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

  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育发展新阶段的根本诉求,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是回应人民群众对优质均衡教育需求的现实路径。教育高质量发展须以素质引领改革,以创新提增效益,以均衡促进公平,以特色凸显个性,构建高质量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是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更明确地说,高质量发展,就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要加快形成并不断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高质量发展的三个要素分别是物的高质量发展、人的高质量发展、环境的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既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更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质量发展”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国只有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才能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高质量发展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精神,按照《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和《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重要部署,“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发展安全”既是世界一流企业的标准,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全要素生产率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评价指标,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要素配置和组织的改善,规模经济,知识、技术的发展及其广泛应用等等。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是通过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和组合,提高生产要素利用水平,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不断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

  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首要任务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更新升级发展要素理念,更加注重新发展要素的培育提升,人才、智能制造、绿色能源和数据将是迈向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四个关键新要素。

  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与教育、科技并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和主体,要加快从人口要素向人才要素的转变,区域之间、城市之间,人才要素储备规模和根植厚度将是决胜出圈的保障。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必须深度挖掘和扩大人才红利优势,形成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普遍发展的人才事业新格局。对人才的争夺将成为迈向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对后发展地区而言,人才要素更加重要,在吸引人才的同时,要做好留才用才,革新传统观念、突破常规模式、寻找适应路径,吸引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具有领军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鹏:高质量发展,有四个关键新要素

  2、高质量发展的五大核心要素

  3、高质量发展要素条件集聚增多我国经济发展有更大红利和更广阔舞台

  蔡律   2023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