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紫宸作为一个占全国约20%能耗和碳排放(直接和间接)的行业,中国钢铁的减碳是国家节能减碳版图上的一支“大动脉”,与此同时,钢铁的降碳又面临诸多现实挑战,这既包括技术层面也涉及到政策层面。
2021年12月15日,在第二届中国钢铁低碳发展目标与路径研讨会上,清华-力拓资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主任麻林巍说,钢铁行业碳减排牵连面广,这些创新技术有很多超出了钢铁的范围,涉及了能源、化工,甚至农林业多个行业与钢铁行业的整合,诸如废钢、钢铁需求的引导控制,甚至涉及经济发展模式。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程会强认为,从政策层面看,至少有四个方面需要关注。
第一是废钢。程会强认为,现在钢铁行业如果要推行短流程,废钢原料的不足是非常大的制约。原料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解决,如提升国内市场回收率等。其次,政策对废钢加工利用企业要采取一些优惠政策,从工信部已经公布的8批废钢加工企业看,478家企业中只有215家企业享受到了税收即征即退政策;再次是进口,2020年国家公布了再生钢铁原料新政策,允许优质废钢进口,未来这个口径可以进一步扩大,这是循环经济的基础。
第二是电力保障。程会强认为,核心电价应该成为企业成本当中的助推器,而不是一个阻碍因素。未来要推行电炉炼钢等,电价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是技术配套问题,当前推行氢能还原炼钢,但制氢成本的问题,氢的储存和运输等环节都要有相关的配套政策,此外,碳捕捉、封存技术也需要配套政策的推进。
第四是行业即将面临的碳交易问题。程会强认为,钢铁行业下一步要真正促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就要大规模进行碳交易市场,而从净利润来讲,目前一吨钢利润只有20元左右,而目前碳交易价超50元/吨,按照欧洲碳市场的情况,甚至有可能到达到100、200元/吨。“如果按照100、200元/吨来看,钢铁要买配额,净利润就不足以支撑。从这个角度看,如何制定有利于钢铁行业进行碳交易的制度政策也迫切需要研究。”程会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