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剑川:古城的早晨


大理剑川:古城的早晨

2023719

今天上午游览剑川古城,下午到大理,游览太和城遗址,下午到巍山。

早上六点半出门,天已大亮。

有点凉,幸好加了件外套。

老街行人很少,商铺大多还没开门。

以前逛古镇老街,很喜欢早晨的光影,能捕捉到一些心动的景致。现在可能没有了那种情绪,很难捕捉到精彩的瞬间。

来到西门街,感觉好一些。

石板街一侧的水沟里,溪水潺潺;盆栽的花卉,正在开放,花瓣上带着露珠。阳光洒在白色墙面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有背着背篓,穿着少数民族服装的女子,从身边快步走过。身上的挂饰,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

路侧有“寇珩家宅”,是清代同治年间的建筑。门楼造型典雅,四角飞起,木雕精细,雕琢精良。两侧石柱上各有一狮子和麒麟,做工精巧,惟妙惟肖。门墩石三面刻有花鸟吉兽,线条流畅;石阶是通块的大石条,看起来很有些年代。

大门开着,就斗胆进去参观。进大门是一个小天井,在四合院两栋房子之间的夹角处。是四合五天井的天井之一。右拐再过一道小门,才进入中间的大天井。正房坐西朝东,坐落在台基之上。正前方和左右厢房的台基低一些。都是三开间二层楼,都有厦子,正房和前房有廊道。都是木板壁,使用格棂窗。台阶之下,天井中央及四角,有规则地摆放着花盆。正房大门开着,绳子上晾晒着衣服。应该是有人居住生活的。

继续往西。又见一门楼大门开着,看对联“同仁果证大千界,我佛花拈不二门”,以为是佛寺。进大门,是三四米宽十几米长的通道。尽头是坐西朝东的门楼,亭子的式样,还有个八字屏,像是仿古的建筑。进门,右手是二层的穿堂的楼房。很奇怪,屋顶檐下又接着一层屋檐,中间在门洞上面却是断开的。穿过通道,后面是个院子。对面高台上是座单檐硬山顶的木楼,三开间,檐下是粗大的黑乎乎的发霉的木柱,里面堆放着杂物。猜测可能是文物建筑,年久失修,成为危房。院子中间到处堆着杂物,像是垃圾场。边上又有一些树木,还种了蔬菜。院子两侧是败坏的平房,有人住。看到一位老人从右边屋子出来,弯着腰,戴着帽,敞着胸,腰间系根红带子,刚起床的样子。我跟他打了个招呼,没有反映。

西门外街要更加古朴一些,更少商业气息和旅游气氛。也是石板+乱石的路面 ,其间有好几座平缓的小石桥。巷道边有溪水,从后面山上留下来,溪水清澈,发出汩汩的声响。溪水从巷道一侧流到另一侧,要穿过小石桥。桥面平缓,拉板车或骑自行车可以通过。

太阳升起来,路上行人多起来。打扫卫生的,给花木浇水的,背着背篓外出干活的。闲游浪荡胡乱拍照的,就我一人。

西门外街的尽头有一座老院子。石头的墙脚,土基的墙体,木头的板壁,二楼是一排木窗。门楼很奇异,两翼高高翘起,呈元宝的心态。门头上有几层精美的木雕。门边有招牌,上书“甲马客栈”。甲马是一种白族特有的印刷品,有点像年画,大门紧闭着,看不出还在营业的样子。看起来是个艺术气息浓厚的客栈,但各种艺术的元素堆积太多太密,给人做作的感觉。

紧挨着“甲马客栈”,就是景风公园。

景风公园的大门,是一个四柱三门三楼的门楼,古韵十足。可惜三门都用红色铁栅门拦着,显得不协调。大门一侧有国保碑,“景风阁建筑群”是国务院2013年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内容除这里的景风阁之外,还有西门街及西门外街的几十处明清民居。

景风公园原来是文庙,现在正在重建恢复中。中轴线上有棂星门、状元桥、泮池、大成殿等等。

公园大门并不正对着棂星门,而是在文庙中轴线的左侧。进大门,迎面是一座九级四角的砖石宝塔,每一层每一面都有一个佛龛,里面有一尊佛像。边上没有介绍性标牌。我问一位正在锻炼的文化人样子的中年人,他说是南诏时期的。我不太相信。唐代的塔我见过几处,有些印象。这座塔的样子,实在没有唐塔的气派。说是明代的还有可能。百度之后得知,此塔叫做“灵宝塔”,始建于明代,重修于清代。

宝塔右手边不远就是景风阁。我决定最后再来看,先看看左边的那些建筑。

棂星门前一对石马,口衔嚼环,扭头相对,造型颇为奇特。从其风化的情况看,应该有比较悠久的历史,可能是元代的遗留。

左手边一座单檐歇山顶的建筑,是革命英灵纪念馆;纪念馆前面,是革命烈士纪念广场。

大成殿在维修中,用围栏围着,工人们在努力工作中。殿前有两株扭曲的古柏,有三百多年的树龄。

最后来到大成殿东南角的景风阁。云南的古建不多,景风阁是其中不多的代表。景风阁是明末清初的建筑,体现白族与汉族,边疆与中原结合的建筑风格。这是一座八角的三层的攒尖顶建筑,当地叫做“八角楼”。据说,景风阁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高超的精致的木雕艺术,体现在其门、窗、雀替、栏板等部件上。剑川木匠的高超技艺我是早就听说过的,只记得他们的工钱有“一两木屑一两黄金”的说法。不过,我对细部看得不太清楚,领会不太深入。整体来看非常精致,漂亮,不过似乎不是那么的古意十足。

又回到古城,在小巷里转悠。古色古香的巷道,白墙黑瓦的老房子,都是有人居住的。即使没有旅游开发,它们也存在。所以,这里是一座活着的古城。

又来到剑阳楼。广场一侧一群老太太在跳舞。广场中央的丝绸之路地图上,几位老年游客在研究。天空很蓝,云彩很白,空气清新,阳光灿烂。

经过“文魁”牌坊往南,看到保国寺。

门前一对石狮子虽是现代的雕刻,看起来很古朴,有些古意。那样子像是狒狒,萌萌的,甚是有趣。

这座寺院看起来最近重修的,一切都很新,油漆光鲜亮丽。

过天王殿,后面倒座的不是韦陀而是达摩,络腮胡子。

快八点半,陆陆续续有香客进来,都是头顶头巾的白族老奶。佛像也不是内地那种标准照,好像是白族人的样子。

大雄宝殿内的金柱很粗大,得有一米直径吧。这么粗的柱子,一般都是水泥柱,外面包木头的。一根柱子根部有一个碗口大节疤,应该是真的。

出报国寺,右侧一个街区,都是一层的木构商铺,廊柱,门板,窗户,到处都是精美的木雕,门厅里展示也是木雕作品。我昨天听DD司机小杨说,剑川有大老板在古城外面花十几亿还是几十亿建了个木雕小镇,几乎没人去看。其实,有古城里的这些展示就够了。

又到东街的尽头,在“赵大娘双盖帽”店里吃了一碗饵丝。街上已经热闹起来,店里坐满了人。赵大娘的生意比隔壁的杨氏要好一些。可能不太饿吧,感觉口味不如昨晚的。

返回宾馆,路过哲母寺。寺院门口聚了很多人,绝大多数是中老年妇女。正对着寺门,街上搭了个棚子,摆着桌子。有人在登记,好像是收香客的奉献,有现金,有大米,菜油;奉献并登记之后,发给纸钱,香烛。

我问一位妇女她们在做什么仪式?

她说最近一周是什么日子,今天是结束的一天。

我问她们的献祭求的是什么,几位妇女七嘴八舌告诉我说,求长生,求健康,求平安,求姻缘,求子,求家庭幸福,求父母长寿……总之是美好愿望吧。

走出古街,在马路对面的石桥上,以及桥头的石狮下,都摆了一排香,一群老奶在烧香,作揖,叩头。桥上及河面,烟雾缭绕。在桥上及桥头祭祀,是乞求外出平安,交通安全,还是来生幸福?

感觉这些东西很有趣,又找不到人讨教。

在剑川古城呆了十几个小时,感觉很好。这里的民风淳朴而友善,环境干净而整洁,古建保存完好,文化底蕴深厚,小吃很丰富,有特色,也很合我的口味。

如果你到大理,游完了大理古城,苍山洱海,可以顺便游一游沙溪古镇和石钟山石窟,可以住到剑川古城,看一看木雕,吃一吃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