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发明、制造业的发展所引发的工业革命,将原本相互隔绝的世界,打造成互联互通、休戚与共的全球化体系。《制造为王:发明、制造业、工业革命如何改变世界》一书,回顾了西门子、诺贝尔、阿克莱等发明家、产业家的个人命运及其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过程。站在当今的技术升级和产业革命的新起点上,《大国经济学》《迈向产业强国:中国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与政策》与《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中国小镇:撬动全球经济的重镇》等书,分别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中国乡镇企业在特色产业中的成功案例,以及通过建立产业链实现产业强国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在数字经济时代,更需要处理好市场经济与中国特色国情之间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要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
陆铭等10名经济学家,在《大国经济学》中,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一个起点独特、规模巨大、区域差异显著、治理层级复杂、货物贸易总量居世界首位的“大国”。由于不同区域和行业的经济运行模式不同,再加上各自地理环境和接受全球化的程度不一,加上诸多体制性和结构性的问题,所以,长期、全局、多维将会是中国这个大国经济崛起过程中的长期特征。
在《迈向产业强国:中国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与政策》一书中,魏际刚博士认为,就产业政策的演变与经验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强国的相关战略。在他看来,重要、关键、核心产业,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拥有领先的硬实力、软实力、韧性能力。世界上不存在定于一尊的产业发展模式,产业发展离不开自然生态环境,其战略制定需进行成本效益计算,合理配置要素资源。在谋划产业发展时,不仅要寻求某一产业发展最优,更要从经济体系视角,促进不同产业之间协同,实现各类产业发展的总体最优。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神州数码董事长郭为合编的《中国产业链韧性:金融的力量》一书,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出发,寻找金融创新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路径。本书分别从金融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着手,选择平安银行、兴业银行、百行征信等典型案例,说明了银行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并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从而更好地为整个产业链相关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过程。
金融创新的核心在于对产业需求侧的深入了解,在《中国小镇:撬动全球经济的重镇》一书中,哔哩哔哩网站的网红博士“厂花蛋蛋姐”(张梦希)通过一系列实地采访,向我们展示了类似于河南柘城的钻石、四川射洪的锂矿、福建吊车尾小镇、山东仁兆的泡菜、山东曹县的汉服等特色产业小镇,如何形成产业集群的过程,同时,中国小镇还借鉴欧洲特色小镇的经验,在各种细分行业做到全球领先后,还能进一步发展特色旅游产业。
李晓鹏在《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中认为,中国创造经济奇迹的独特优势,是市场经济制度和职业化的文官制度的有机结合。如何“允许创造而不允许掠夺”,如何最终实现市场与政府的合理分工,进而很大程度上确保了“创造者占有财富”——既使人民各得其所,又促进了总体经济的增长。所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高速增长,不是偶然;中国的崛起,是经济上的崛起,往更深的层面说可以说是制度的崛起。
最后看看《数字时代的领导力》。随着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平等地参与到商业活动中,他们能够一起完成多项重要任务,所以能够做出相应决定的权力很少被集中到某一个个体或单个组织身上,领导力也不再仅仅隶属于那些位于企业权力结构最高层的人们。对应地,组织和工作模式正在重塑,领导者的理想形象假设也在不断刷新。同时,数字技术使得领导者决策及员工反馈的传播几乎同步完成,必须正确认识到这种超快双向传播所蕴含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