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一:请学界原谅!请权威宽恕!


              

(代序一 ——2009年1月~2020年1月)

这是一部从认知条件、认知动机、哲学范畴、哲学宗旨、意识起源、人脑科学、思维逻辑等多个侧面来完成多角度探讨人类智慧的著作。

本书2000年列纲,2001年基本完成认知动机、哲学宗旨、意识起源七段论和创新思维描述等主要框架,曾寄给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被确认选题。

2003年出版前,因作者完成涉及脑科学的有关综合知觉理论的补充稿,要求在原选题中增补综合知觉理论多个章节(此一课题深度涉入人脑非理性问题根源),被出版社退稿。从2004年起,选择在网上展示综合知觉理论与经济学创新发展关系之要点,同时在“哲学人生”网站针对单一形式逻辑崇拜发起批评讨论,以传播本书所主张的人脑完善的思维方法。反响并不热烈,参与者也无法理解智慧与知识究竟有什么区别。

2006年,本书又增补辩证逻辑学三定律章节被国家核心期刊《长江论坛》提前发表,其中,与综合知觉理论有关的“第三种逻辑”论述再被删除。

“第三种逻辑”是本书的一道“难坎儿”。为了确立综合知觉理论的地位,把《智慧论》根基打牢,再用两年时间对“第三种逻辑”的理论界定反复推敲,直到200811月确认无误。至此,本书在没有世人期待的寂寞中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

十多年寂寞没有放弃。不论社会时尚是什么,我相信本书观点就是未来时尚;不论学界热衷的思维大前提是来自境内还是境外,我相信辩证逻辑等三种逻辑学同属于脑科学创新方向;不论人们价值观发生多大变化,我相信我努力攀登的理论高度就是一座思想高峰。

为了一种信念,义无反顾走到今天。按常理,十多年坚守应该有自豪感,没有。我稍稍感到忐忑不安。因为本书,要面对学界众多权威;因为他们,在我面前是一座座用知识积累的巍峨山峰;而我,从《人民军队》报社转业后,却因被他人伪造档案之错,像一枚弃子一样在毫无学术地位的生涯中忘我攀登令低职级档案望而生畏的学术山峰。

当学界在津津乐道形式逻辑的精准和严密时,我认为单一形式逻辑是实现“短距离”逻辑延伸的思维工具,它在创新末端技术层面有精彩表现。然其逻辑延展一旦超限就须依靠“中途调整”来避免误差,它缺少改变大前提的原创精神。

当全社会死守“同一律”逻辑规则时,我挑明“同一律”是悖论的根源;当国人正在遵循理性规则“提升素质”时,我宣称人类最高理性智慧必须包容体现人性智慧的“非理性”——直觉醒悟。

当时代热衷于“标签化”认知时,我责备这种认知孕育着舍本求末的社会隐患;当国家主流媒体频频呼吁“知行合一”时,我认为“知与行”在先进道德规范、先进制度规范和先进技术规范领域可倡导“合一”,而在知识创新领域只能倡导互动统一,不可合一。持续解放思想需要“知行互动”的辩证思维和“言行如一”的做人风格。

当思想理论界已严重失守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与意识”的基本关系时,我未敢懈怠地积极寻找“意识”的科学定义,和它不能被抹去的哲学地位;当学界权威已经理解到人的意识产生过程也是物质运动过程时,我却在求证“意识”必须包含非物质化的对应指义功能;当人们都在称道技术创新的巨大财富效应时,我用真诚和事实诉说:技术是创新智慧的末端成果,它的源头活水在于他国和本国的实践创新和基础理论创新。

请学界原谅!请权威宽恕!我不是天才,更不是狂人,而像《皇帝新装》里那个夹在大人们缝隙中的小男孩——现代人唯恐不是“成熟男人”,而在历史和哲学面前有谁真正成熟过?就是这个“小男孩”,他没有令人仰慕的身份标签和学术地位,却有一双清澈透亮的大眼睛;他没有相比众人高出一头的广阔视野,却有一种更贴近实际的观察视角;他没有戴上过任何一顶学术桂冠,却始终带着一颗纯真无邪的“童心”。他在权威林立的人群中,在众目睽睽之下,在人群一片掩面惊嘘中说出了那句惊世骇俗的真话。

或许,在学界面前我也算“草根学者”,但要指出:“草根学者”是中国当代科技文化发展中的特殊现象。当现有体制因“某种标签”不方便容纳一部分真才实学时,他们便“落草为学”;当体制不容纳的“草根学者”超过一定数量质量时,他们便成一种气候和现象而发生广泛影响力。“草根学者”之称,既反映出文化界、知识界的现存体制容量太小,也将证明:当科技、文化、教育体制发生偏移时,他们能起到制衡作用。

中国现行的科技、文化、教育体制有相比较的传统优势,但现体制确实存在难以推进科学理论创新的弱点。它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学术思想能保持平等交流,而是一个很容易使社会轮回陷入思想僵化的体制。30年前,人们死守一个大前提僵化于“两个凡是”;改革开放才过20年,大批知识人又迷恋另一个大前提僵化于“拿来主义”。我亲身经历了两次突破僵化思想的时代,深知第二次突破思想僵化更艰难、更曲折。今天,沉迷的知识人正在被习近平主席以新时代思想体系唤醒,本次“中国之觉醒”同样意义深远。

本书从第一章开始,为了一个创新概念的确立一步步闯过了哲学体系的重重难关……中国哲学像只火凤凰,她不怕火炼,振翅冲天,鸣声回荡,响彻寰宇!

她一路呼喊着:我要涅槃!要再生!……她与本书作者一起走过了十多年克难困境,遭遇过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成就此著十卷10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