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7日加注:为什么选择“响应”与信息配置对等概念?与“响应”贴近的物理学动名词还有“感应”等。请细酌现代汉语词性:“感应”可解释“响应”部分含义但不能涵盖“响应”。“响应”既包含智人感官的能动性,也包含诸多生物如向日葵自动向阳、绿色植物自动光合呼吸的微弱能动性。)
(2017年9月27日加注:哲学是以人为本的学说。处在机器人脑化的时代,需要尽量避免人脑机器化。智人感官的能动性包含机器感应特征也超越机器感应特征。启用人性化的“响应”一词并不妨碍我们理解类如顽石被拍打产生对空气激流的“响应声”,如果用其他遣词替代这种不二配置,就不够哲学了。)
专业学科切莫轻易俯视和藐视哲学方法论,否则,社会为此付出的代价将超过专业学科实际产生的科技贡献度。另一方面,哲学方法论必须尊重科学事业的发展,辩证唯物论的方法论思想概念体系如果滞后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进步同样后果严重。
作为思维方法,“信息与响应”不仅是横向解释物质与物质、自然与社会相互联系的方法,而且,是纵向观察物种进化史和人脑进化演变过程的新方法。为了认识和解释人的认知条件,还需简要讨论物种进化的核心线索其与“信息与响应”之间的关系。
恩格斯,是率先提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伟大先哲。(注:见《马克斯恩格斯全集》3卷508页)他的论断,不仅是对人类劳动活动起源的赞誉,也是对劳动功绩的赞誉,而且,在人类学上首次为进化中的智人种群与其他人科非人科动物之间划定了分界线,这使现代人能清晰地看到自己和异类的本质不同——是能够“有目的有意识的劳动”。
(2009年2月加注:我们重温先哲的有关论述,可用综合判断方法来理解恩格斯对“劳动”一词的认识和界定,其重点在于“改造自然物”。这是智人先祖“有目的有意识”劳动与其他动物“有自发目的”使用工具的表现——两者间最原始的分界点。)
(2009年2月加注:同是“有目的”使用工具是否都是自觉目的而非“自发的本能的食欲”?后人只能从智人及先祖原始劳动形态上来予区分。而为了制作工具“改造自然物”——如此对“劳动”的注解恰好提供了区别两种使用工具状况的综合样本。)
(2009年2月加注:之前,中西方学界对恩格斯有关智人与其他动物区别之论断的所谓的“误判”,误解在“使用工具”上。因为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除智人及先祖还另有极少数动物也“使用工具”。但与之显著不同点是:它们“使用工具”的表现是简单利用自然物摄取食物,至今没有发现其它动物有自觉“改造自然物”的劳动。)
(2009年2月加注:上述截然不同的实证样本,说明劳动的含义是自觉改造自然物,劳动专属于智人群体。在劳动过程中制造工具本身就是改造自然物的突出表现。当然,早期人类“改造自然物”的劳动,与现代人“改造大自然”的创举分属两种概念。)
恩格斯把智人及先祖从其他动物群体中分化出来的最后差别,定义在有目的有意识的劳动表现上,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相比显然更进一步。达尔文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之规律,从自然演变趋势上揭示了人是被动进化而来的真理;恩格斯则用“劳动”的再造作用、从实践过程上揭示了智人如何主动超越其它动物而进化的原因。
(2021年5月3日加注:在微信群里,经常可以看到反“达尔文进化论”的视频言论。其支撑论据是:爬行动物进化到能站立起来,违反了地心引力的“动力重心常识”。能确切认定这种判断无异于把动物肢体进化而站立理解成“无支点的杠杆”自动地缓缓扬起而直立——这是典型的单一形式逻辑思维。恰好,“进化论”也是辩证唯物论的论据之一,所以需要说几句。自然界动物繁衍到今天,并非只有与能人、智人同科的几种动物能站立行走,还另有十多种爬行动物也能直立行走,只是没用于日常习惯而已。)
(2021年5月3日加注:说“进化论”违反科学常识,其潜在含义是:认为只有相信地球人是“外星人移民”而来,那才合符科学常识。这就难免要追问:能为地球移民的“外星人”,它们又是如何在外星球上起源的?如果没有源头,就只能相信是“神造的”。这和中国古老传说中的女娲为地球先补天而后“造人”的故事近乎一致了。其实,人类究竟是神造的,还是从这个最适宜生物演变的蓝色星球上进化而来的?是你的信仰自由问题,完全没有必要仿效“霸权”思维把他人信仰连根拔掉。是否这个理?)
可见,“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是从原始的低能的被动的自然演变方向上把握了动物进化的客观规律;而“劳动论”的创立者则是从主体功能的能动性自我改造的演变线索上,即有目的有意识“改造自然物”的发展方向上,准确把握了相对真理。
在此,笔者试想进一步探索询问:对前智人种群与其他人科人属或非人科人属动物之进化线索以及他(它)们进化分界线和点的思考,还有无别的认识真理的角度?有无其它概括方法?一定有。真理,是被思想家和科学家们前赴后继一步一步推向前进的。
想一想:像智人种群这样的“高级物质”构成,他们与其他人科、非人科动物的“物质性”构成条件,一般动物又与一般植物、有机物、无机物的构成条件相比较——当万物全部处在无意识的混沌世纪时,物质世界曾经经历过来的漫长时期的生命物演变过程究竟有没有赋予后来被称之为“劳动人”的物种,不同于其它物种的特质呢?
这就好比询问:为什么智人种群要有目的有意识从事改造自然物的劳动,其它动物却不去改造自然物呢?是的,智人的劳动创造了劳动工具、也创造了人本身,而且人的劳动都是有目的有意识改造自然物,劳动专属于“人”。那么“劳动”又起源于什么呢?
恩格斯,您的后来者只有在被您高高举到您的肩膀上,而后,他们才能继续寻找物质文明的新线索。您曾经告诉过您的后来者:“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您的这一经典名句是否是想告知后来的我们:时代条件变了,哲学也要与时俱进,对吗?谢您了,伟人恩格斯!
笔者认为,劳动起源于前智人种群对物质世界各种运动介质刺激条件的“响应”。即是说,前智人种群在获得“有目的有意识改造自然物”的自性特征前、在其外表上可证明自己不同于其他动物的最后界定之前,它已然完成了生命演变过程中,应所获得的响应外界信息和体内信息可实现那种最初的“智人劳动形态”必须具备的人体响应机能,也获得了后来才日益显现、已成习惯、已经丰富发达的各种表现人性的人脑机能。
把上述推论概括为一句话即是:智人脑机能不是上帝造就的,它是宇宙携着地球及万物经过漫长的介质运动刺激和受体响应、吸收并演变的结果。
信息与宇宙同生,与宇宙同在。作为他物与此物之间的介质运动,它是客观的永存的;作为介质所具备的不同刺激条件,也是客观的永存的。同理,响应与宇宙同生,与宇宙同在。作为万物“共有而不同”的可应受信息刺激的对应链接条件,也与物种同生共灭。
面对“信息与响应”之新思维方法,感到有点遗憾的是:在人类发展史所经历的多数时期甚至直到目前,人们却没有真正做到把表现为介质运动中间环节这一极为普遍的信息方式,主动推及到所有的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的单一过程和相互过程中。
面对“信息与响应”之新思维方法,另有遗憾的是:直到目前为止,仍然有许多运动介质环节作为信息实现的对应链接条件没有被我们识别;还有许多他方物质传递的运动介质早就被各种受体响应了,但却没有人能够发现、认识以及鉴别其受体响应后的利害关系。直到目前为止,现代人面对信息的实现条件仍然没有科学手段予以全部证实。
甚至直到公元纪年史已经从旧世纪跨入新世纪的今天,中外信息论专家们依旧不能完全理解“信息与响应”的关系正是列宁“中介”思想的哲学原理。包括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叶尔绍夫、多罗德尼岑以及舍马金等,均对信息的定义仅限于已识别的信息种类而阐述。
所以,当今知识界、科学界难免会把信息仅仅看作是“技术手段、程序手段和算法手段”。显然,那些有“手段”的信息无疑是现代人早就识别和正在利用的物与物之间的介质运动环节;那些没有被识别和不能被利用的“信息与响应”依旧被排斥在理论概括之外。
美国信息论权威斯莱梅奇卡和皮尔逊比他人进了一步。认为信息科学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双重性质,“是一个跨学科领域”。(注:见《世界新科学总览》68页,重庆出版社)到了20世纪末,俄罗斯学者开始怀疑之前的权威论断,出自俄罗斯学界的一句经典论断是:“迄今为止,信息尚未达到哲学范畴应所达到的高度概括现实的程度,而维纳的控制论更不能说明一切信息现象。”俄罗斯学者承认“信息达到了科学范畴”。
不管人们对信息与响应方法论是否认可、是否理解,信息与响应自“盘古开天地”起亦然客观存在了。有响应就有信息,有信息必定有响应。
之前本书提到过:科学家最初容易发现、容易识别但也很容易误解的,是受体对物理信息的响应。常用的实例譬如:强大的物理作用力携带着激波前锋面运动介质——起初,谁也看不到激波前锋面运动介质率先给予顽石造成的猛烈冲击,而顽石则必须响应。此类几乎合并了中间环节的低级的信息与响应,一直被早期的经典物理学知识所忽略。
还有,那些曾经具备了等同于人科人属响应条件,且完全有“资格”进化为智人的其它人科人属动物,在其群体生活时,却不幸遭遇他方物质携带基本粒子的长期辐射。对此不幸的介质运动刺激,它们也响应了、应受了,但却一代一代毫无感觉,并不知晓。
也恰恰是无知觉无意识的响应和吸收,才导致其未免于自身已经被改变的某种DNA信息必然会交叉遗传。那些人科人属动物数万年接受近亲DNA信息遗传,直到后来一个个变得傻呆呆的,从此终止了进化前程、失去了本来有条件响应更多高级信息的脑功能,它们却仍然不知道自己究竟响应了何种信息才变成如此不可雕琢、不可进化的模样!
原来,在物种进化过程中,响应——不论你能否识别何种信息,然其信息实现条件则绝不依生命物识别与否为转移。响应,只要求受体拥有与信息对应的响应(链接)条件。响应,不需要所有受体都产生感觉知觉。响应,是有对应链接条件的应受。响应,不仅是对物理介质的应受,而且包括化学分子的、生物体内多分子体系间的介质感应和吸收。响应,在生命物种最初起源过程中和智人意识产生之前,都是被动的无意识响应。
在此,越是处于地球混沌世纪的早期生物,就越拥有机会响应一切导致变种的信息刺激;它们不趋利不避害地被动响应,又通过响应,缓慢地改变了物种表面形态,也改变了体内细胞分裂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DNA排序和编码(遗传信息)。接着,便分化出不同细胞、不同级别、不同形态、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植物、动物、高级动物……
当生命物种到达同一梯级层面的相对稳定阶段,又因同科物种在各自环境中响应信息刺激有所不同,致使一部分同科物种因有害介质传递的伤害,失去了继续进化的可能性,即失去了增加优秀响应条件的可能性,这也意味着它们将永远停留在某一进化梯级上。
那些因无意识无知觉响应有害介质传递的生命物,就是这样停留在某一进化梯级上,它们不再被大自然提升、晋级、加爵了,它们只能就现有的响应条件繁衍、生息、存活,通过继续响应不同环境信息刺激或相互杂交遗传又形成同一进化梯级层面的物种多样化。
在物种依靠自然力努力向上攀登梯级台阶的进程中,那些因天时地利和优良遗传条件而无意识响应了更多有利信息刺激的生命物种,它们最终要脱颖而出,踏上更高一级的进化阶梯,同时获得更多的响应条件。如此一级一级脱颖而出的生命物,其个体机能便伴随着大自然赋予的有利信息刺激,使被增进的、被完善的响应条件逐渐丰富和发达起来!
不难发现,在自然界“信息与响应”的总线索中,一定有部分生命物种很幸运。它们在缓缓而漫长的物种进化征途中,因天时地利,使其体内脑内神经以及基因组织很少受到伤害性介质刺激——类似于现代人成长过程中的有效激励。它们无意识地响应了数不清的有利信息刺激,一步更进一步、一代遗传一代保留和积累了物种进化演变中应所保留、应所积累的多数响应条件——这就是智人先祖适应和响应劳动起源的基本条件。
据国际权威学刊《自然》杂志载文确认:黑猩猩最后一次基因变异时间节点,恰恰也是可为之惊叹的智人体机能、脑机能成型的起点!那也是今人能识别和回避某些有害介质传递、人为加工和应受有利信息传递、开始为自已认知的介质传递自觉趋利避害而响应的初始原因。
这一切是否都应了《圣经》传说的“马太效应”?是的,上帝把好的加给更好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更不是物质世界的某一“终极实体”。是信息与响应!是物质运动过程的“中间环节”!尤其是从婴幼儿到青少年,其大脑响应何种信息,便成就何种脑功能。
由此,读者是否清楚看到了宇宙苍茫中呈现出一条新线索?即物种进化除达尔文解释的“物竞天择”的被动演变规律,和恩格斯揭示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能动性演变之真理外,在此之前甚至在与宇宙同生时刻,还存在着另外一条更隐秘、更基本的物种演变线索,即“信息刺激进化”和“响应条件进化”,可将其合并称为“信息与响应进化论”。
没有生命物以前和自有生命物以后,这条线索始终是一条隐蔽线索;是直到目前为止仍不能发现所有介质传递条件和对应链接条件的线索。它所描述的,不是地球演变的几个显著阶段,也不是生物进化史和人类史所展示的“树形”物种谱系。它并无呈现突变式的进化阶梯,而反映的是物质与物质之间被长期隐藏的介质运动微观环节在时间与空间上交织而成的巨大网络从多维方向上对物种进化和演变所起到的最核心的决定性作用。
难怪,早期的辩证唯物论会出现“偶然性”一词,原来是那么复杂、那么隐秘、那么难以发现的介质运动中间环节于悄然中、于无形中、于难以避免中发生了那么众多而且分散的受体响应,这一切谁能想得到?谁能预料到?
难怪,智人种群点燃文明灯火之初期,他们会把“上帝”和“老天爷”抬到至高无上的地位甚至信奉到今天依依不舍,原来,是宇宙空间有太多太多看不见也听不见的“信息与响应”莫名其妙地左右了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改变了许多朋友的人生,谁又能说得清楚?
难怪,中国古人那么迷信“风水”和“风水先生”,原来,包括远古祖先在内都曾经感到过生活在某地病病怏怏,换个地方则扬眉吐气。那是因为粒子辐射和水中有害介质被祖先们响应了;那是因为迁徙后的宜居环境为祖先们创造了新生活的美好前景。而远古、中古以至今天的他们,除了播种迷信传统外,还能用别的哲学方法论给后代说个明白么?
在宇宙空间,并不是太阳、月亮那些宏观巨型物在左右人类、左右地球,而是介质!是运动介质控制了宇宙,控制了地球,控制了人类命运!尤其是那些看不见的“小东西”,越小作用越大!越小越该把它们尊称为“上帝”!它们无时无刻不在为他物传递应力、传递信息。
宇宙间,如果没有介质运动中间环节,也就没有星际之间的联系。如果没有星际之间的应力相互作用,也就没有太阳系和银河系。如果宇宙没有中介粒子,阳光到不了地球,时间带不来四季,地球没有声音,天下没有氧气,大气环流环不起来,五洲四海将一片死寂!
那些“小东西”究竟能小到什么程度?小到无限程度!笔者童年时听老师讲课说:“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耳朵里,空气中有流动的颗粒鼓动了耳膜。”我为此闷闷不乐了好几天。因为那时对“颗粒”的认识,不过是看得见的灰尘。心想:别人一说话,好多灰尘颗粒就会钻进我的耳朵里,多脏!话听多了耳屎多,是不是灰尘入耳,把耳孔堵住了!
后来长大了,再用相对论思想来猜想那种“颗粒”与灰尘的关系,才觉悟到可见的尘粒相比超微粒子,它就像地球一样大。本书提醒家长切记:当孩子的思维能把握微粒子存在时,他就长大了、脑功能成熟了。可笑童年!不该担心的担心了,该防范的污染并不知道。
人吸一口气,究竟有多少有益的或有害的“小东西”从此就变成了体内循环物,变成了体内新的信息参与成分?难说。人体内部每一细小空间都是超微粒子的“大礼堂”,毛细血管是它们的长江黄河,皮肤上的毛孔是它们的四川盆地,脸上任何一条皱纹均可成为它们的横断山脉,抑或西藏大峡谷!还听说那种“真空能量形式”实则并非真空,其所携带的小至极限的粒子奔流穿过人体,就像一丝微风穿过网球拦网一样,无遮无挡。
现代人一旦把宇宙中物质之间的那些运动介质性能和传递条件全部探索清楚,即可切断有害介质传递链,还可利用空气介质调节阳光的温度、把握月亮的转速;甚至能做到科学适应宇宙扩张与收缩应力,适应其对称有序的运行规律而获得更大更遥远的生存空间!尽管做到这些不是眼前的事,但哲学认为:人一旦能思维把握理想图景,他就活得更加阳光。
上述哲理思辨可令人初悟生命物种在其进化演变中产生“梯级差别”的原因:同时领悟出:宇宙间一直存在着源自微观领域介质运动中间环节可引发宏观世界发生巨变的一条隐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