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札记」 在这一章,老子再次通过讲柔弱胜刚强的道理。阐述了治理者要负起责任,勇于担当,特别是要担当国家的屈辱和灾祸。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是说天下柔软的事物莫过于水了,但攻坚克强却没有能胜过水的,因为水是其他事物不可代替得了的。老子论道一再讲水的特性,一是水的柔弱、随性、顺势而为、处众人之所恶,利万物而不争;二是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在这里还是论述“道”的特性和作用。“道”,无形无象,若隐若现,看不见摸不着,却是无处不在的发挥作用,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万物莫不尊道贵德。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是说对于弱小的能战胜强大的、柔软的可以战胜刚强的这个道理,天下人没有不知道的,却没有人能去做。所以有道的人认为,能担当国家的屈辱的,才称得上是国家的君主;能担当国家灾祸的人,才配做天下的君王。这是老子把“道”的法则引入到社会治理上来,告诉治理者要勇于担当责任,甘于承担国家的病垢不祥,要主动推功揽过。这种责任担当也是处下、不争的重要内容,不能把责任都推给别人,把功劳都归于自己。老子在这里从责任担当的角度强调了无为而治的思想。
“正言若反”,老子说,上面这些话都是从正面来讲的,但听起来好像是在反说一样。人们往往会遇到与习惯认识相反的事情,这是人们的惯性思维造成的,是对矛盾的相反相成规则了解的还不深透。老子说治理者要担当国垢不祥,正是因为对矛盾规则了解的深透才实话直说,治理者担当国垢不详面对困局,是勇于面对困局化危为机走出困境,但人们听起来就像是说反话了。
现实生活中,也有的治理者,面对国垢不祥,不是勇于担当,而是一味的甩锅他人嫁祸他人,还有什么资格做社稷主、天下王!即使在一个普通的单位中,也往往见有出了问题指责别人、有了成绩往自己脸上贴金的现象,对这样的治理者,老子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就提出了警告,真是需要好好学习好好领悟。按照老子阐述的观点,一个好的治理者,应该不居功、不争利、不自满、守静处下、见素抱朴、无为而治,以百姓心为心,还要在国垢不祥的时候勇于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