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任何人或企業,什麼是本?生存是本。
什麼是生存狀態的反映形式?文化是生存的反映形式。
什麼是文化?文化是生存的所有之總和。
什麼是好的文化?與現實生存相適配,並有利於長遠生存的就是好文化。不利於現實生存的一切制度與措施都是壞文化,在壞文化的左右下,只有對現實的戕害,而沒有未來。
只有在存在中,數據才可能有意義,而數據本身不是存在,也不是未來,對於公墓企業,什麼是文化的實物載體?園區是文化的實物性載體。
換言之,園區是本——靈魂的載體,思想的語言,價值之象徵——是生存本身。
我遵循文化性,不敢本末倒置。
我判定園區的品質高低的依據是:
1、園區那些實物是否具有豐富而貼切於本行業範疇的精神性象徵意義;
2、物件與物件之間的關聯是否能構建出一種特殊的語言,這些語言能夠撼動來者靈魂,啟發他的自覺思考;
3、這個思考之場是否有利於需求者把個人生活經驗與人生終極追求的訴求在當場之中自然生髮出重大的關聯;4、而這種聯繫的最終結果是否能讓需求者思想得以滿足並以實物轉換的方式得以實現,在實現中就是成交。
不要聽太多迎逢的話,迎逢的結果只能是弱化當下的生存,沒有當下,哪來的未來?弱化當下,就是破壞未未到來的可能性。這是我的忠告 。
2021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