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身健体十七穴
中条山客
平时刺激、按摩、敲打以下17穴位,可以起到保健养身的作用,当身体有一些不适的症状时也可以起到缓解作用。
1.补脑益智百会穴:
位置:在头顶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当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
主治:百会穴是人体最阳的地方,具有升脾的作用。可以治疗头疼,失眠、癫狂、多梦等病症。 同时对于紧张、焦虑、精神上的不宁现象也能起到安定神志的作用。
2.头面疼痛太阳穴
位置:太阳穴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主治: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
3.通鼻开窍迎香穴
位置: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
主治: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牙痛、感冒等。尤其是上齿牙痛时,指压该穴,可以快速止痛。
4.疏风解表风池穴
位置:风池穴在项背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两侧凹陷处。
主治:主大风、中风、伤寒、目眩、 目昏、泪出、偏正头痛。此穴有提神醒脑的作用,平时可经常按摩。
5.预防感冒大椎穴
位置:大椎穴在项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主治:颈椎病,头疼头晕,感冒、发热等症。
6.项肩疼痛找肩井
位置:肩井穴在肩上,当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颈椎疼痛,和大椎穴搭配对肩颈疼痛等症状效果很好。
7.和胃降逆在内关
位置:内关穴在前臂掌侧中部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胸痛、胸闷等心胸病证;胃痛,呕吐,呃逆等胃疾;失眠,癫痫等神志病证;上肢痹痛、偏瘫、手指麻木等局部病症。
8.祛风清热外关穴
位置:外关穴在前臂背侧中部,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主治:上肢关节炎,桡神经麻痹,急性腰扭伤,踝关节扭伤,脘腹胀痛,大便秘结。同时和曲池穴搭配对于高血压有很好的控制情绪和效果。
9. 安神宁心神门穴
位置:神门穴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主治:心痛、心悸、失眠、痴呆、晕车等心与神志方面的病症。
10.宽胸理气檀中穴
位置:檀中穴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等4肋间隙,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主治: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心悸等。
11.健脾和胃中脘穴
位置: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
主治: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
12.通调肠腑为天枢
位置:天枢穴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
主治:便秘、腹胀、腹泻、脐周围痛、腹水、消化不良等症状。
13.培元固本是神阙
位置:神阙穴即肚脐。
主治:肚脐眼是一个能看得见的穴位,对于肠胃问题效果很好,平时注意不要受凉。
14.增强免疫足三里
位置: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中指),平胫骨粗隆下缘处。
主治:胃痛,恶心,呕吐,呃逆,消化不良,腹痛,腹胀,泄泻,痢疾,便秘,肠痈,下肢痹痛,急、慢性胃肠炎,溃疡病。此穴是胃经上的穴位,也是一大补穴,俗语道“长敲足三里,胜吃家中老母鸡”
15.腰背痛疼委中穴
位置:委中穴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之中间处。
主治: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肚子疼痛、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劳、臀部疼痛、膝盖疼痛。
16.调肝补肾三阴交
位置: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处。
主治:腹胀肠鸣、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痛经闭经、小便不利、神经衰弱、肾虚阳痿、精力不足、容易疲劳等。对心、脑病有一定的作用,此穴是肝经、肾经、脾经三条经络的交汇点,为主要保健穴。
17.清热开窍是涌泉
位置:涌泉在足底部,足趾跖屈时,当足底前部凹陷处,在足底中线的前、中1/3交点处。
主治:此穴是人体最低的穴位,也是肾经的起始点,主降。对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有很好的效果。
2023年11月11日星期六,陕州上阳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