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2月,严复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我的叔曾祖父严复》之四十三)


 19122月,严复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我的叔曾祖父严复》之四十三)

严孝潜

19111229,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正式决定改用阳历,以中华民国纪元。

19121月,严复从上海回到北京。在这之前严复在1911128日,被袁世凯派为各省代表南下议和。。12严复利用自已与黎元洪的特殊关系,为唐绍仪打头阵,以师生情份前往武昌青山织呢厂会见了黎元洪和一些革命党人,进行了会谈。13日,唐绍仪与黎元洪举行正式会谈,当天又决定南北议和攺到上海举行。14日乘坐洞庭号轮船, 17日到达上海, 18日南北和谈在上海英租界市政厅举行首次会议。因和谈基本上由南北方谈判总代表伍廷芳和唐绍仪等人私下进行,一般代表没有机会参与,严复遂决定尽快回北京。

 

严复回到北京后,未能觉察到袁世凯是利用和谈逼宫,阴谋窃国的野心。因为袁世凯在接见南下和谈代表时,曾信誓旦旦地表示拥护君主立宪,以为袁世凯是真心拥护君主立宪,甘心作内阁总理。不明真相的严复误以为唐绍仪在和谈中主张共和,实质上出卖了袁世凯,故回京后对袁世凯说:“唐绍仪非议和也,乃往献江山耳。” (《严复大传》第381页)

19121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布中华民国成立。

116日,严复族侄严伯勋等四位同盟会会员在北京东安门大街进行了刺杀袁世凱行动。

狡猾的袁世凯遇刺后,一方面致意同盟会京津分会,言欲效力革命,另一方面下令杀害了黄芝萌、张先培、杨禹昌三人。严伯勋在众多海军老乡的帮助下,连夜潜出北京城,避居天津。

同盟会京津分会刺杀袁世凯的行动虽未成功,但直接影响了京师局势,震慑了清廷君臣,摧毁了他们的心理防线,最终谁都不敢出来主持危局,而宁愿到青岛、天津求田问舍,作富家翁。

因此,可以说,严伯勋他们的刺袁行动,为推翻帝制、建立民国贡献巨大,算得上是民国大功臣。后来,牺牲的黄芝萌、张先培、杨禹昌三人被追认为烈士,脱险的严伯勋,因为袁世凯当上了民国大总统,考虑到严伯勋的人身安全, 同盟会组织上为他保密,隐秘不宣严伯勋的事迹。

1912212日,清宣统皇帝漙仪正式下诏逊位,授袁世凯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

1912213日,袁世凯逼迫清室退位,作为交换条件,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咨文,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1912215日,在南京的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217日,今天是辛亥年除夕。

1912218日,今天是壬子年春节,严复在壬子年初写有《民国初建,政府未立,严子乃为此诗》诗一首:影回疏,风声过檐隙。美人期不来,乌啼蜃窗白。(《严复集》第二册第379页)这是壬子年严复写的第一首诗。

1912219日,袁世凯设立临时筹备处,作为就职前备咨询筹划之机关

1912224日,严复去拜会袁世凯,被派入临时筹备处办事。(《严复集》第三册第770页)

1912226日,袁世凯因京师大学堂监督劳乃宣以国体既变,统一政府已告成立,即上书请派员接受大学堂事务,谢病而去。京师大学堂顿肘陷入混乱,亟待有人接管。遂直接任命严复为京师大学堂总监督,接管大学堂事务。

南北议和结束后,袁世凯耍弄各种手腕逼迫清室在212宣告退位,作为交换条件,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215临时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这大出严复的意料,严复原以为袁世凯是真心拥护君主立宪,甘心作内阁总理,忽然间,却坐上了共和制的总统室座。面对这一剧烈的社会动荡和政治现实,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严复在224去拜会了袁世凯,袁世凯把严复派到为总统就职仪式做准备工作的“临时筹备处”办事。刚好这时袁世凯因京师大学堂监督劳乃宣以国体既变,统一政府已告成立,即上书“请派员接受大学堂事务”,谢病而去。京师大学堂顿肘陷入混乱,亟待有人接管。226袁世凯遂直接任命严复为京师大学堂总监督,接管大学堂事务。

严复虽然始终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君主立宪,而一旦中国选择了共和国体后,他认为已被推翻的清政府已如刍狗,不足重陈。所以,立足现实,临危受命,他与友人谈及此项任命时,非常谦虚地说:“以复素啖虚名,故京外人士属望甚殷,极以为愧! ”

191238日,严复就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开始主持学堂的日常工作。(《北京大学校志稿》)

19123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311日,严复往京师大学堂接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