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立春日(公历1971年2月4日)天头记载(详图一):
唐制立春日,郎官御史长贰以上赐春罗旛胜,宰臣亲王近臣,赐金银旛,入贺带归私邸,民间剪彩为春旛簪首。中宗景龙①中,立春日出剪彩花。又四年正月八日立春,令侍臣迎春,内出剪彩花,人赐一枝。
《酉阳杂俎》称:立春,士大夫之家,剪纸为小旛,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
于花下,又剪为春蝶、春钱、春胜以戏之,遗风至今未改。
《王沂公帖》云:“彩燕迎春入鬓飞”。南宋临安今日妇女均以春旛、春胜,
缕金错彩,为紫燕黄蝶之属问遗亲族。
注:
① 景龙(公元707~710),中宗李显年号。
癸丑年立春日(公历1973年2月4日)天头记载(详图二):
唐时立春日有春盘之制,作春饼生菜,号“春盘”。
在昔立春日,朝廷以之颁赐臣下,制作极为精巧,宋、明皆有是举,例如:
《宋史·礼志》:“立春赐春盘”;《燕都游览志》:“凡立春日,于午门,赐百官春
饼”等。《乾淳①岁时记》载:南宋临安后苑所造,每盘值万钱。
冯应京《月令广义》谓春饼者,薄剂煿菜肉裹食也。江南通称“春卷”,类多投油
中煎而食之。亦有用面粉烙成薄饼卷而食之,故又曰“薄饼”。腊尾、年首食店以此应
市,新年款客尤风行一时。
注
① 乾淳——指南宋孝宗赵昚的乾道、淳熙(1163~1189)年间之合称。
甲寅年立春日(公历1974年2月4日)天头记载(详图三)
我国北方,立春食萝卜,最盛行,谓可解春困,即立春后亦然。《城北集》
诗注称:“燕俗”。
立春后竞食生萝卜,名曰“咬春”,半夜中街市犹有卖者曰:“赛过脆梨”。
彭蕴章“幽州土风吟之咬春词” 云:
“萝卜辛,名咬春,此是古人菜根意,可愧一食万钱人,食万钱,恣游戏,
笙歌丛里朝朝醉,不到山村水边去,九十韶光睡梦中,春人谁识春滋味。”
早年巴黎某医寓,有萝卜剂,可修饰面貌,清润肌肤,即血分亏损、脑力
衰弱,亦有卓效。
甲寅年立春日(公历1975年2月4日)天头记载(详图四):
我国祀灶风俗,根据文献之记载,三千年前商周时期即已开始。商时《周礼典礼》云:“天子祭五祀”,郑注:“五祀:户、灶、中霤*、门、行也,此盖殷时制也。”周时亦在七祀内。
宋·范致能有“祭灶”诗曰: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上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少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圆。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争斗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
乞取利市归来分。
注:*霤 liù 同“溜”。屋檐下用以接雨水的长槽。
永陵按:图三、图四甲寅年内两“立春”,即昨(2月3日)所发表“瓯言瓯语拾
丙辰年立春日(公历1976年2月5日)天头记载(详图五):
大寒后十五日为立春,春气始至,四时之卒始也。
浙东今日爇*樟树枝叶于庭,作霹雳声,谓之去邪,俗称“接春”,亦谓“燂春”。今日煎茗饮之,能宣达阳气,振作精神,俗称曰:“煟春”。
俗传立春日,为春气初萌之时,鸡蛋可竖立;有魏景蒙氏者,曾于1945年立春日于重庆;1962年立春日于台北,两度示范表演成功。有外国记者多人在场目睹,传为国际大新闻,因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认为鸡蛋竖立,为学理上不可能之事。
注:*爇(ruo)本意“烧”。《汉典》:有诸多解释。
黄永陵 于温州知省斋 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