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喜蛙:题太阳村曹宅旧照(外两首)
两只民国鳗鱼的瓷瓮,
两只改革的水泥翁,
一棵合抱不住的桐树,
看不到顶的树冠,
与房脊比肩的粼粼斜帆,
阳台青砖地上席卷的干叶,
一丛醉绿茂盛的萱草,
清明斜坡懒散的日子。
玻璃铁纱窗与两扇黑门,
没关住昔日那对偷情人,
屋里摆设几乎没变一点,
只是没一缕梦里的真气。
2020年元月2日于北京月牙殿
附:《葡萄树》两首旧作,原发1988年5月发在《北京文学》,署笔名:衣水草。
葡萄树
伊甸园
谁栽的葡萄树
我的眼皮儿
谁给染的蛇绿
紫黑的藤枝
让雨丝儿缠住
哪棵葡萄
没淋过苦雨
我的忧郁
难道多余
墓地
这可是冬天
数九的夜晚
寒冷的月光
似刚活转
或已经死的
极脆薄的雾
消瘦的影子
把我投向墓地
点点绿火
万籁俱寂
空中吊一架
维也纳钢琴
野天鹅之歌
是迟凭吊的孤泣
写于1988年元旦太阳村
艺术评论家、诗人、哲学家曹喜蛙
刘智峰 油画《城》
诗人曹喜蛙2021年4月曾登上纽约时代广场广告牌
评论家曹喜蛙是北漂诗人早期一族,一向关注北漂青年艺术家,他青年时期读过李兴盛的《中国流人史》,后来就怀抱一本诗稿到北京寻找自己不同的人生之路。1992年曹喜蛙的诗歌《核武器与癌》获得全国哲理诗大赛一等奖,他的另一首诗《爱因斯坦肖像》后来选入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全国中学教辅书。
由师力斌、安琪主编的《北漂诗篇》(中国言实出版社),先后出版四卷,其中2018卷、2019卷、2020卷都有曹喜蛙的诗选入,2021年5月出版的第四卷选入曹喜蛙的《题太阳村曹宅旧照》。曹喜蛙是北漂早期诗人,1992年开始正式北漂,为了在北京立足下来做过八年“店小二”,一边在地下室打工,一边做自由撰稿人、苦读自学,后在美国杜邦公司的华裔科学家沈致远的帮助下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进修研究生,34岁才转媒体,先后做过人民日报海外版、名牌时报、环球游报等的策划编辑、总策划、编辑部主任、主编、总编等,2008年出版互联网哲学著作《赢在互联网》,2010年后把大量精力转入当代艺术批评和研究,发挥自己媒体人独特超前的眼光发现推广了一批与自己有一样的流人经历的北漂青年艺术家。
2021年4月曹喜蛙曾携80后艺术家刘智峰的北漂史诗油画《城》一起登上纽约时报广场的艺术宣传广告牌,这块广告牌树立在全球四大黄金广告地段之一的纽约时代广场,这里是曼哈顿心脏地带,被誉为世界的十字路口,聚集大量剧院、电影院、商场、最繁盛的娱乐及购物中心,云集众多财经、出版和媒体总部,每天逾万人前来欣赏,游人到纽约必去的地方。刘智峰的北漂史诗油画《城》上面有7位流人形象,都是亚洲人的形象,其中4位是全裸,一对恋人,曹喜蛙以自己的形象代替了一位旁观者,还有一位玩具娃娃头上有几个肿包,一枝玫瑰、一只苹果、一个红包包,此外就是一堆大家以前常见的红砖。
2015年曹喜蛙在中央数字电视国学频道美术馆兼任馆长,当时主持策展了几个电视展,曾推出《丁秋发油画创作10周年回顾展》《为80后代言——刘智峰油画个展》等,引起媒体广泛关注在艺术界脱颖而出。他们现在都还“北漂”在京,都是资深北漂艺术家,接受住了最煎熬的人生历练和社会新的变革中的动荡,在80后一批成功崛起的艺术家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站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前列,经受了人生与艺术的双重艰苦考验,现如今他们已是眼看40岁的人了,“沧桑”让他们的艺术在磨砺中保留了锋利的“青春” “正义” “自由”。
纽约时代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