人流,体验慢生活的节奏和享受历史文化的和风细雨。 
     宽窄巷子是的一张有着悠久历史成都名片,在这里您能触摸到历史在这里留下的痕迹,也能体味到咱们成都最原滋原味的休闲生活方式,走进宽窄巷子,就走进了最成都、最世界、最古老、最时尚的老成都名片、新都市会客厅——宽窄巷子。
     我叹服成都在寸土寸金,高楼林立的当下,保留一条古色古色,川味十足的古巷。 
曾祥裕:漫游成都宽窄巷   街上飘荡怀旧民谣《成都》     城市怀旧和深度旅游的人文休憩的成功结合
     宽窄巷子历史文化片区,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落群组成。规划控制面积479亩,其中核心保护区108亩。我对古巷老建筑有兴趣,眼前一幢幢老建筑组成一幅历史画卷,成了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的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 
曾祥裕:漫游成都宽窄巷   街上飘荡怀旧民谣《成都》     城市怀旧和深度旅游的人文休憩的成功结合
     溯源宽窄巷子的历史,就不得不提到那个时候所建的成都少城。传说秦臣张仪领导筑城,一开始就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屡筑屡垮,总是立不起来。这个时候忽有一只灵龟前来相助,绕行一周后死去。张仪心领神会,沿龟迹再筑城,果然城墙牢牢站稳了。其实这个故事背后,有着现实的依据,因为张仪筑城之初,试图把成都的城墙筑得像秦国咸阳的城墙一样方方正正。然而成都平原不是关中平原,这里土地潮湿,难以找到坚实的地基,有了多次失败的教训之后,聪明的张仪根据地形,把城筑修在地势较高而又坚实的地方,但是这样修出来的城墙非方非圆,曲缩如一个乌龟。无论是城墙的形状,还是神龟相助的传说。张仪第一次筑城并没有包围整个成都城区,城墙只框住了东边的一大半,西边还有一片没有被圈进来,于是便有第二次筑城。一座城市被分隔成了两座城,东边的较大,称为大城,西边的较小,也就是小城了。古代“小”和“少”二字通用,因此小城在习惯上被叫做“少城”。一个城市一大一小两座城,这就是古人所说的“重城”,这种形式在成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 
     这段史话让我感兴趣的是张仪筑城墙的风水智慧。
曾祥裕:漫游成都宽窄巷   街上飘荡怀旧民谣《成都》     城市怀旧和深度旅游的人文休憩的成功结合
    至于古巷的形成,据历史记载: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准噶尔部窜扰西藏。清廷派三千官兵平乱,叛乱平定之后留下了一千多官兵镇守成都,并且修筑少城作为根据地。今天少城已经不存在,但是少城里的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三条巷弄,以及大批兼具北方四合院与南方建筑风格的老房子却保留了下来。 
   看着眼前络绎不绝的人流,  我想,成都宽窄巷子人气旺的原因,除了有古老人文历史内涵和保留完好的建筑外,还在于推陈出新,古建筑成功华美转身,成为酒吧、特产店铺、茶楼、餐厅、演出场地、展览中心、艺术聚落、会馆、商务会所......等等。让游人在此可观可玩可购可吃,各乐其乐。 
 
曾祥裕:漫游成都宽窄巷   街上飘荡怀旧民谣《成都》     城市怀旧和深度旅游的人文休憩的成功结合
曾祥裕:漫游成都宽窄巷   街上飘荡怀旧民谣《成都》     城市怀旧和深度旅游的人文休憩的成功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