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实四四八


严实四四八

1十六严十六实2十六岩十六石3十六言十六十4十六延十六食5十六虤十六蚀6十六研十六识7十六颜十六时8十六妍十六姼9十六沿十六祏10十六啱十六拾11十六娫十六鉐12十六詽十六榯13十六麣十六竍14十六碞十六蒔 

1.1

严恭严敬严慎严谨严善严紧严核严密严实严固严正严明严肃严格严防严律。自律即神。

1.2

不虚言不虚行不虚时不虚生不虚弱不虚孱不虚浮不虚浅虚泛不虚张不虚耗不虚荣不虚骄不虚诳不虚科不虚放。务实即智。

2.1

《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假盲以非礼勿视,假聋以非礼勿听,假哑以非礼勿言,假病以非礼勿动,假瘸以非礼勿行,假老以非礼勿食,假懒以非礼勿近,假废以非礼勿作,假狂以非礼勿息。假阉以戒色,假弱以戒斗,假贫以戒得,假勇以戒惧,假死以让以戒贪,假愚以恕以戒嗔,假幼以懵以戒痴。

2.2

石壁登云、石赤不夺、石敢当之、石室金匮、石破天惊、石破青天、石破长空、石破洪流、点石成金、铄石流金、裂石流云、木心石腹、水滴石穿、海枯石烂、安于磐石、坚如磐石。

3.1

《论语·阳货》: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汝。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家语》:一言而有益于智,莫如预;一言而有益于仁,莫如恕。夫知其所不可由,斯知所由矣。

《中庸》: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苏轼《读道藏》:至人悟一言,道集由中虚。心闲反自照,皎皎如芙蕖。

文天祥《题戴行可进学斋》:独有一言,愿献于君者,曰行。

鲁迅《别诸弟三首庚子二月·其三》:从来一别又经年,万里长风送客船。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

于右任:自古成功之大人物,莫不从铁中来,血中来,荆棘中来,冰雪中来。一言以备之曰:忧患者英雄之原料也。

陈继儒《小窗幽记》:有一言而伤天地之和,一事而折终身之福者,切须检点。

康熙:夫一言可以得人心,而一言可以失人心也。

3.2

各项运动,其每日共计数160,如:(1)步行或骑行,以分计数。(2)倒立,以息计数。(3)深蹲。(4)引体向上。(5)悬垂举腿。(6)双杠臂屈伸或俯卧撑。(7)拳击。(8)踮。(9)单杠双力臂。

4.2

古洋精细鲜安善香美时正酱少净姜静。

5.1

虤,慎言行独微。毋意必固我。不惑忧惧器。不怨天不尤人。不可夺志。不可以不弘毅。

5.2

富贵、贫贱、威武、天变、祖宗、人言、损友、小人、骄、党、同、毒、色、斗、得、成人之恶,此即十六蚀。

6.1

数理化生。医农工商。诗词书画。曲赋联剧。

6.2

识字识言识货识物识人识贤识才识途识时识微识变识机识局识相识道识断。

7.1

红色意味着成熟香甜温暖热烈勇猛。白色意味着光明纯粹洁净美好神圣。黄色意味着价值智慧丰收希望辉煌。黑色意味着生命繁荣正直安眠庄重。褐色意味着活力坚实安稳供给支撑。棕色意味着慈爱温情孕育滋生自然。

蓝色意味着深远辽阔沉稳无限永恒高雅孤独忧郁虔诚。青色意味着朴拙明正空灵秀美新鲜健康安静生机成长。

紫色意味着红蓝。绿色意味着黄蓝。橙色意味着红黄。灰色意味着黑白。粉色意味着红白。肉色意味着橙白。米色意味着黄白。土色意味着黄棕。

8.1

妍手妍语妍心妍稳妍赡妍茂妍暖妍雅妍妍春妍殷妍极妍详妍幽妍孤妍精妍。

8.2

佚名:观美人为白骨,使人无欲,叫白骨观;观白骨为美人,使人无惧,叫红粉观。

《文昌帝君戒淫宝训》:芙蓉白面,不过带肉骷髅;芍药红妆,乃是杀人利刃。

《济公全传》:芙蓉白面,尽是带玉的骷髅;美艳红妆,亦系杀人的利刃。

吕岩《警世》: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凡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

9.1

沿海捕鱼、沿山行猎、沿河行船、沿路行车、沿街为商、沿门讬钵、沿才授职、沿流溯源、沿志求成、沿勤求功、沿慎求安、沿敬求全、沿预求稳、沿让求福、沿磨求进、沿学求道。

9.2

Leonhard EulerWilhelm BuschHenry JamesÉmile DurkheimNikolay GumilyovJean-Paul SartreAlexander Alexandrovich Lyubishchev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Marcel ProustJorge Luis BorgesItalo CalvinoIvan TurgenevRobert MusilYasunari KawabataAyn RandPeter F.Drucker.

10.1

该怎样就怎样。怎样好就怎样。啱即权。恭宽信敏惠刚毅木讷预恕慎敬忠诚逼。

10.2

写作就是一种收拾和整理。George R.R. MartinRobert JordanJ.R.R.TolkienPhilip K. DickFyodor Mikhailovich DostoevskyHenry David ThoreauWalt Whitman,金庸、辰东、余华、顾城、王小波、胡兰成、还珠楼主、树下野狐、我吃西红柿。

11.1

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文徵明、冯誉骥、绵勋、黄自元、姚孟起、吴郁生、王维贤、陈益椿、邬惕予、田英章、田蕴章、卢中南。

12.1

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李贺《致酒行》: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王安石《寄慎伯筠》:少年意气强不羁,虎胁插翼白日飞。

《鹊桥仙·岳云》:沉江望极,狂涛乍起,惊飞一滩鸥鹭。鲜衣怒马少年时。

贺铸《六州歌头·少年侠气》: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

孔稚珪《白马篇》:少年斗猛气,怒发为君征。

12.2

元气、精气、神气、底气、和气、喜气、血气、骨气、勇气、争气、志气、静气、大气、正气、豪气、浩气。

14.1

喜、怒、哀、惧、爱、恶。生、死、耳、目、口、鼻之欲。杀盗贪痴。

注解:

1.1

《大学》: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吕氏春秋》:凡事之本,必先治身。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孟子·离娄下》: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尽心下》: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周氏遗书》:戒玩。心可玩乎?玩则丧矣。书曰玩人丧德,玩物丧志。斯语也,女可书诸绅。

歌德:If who is the game of life he accomplishes nothing who does not dominate oneself is always a slave.

柳宗元:方其中,圆其外。

老子《道德经》: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不赌。纯粹依靠运气的游戏或行事,是对于人类智商和人本身的侮辱。

赌博等恶习最可恶的一点是祸害下一代。

Albert Bandura认为行为习得有两种不同的过程:一种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Albert Bandura把这种行为习得过程称为“通过反应的结果所进行的学习”,即我们所说的直接经验的学习;另一种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过程,Albert Bandura将它称之为“通过示范所进行的学习”,即我们所说的间接经验的学习。依据Albert 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尤其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最核心的学习是模仿。父行子效,母行女效,上行下效,是所有家庭的必然现象。

心理学家把儿童对成人个性品质的效仿称为“认同”。认同所产生的效仿与简单的行为模仿不同。现代发展心理学理论认为,产生认同的基础,是儿童知觉到自己与认同对象之间的相似性或一致性(如性别、相貌或能力等);认同给儿童以归属感和成就感;认同使儿童获得榜样的力量和发展的动力;认同对儿童的性别意识和道德意识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儿童认同的对象,通常是具有较高的地位、具有权威性,有较强的能力,聪明、健壮或漂亮的人。幼儿主要是对父母产生认同,对老师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对自己喜欢的叔叔和阿姨以及与自己年龄差别较大的哥哥、姐姐产生认同感。儿童对富有“心理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对象的认同和对这些对象的效仿,会使他们产生自我效能感,增强自我“强大感”的意识。优秀的父母,会成为良好的榜样,正面引导子女,使之在效仿自己的过程中复制自身的优秀。不合格的父母,难免带坏子女。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朱熹 集注:“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忍之义亦兼行止,敢于杀人谓之忍,俗所谓忍害也。敢于不杀人亦谓之忍,俗所谓忍耐也。”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对神的信仰、对智慧的追求和对责任的承担,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爱在其中。艺术是一种信仰与智慧。对责任的承担,包括对自己的责任承担。

王其扬:自律自强自尊自爱自有福享。

《孟子•离娄上》: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孟子•离娄上》: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吴玉章《座右铭》:我志大才疏,心雄手拙。好学问而学问无专长,喜语文而语文不成熟。无枚皋之敏捷,有司马之淹迟。是皆虚心不足,钻研不深之过。年已八一,寡过未能。东隅已失,桑榆非晚。必须痛改前非,力图挽救。戒骄戒躁,毋怠毋荒。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

民谚:戒骄戒躁少说空话,任劳任怨多干实事。

陈抟《心相篇》:心和气平,可卜孙荣兼子贵;才偏性执,不遭大祸必奇穷。

戒躁:定:慎。

一切烦恼麻烦和困难,都是问题。发现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如此而已。何须烦恼?何须暴躁?

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食色诱于前而不为所动。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闻毁赞叹心常不动。

《中庸》:君子依乎中庸(中不偏,庸不易),遁世不见知而不悔。

定,意味着自制。失去自制就是失去自我,失去自我就是失去生命。有必要对自己实行军事化管理,绝对服从,戒骄戒躁,不急不弃,严格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不断的自我提高、自我进步。

每个人的内心之中,都应当要有自己的一堵哭墙。哭墙是畤,是祭祀天地五帝的圣殿。哭墙是锧,是铁砧,打铁时垫在炽铁之下以承受连续的重击和锤打。哭墙是志,是不足。哭墙是智,是绝对自制,绝不任性胡为。哭墙是天地之膣,是啼哭,是新生。人生的每一秒,都是过去已死,是新生。哭墙是至深的痛苦。哭墙是力量之源。哭墙是神圣的信仰。

哭墙在,何以骄?哭墙在,何有躁?

骄即无志。躁即无智。

哭墙时刻存在着,激发力量,以为动力,有所为有所不为。

1.2

金缨:做人有四个字最要紧,曰务实耐久。

张居正: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

游酢:言行相顾,则于心无馁。

白居易《浔阳春三首•春去》:百川未有回流水。

王贞白《白鹿洞二首》:一寸光阴一寸金。

《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陈群《理想的阶梯》: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

惜时即成功。

《尚书•尧典》:烈风雷雨弗迷。

韩愈《祭田横墓文》:苟余行之不迷,虽颠沛其何伤?

清:慧:不迷。广学博究。

王夫之:清也,慎也,勤也,而清其本矣。

稻盛和夫:人生最重要的事莫过于“内心描画什么”。所谓“内心描画”,是指你的“想法”、“观念”、“理想”、“希望”,或者说你内心所持有的“哲学”、“理念”、“思想”等等。这些决定了你的人生。

《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周氏遗书》:问人心道心。曰道心,天命也。人心者,性从心也,从心則危。惟一,格上下而一也。惟精也,毋暴其气也。执其中者,持其志也。

《观海山房追随录》:君子畏天立命,不知有身,故上达。小人不知天命,惟知有身,故下达。

黄宗羲: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其能奈我何!

黄宗羲: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

王国维《文学小言》:以文学为职业,餔錣的文学也。职业的文学家,以文学为生活;专门之文学家,为文学而生活。今餔錣的文学之途,盖已开矣。吾宁闻征夫思妇之声,而不屑使此等文学嚣然污吾耳也。

志业与职业。职业是为了活着。活着是为了志业。职业是为了延续生命,而志业高于生命。儒教之精髓,即志业。

志业应出于兴趣,而非利诱。兴趣的意义在于:同样一件事,在别人痛苦并厌倦的时候,你却沉浸于快乐之中并满怀热情。如果你正兴致勃勃、孜孜不倦而为的事情,是你非常感兴趣的事情,别人还怎么跟你竞争?

曾国藩:君子不恃千万人之谀颂,而畏一二有识之窃笑。

蔡邕《劝学篇》:人无贵贱,道在者尊。

2.1

岩:险。

2.2

当硬时硬。当硬处硬。上下里外皆硬。

一硬人间无忧患。

张孝祥《论治体札子•甲申二月九日》: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金缨:下手处是自强不息,成就处是至诚无息。

《墨子•修身》: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吕氏春秋•诚廉》: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练兵实纪•刚复害》: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

苏轼: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3.1

《论语.阳货》: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汝。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六言六蔽,一字以蔽之:学。

《论语.里仁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先进》: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生死不二。生命的意义,是学习。你要拿个高分。这个高分,生死皆受用。

《周氏遗书》:曰人之不学也,我亦知之矣。智者疑于智,而愚者愚于愚;富者昏于富,而贫者急于贫者也。

《白石山房语录》:为学非一生一劫所能了。病则随他去,病死则随他去死。然此心不可移。所谓任重而道远。

《白石山房语录》:学道须要发大愿,所谓十地菩萨皆以愿成。愿者有愿力,愿力者有力以满其愿也。

《白石山房语录》:学道之心,生死不顾,此人明白定了。

《论语.述而篇》: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黄宗羲:自古圣贤,盛德大业,未有不由学而成者也。

你看那么多书,你都记得吗?

这是我多次听到过的一个问题,一个最糟糕、最愚蠢却也最重要、最聪明的问题,类似于苹果为什么从树上掉下来?

某些从不读书的人,某些又懒又愚的人,某些从来不知甚至终身不知书趣的乏味平庸至极的人,往往喜欢问这问题。意思是:你要是读了,却不记得,那也白读了嘛!这样一来,读不读书,又有什么两样呢?这就不但给他们自己找到了不读书的沾沾自喜的借口,还给他们找到了一个貌似有力的贬低读书人的理由。同样的理由,不读书的人,也能够确保自己不因懒于读书而被贬低。在这一无论如何都绝不会自降身价的话术之下,读书人,你们还是认清现实吧!乖乖的承认你们的错误吧!

问这种问题而又鄙夷读书的人,往往不但愚昧,而且极为懒惰。所谓吃不了读书的苦,就得去吃生活的苦,说的往往正是这一类人。即便这一类人过的比一些读书的人更好,那也可以说,如果他们读书的话,他们会过得更好,因为他们所仰仗的,仅仅只是通过阅世与阅人而来的一手知识以及这种从生活环境中直接获取其所用知识的天资。对于他们而言,知识获取的深度和广度,仅仅局限于其所生活的世界。这个世界很重要,但却太小了。哪怕只是从人类文化财富之中截取仅仅一百年,也会在传播层面发现无数的更为深广的世界。而被拿来与之进行比较的过得不那么好的读书人,如果这些读书人不读书的话,会过得更不好,因为他们要么是天资愚钝到读不懂始源之书,要么就是命运不济,实际是为其或内或外的生存条件所限制。除非你生活在一个充斥着无数糟糕的坏书籍而好书却如凤毛麟角的世界,而你又那么不幸的全都读了些糟糕的坏书籍。不可否认,历史上的许多地理性的或语言性的封闭区域,正是这样一个世界。但在今天,如果你懂得多国语言,又接触着世界各地的人们,读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书籍,你不可能如此不幸。

《论衡卷一•命禄篇》:才高行厚,未必保其必富贵;智寡德薄,未可信其必贫贱。或时才高行厚,命恶,废而不进;知寡德薄,命善,兴而超逾。故夫临事知愚,操行清浊,性与才也;仕宦贵贱,治产贫富,命与时也。

然而,从出生以来,你所接触的人和环境,你所面临的种种选择,甚至于你在面对这一切的时候的倾向性,都是命运的一部分。而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因为读书首先就改变了你。读书改变了你在面对一切的时候的想法和选择,让你在作出选择的时候,有了更多的参考资料。不仅仅如此。读书也改变了你的脑力,使得你的思脑力更强。脑力就类似于体力。那些很少干体力活的人,干了一点点体力活,就觉得很累,因为他们的体力,平常没有得到训练和提高。那些很少干脑力活的人,干了一点点脑力活,也会觉得很累,因为他们的脑力,平常没有得到训练和提高。读书就是一种脑力活。不健身和不干活的人,会缺少可证明其强大体能的肌肉。不读书的人,在他们的大脑中,也会缺少一种可证明其强大脑力的物质与生理构造。读书就是对于脑力的训练。这种训练过程的好处,是非常明显的。比如我,在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分别遭遇两次严重的脑伤,因此而丧失了平常人所具备的某些大脑能力。但因为我痴迷于读书,这些大脑能力,都在后来得以逐渐恢复。虽然读书没能给我带来肉眼可见的明显好处,常被嘲笑你也过得不咋地嘛,但如果我不读书的话,或许我就连应付生活,都会成问题。

我走访过几百户的贫困户,除因学致贫的,在家中孩子上学用的教学用书以外,从没在这些人家里见过任何一本其他的书。倒是经过一些相对富裕的人家,屡次三番的见到门口有个老头,捧着本破破烂烂的旧书。

2017年,我曾与意大利数学家Germano Resconi谈论人工智能与人类大脑的问题,我提出一个观点:人类大脑是一种三维与多维的镜子。

人类大脑这一种镜子,会不断的在其内部复制外部的世界。在成长阶段中,人们会主动寻求构造精神世界的材料,此时如果没有书籍可读的话,只能仅仅复制其所置身的环境,而这一种环境,同样也是其父辈所置身的世界,如此,便大概率的复制了父辈的命运。父辈所置身的有着明显局限性的世界,只能提供其有着明显局限性的知识和信息。在同样的知识和信息的条件下,上一代和下一代的精神世界,不会有质的差异,是处于同一层次与同一阶层的。所谓耳濡目染,个人成长的氛围和环境不行,就决定了未来的黯然。

书籍是个人命运和社会命运的最大变数。当书籍参与到人类的世界中来,书籍就成为了人类世界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当一种社会之中的大多数人,其大脑所复制的世界,并不包括书籍这一部分,或者,这一种社会的书籍,其出版和传播,受到了过多的限制,那么,这一种社会是很难有进步的。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个人。

大脑对于外部世界的复制,其成果的绝大部分,是以隐性知识的方式存在的。

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是哲学家Michael Polanyi1958提出的概念。Michael Polanyi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

Michael Polanyi将前者定义为显性知识,是能够被人类以一定符码系统(最典型的是语言,也包括数学公式、各类图表、盲文、手势语、旗语等诸种符号形式)加以完整表述的知识。与之相对的后者,Michael Polanyi将之定义为隐性知识,是指那种我们知道甚至在实践之中熟练运用但难以言述的知识。

Michael Polanyi更进一步认为:信仰的因素是知识的隐性部分所固有的。

20世纪6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ReberWeiskrantzWarrington在内隐认知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证实了隐性知识的存在。

隐性知识是一种并非存在于传播层面的知识,是一种你可能自己都不知道你已经熟练掌握的知识,这些知识存在于你的头脑之中,你甚至都没法用语言的形式,将之分享出来。

我可以自信的说,我记得我所读过的每一本书。这些书籍,全都形成为我所掌握的隐性知识了。虽然,我不能背诵出来,但我能用的上。这样说,或许他们还不肯相信,但事实如此。更让他们不能相信的是:我英语入门,就是在我做梦的时候。有一段时期,因为完全听不懂,又能够催眠,所以我睡前就会放英语来听听,完全不用心,听着听着就睡着了,梦里还继续听。可是,偏偏是这样,我就能够听懂英语了。对于英语的听力,这就是一种隐性知识的体现。读书也是一样,读书所获得的,往往只有极少数为显性知识,就是你能够复述的知识,而绝大多数,实际为隐性知识。这样一种学习隐性知识的过程,科学家们早就已经研究明白了,并且将之定义为内隐学习。内隐学习所得到的,就是隐性知识。个人所掌握的知识,绝大多数,其实是隐性知识。读书所获得,只有极少数是显性知识,绝大多数都是隐性知识。

人会记得自己读过的每一本书。因书籍而被改变的大脑构造,就是这一种记忆确凿存在的物质证明。

你的大脑构造,会因为你读过的每一本书而改变,而这一被改变的部分,就是你所获取的隐性知识的证明。

天道酬勤。世界从不会亏待用功的人。

《增广贤文》:世间好语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

抛开功利不言,读书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在一个大多数人过着动物一般的生活的世界上,这种享乐生活,是难以被理解的。读书,其实就是以最低廉的成本,对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进行最大化的提升。

《论语•里仁第四》:朝闻道,夕死可矣。只要一个人想读书,什么时候都不晚。

4.2

《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论语》:食不语,寝不言。

张岱《老饕集》序: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精细二字,已得饮食之微。

我只喜欢三种书:古文译文外文。现代某语文献库是价值的荒漠。即便从不阅读任何现代某语书籍,也完全不必担心错过什么,因为即便存在所谓有价值的,长期以来,竟然体现不出译为外文的必要性,那也只是瞎说罢了。

宁可食洋不化,宁愿食古不化,也不要垃圾食品。

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人之才,成于专而毁于杂。

所谓鲜,是原汁原味,非人云亦云与从众如羊。

5.1

《论语•为政》: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言行须慎,衣食住行皆须慎。

《礼记•中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观海山房追随录》:天命寄于我身,身修则命存,身不修则命亡。人能常自在兹,则身修而命定矣。子思日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惧夫!

《黄氏遗书》:谢公病亟,一日言色身甚苦,法身甚乐。师与言色身苦极而死,法身乐极而生。法身死,则色身不能独生;法身生,则色身不至独死。又言未病之先,有三言曰:敬、慎、防;既病之时,有三言曰:忍、受、悔;病愈之后有三言曰:记、改、勿复犯。谢公即以忍、受、悔三言自励,并遗言薄葬。

《增广贤文》:心心常似过桥时,念念有如临敌日。

《增广贤文》: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白石山房语录》:人之犯天谴,犹可待谴满而仍好好为学也,若遭天诛,则永不返悔矣,慎之又慎之。

《中庸》:道也者 ,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

《汉书·董仲舒传》:故尽小者大,慎微者著。

《论语•子罕第九》: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宪问》: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论语•颜渊》: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矣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论语•为政》:子曰:君子不器。

《论语•宪问》: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控制点是美国心理学家J. Rotter20世纪五十年代提出来的一种个体归因倾向理论。J. Rotter发现,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控制源有不同的解释。对某些人来说,个人生活中多数事情的结果取决于个体在做这些事情时的努力程度,所以这种人相信自己能够对事情的发展与结果进行控制。此类人的控制点在个体的内部,可称为内控者。对另外一些人来说,个体生活中多数事情的结果是个人不能控制的各种外部力量的作用造成的,他们相信社会的安排,相信命运和机遇等因素决定了自己的状况,认为个人的努力无济于事。这种人倾向于放弃对自己生活的责任,他们的控制点在个体的外部,可称为外控者。由于内控者与外控者理解的控制点的来源不同,因而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也不相同。内控者相信自己能够发挥作用,面对困难情境,愿意付出更大努力,加大工作投入。他们倾向于以自助的、主动的方式面对生活。而外控者看不到个人努力与行为结果的积极关系,面对失败与困难,往往推卸责任于外部原因,不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企图寻求救援或是赌博式的碰运气。他们倾向于以求助的、被动的方式面对生活。

然而,数千年前的孔子,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精妙之处。

《论语•宪问》: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论语•卫灵公》: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不怨天不尤人。凡事从自身找原因的好处是你可以通过改变自身来改善现状和解决问题。

罗曼•罗兰:Only you turn your complaints of environments into the strength to strive for the better is the guarantee of success.

孔子这些话语的共性,是务实,是自立和自助,之所以不,是因为无用、无益。哪怕权势滔天,行事也必须计算成本和收益。在无用无益之处虚耗,是孔子所不愿的。

诸葛亮: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朱熹:学者须先立志。今日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

黄宗羲:学者志不立,一经患难,愈见消沮。

潘菽:人生活在世界上好比一只船在大海中航行,最重要的是要辨清前进的方向。

林逋: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定功。

王豫:志不可一日坠,心不可一日放。

《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颜元:志不真则心不热。心不热则功不紧。

秋瑾: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王小波: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金缨:自责之外,无胜人之术;自强之外,无上人之术。

《论语•卫灵公》: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5.2

《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宋史•王安石传》: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论语·季氏篇》: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子路》: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论语·子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蔡东藩《元史演义》:酒是穿肠毒药,色如刮骨钢刀。

《论语·季氏篇》: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斗是杀人一万自损八千。

得是负累忧患拖累牵绊。

《论语·学而篇》: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万恶淫为首。

凡事经历了便觉不过如此。

纵欲有消耗,只能带来短暂的快乐。禁欲零消耗,且能带来持久的快乐。

哪有什么人玩人?都是在玩自己,是为了虚幻的乐趣消耗实际的精华。

性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能量来源。将之消耗在短暂的快乐之中,不如消耗在长久的快乐之中。

低级趣味是人生的重大关卡。许多人终身都无法突破这一关卡,沉溺其中,难以醒悟。

不贪。不欲。见好不求。无欲则刚。

《论语•公冶长第五》: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最原始的动物是单细胞动物,如变形虫,它的身体在蠕动的时候,遇到可以消化的食物,可以用身体把食物包围起来,把食物变成身体的组成成分;遇到有害的东西,它又可以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远离有害的东西。可见,单细胞动物有着趋利避害的能力。然而,许多人却经常性的表现的显然已经丧失了这种能力。

《增广贤文》: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20218月,土耳其明确将槟榔列为毒品,多位携带槟榔的中国游客因此被捕。 根据土耳其法律,槟榔中所含槟榔碱因具有致幻性而被认定为毒品。中国驻伊斯坦布尔总领馆发文提醒:切勿携带槟榔入境土耳其。

何止于槟榔?槟冰烟酒糖肉,皆口毒。

何止于口毒?视听言动之中,皆有毒。

烟是皮下刑罚。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赌是割肉放血。怒是伤肝诛心。此之谓五毒。

人生游戏的玩法,一是求成,二是避害,各占一半,能玩好一半就已经很牛逼了,毕竟亲君子远小人便已不易。小人之毒,甚于蛇蝎。

《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训俭示康》: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素书•求人之志章》:绝嗜禁欲,所以除累。

没有必要去买的就有必要不买。没有必要去说的就有必要不说。没有必要去做的就有必要不做。有必要去做的就有必要尽快做好。

永远不要出于占便宜的心理去买买买。在一切市场上,买家没有任何便宜可沾。卖家相对于买家,必有其信息优势。对卖家是一个有利的交易,卖家才会卖。卖家的所有定价,都是基于有利可图的事实。卖家利从何来?买家。

不要欲令智昏。不要利欲熏心。不要玩物丧志。

《论语•颜渊篇》: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6.2

《格言联璧•惠吉类》:读书者不贱,力田者不饥。积德者不倾,择交者不败。

《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知所先后(First things first.),则近道矣!

陶植《还金述》:妙言至径,大道至简。

《大戴礼记•小辨》:夫小辨破言,小言破义,小义破道,道小不通,信道必简。

一念生死无牵绊。

7.1

稻盛和夫:在人生中,与能力相比,热情和思维方式要重要得多。即使能力不强、但拼命努力、又具备为他人尽力的思想境界的人,比起那些能力优秀,但不肯努力、持有负面人生观的人,人生的结果会好许多。能力稍差不必灰心。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及正面的思维方式,一定会将你培育成才,让你取得丰硕的成果。

稻盛和夫:人生的道路都是由心来描绘的。所以,无论自己处于多么严酷的境遇之中,心头都不应为悲观的思想所萦绕。

莎士比亚:A wise man will not sit down and cry for the failure they must be looking for ways to save them with optimism.

爱因斯坦:The real happiness is optimistic about life happy to work enthusiasm for the cause.

孔勐之道。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一》:初,彭城刘裕,生而母死,父翘侨居京口,家贫,将弃之。同郡刘怀敬之母,裕之从母也,生怀敬未期,走往救之,断怀敬乳而乳之。及长,勇健有大志。仅识文字,以卖履为业,好樗蒲,为乡闾所贱。刘牢之击孙恩,引裕参军事,使将数十人视觇贼。遇贼数千人,即迎击之,从者皆死,裕坠岸下。贼临岸欲下,裕奋长刀仰斫杀数人,乃得登岸,仍大呼逐之,贼皆走,裕所杀伤甚众。刘敬宣怪裕久不返,引兵寻之,见裕独驱数千人,咸共叹息。因进击贼,大破之,斩获千余人。

塞内加(Seneca):你害怕死亡,那你告诉我,你现在过的这种生活和死了真的有什么不同吗?

钱德苍《解人颐•勤懒歌》:一勤天下无难事。(The distance between your dreams and reality is called action.

8.1

妍手,书画。

妍语,诗文。

妍心,正直。

《周氏遗书》:曰得于不义,于愚则喜,于知则惧。

曹植《静思赋》:性通畅以聪惠,行孊密而妍详。

陶潜《闲情赋》:神仪妩媚,举止详妍。

幽妍:我更欣赏那种无人相伴也能自得其乐一辈子的人。

孤妍:若非一枝独秀,如何体现价值?

萧伯纳:许多伟大的真理开始的时候都被认为是亵渎行为。

9.1

一切艰难境遇都不过是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而已。不存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只存在尚未找到的方法。

《增广贤文》: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

左宗棠: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嫉是庸才。

好事多磨。

没有磨练就没有进步。所谓:磨练越大,福气越大。

《吕氏春秋》:圣人生於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9.2

Nikolay Gumilyov:不应该在可能的时候写作,而应该在必须的时候写作。可能这个词应该在诗歌研究里一笔勾销。

10.1

《论语.阳货》: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子路》: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论语·子路》: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生命的意义,是你要尽情、尽力的创造你自己,是你要始终坚持锤炼、不断提升你自己。

没有痛苦、难度、风险,就没有乐趣。

艰辛、困难、险阻、努力、奋斗、拼搏,其实都是乐趣。

驱逐迫使你成长起来的,才是成就你的。所谓: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没有逼迫就没有突破。

没有苦逼就没有牛逼。

怕逼、躲逼、欠逼,只会穷逼、傻逼、逗逼。

或许,需要的固然不是一辈子逼迫自己,但总会有此时、彼时,至少有某时,你必须要逼迫你自己。

爱逼才会赢。

所为赢来的,未必是名利。

若不肯逼迫自己,那么,在自己与自己的比较中,不会有任何的进步。逼迫,是出于自我提升、自我进步、自我发展、自我进化、潜能发掘之必需。

一如Entrepreneur's Credo of the American所宣示的精神:

Entrepreneur's Credo of the AmericanThe inspiriational and motivating CredoExcerpt from Common Sense written in 1776 by Thomas Paine. At first this short affirmation was attributed to Thomas Payne and his book Common Sense. It still is quoted as Thomas Paynes in some circles.Then the quote was attributed to the writer Dean Aflange from an article re-published twice in The Readers Digest in 1952 and 1954. Finally the 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ntrepreneur-exalting wording was an alteration introduced and adopted by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International.

I do not choose to be a common person. It is my right to be uncommonif I can. I seek opportunitynot security. I do not wish to be a kept citizen humbled and dulled by having the state look after me. I want to take the calculated risk to dream and to build to fail and to succeed.

I refuse to barter incentive for a dole I prefer the challenges of life to the guaranteed existence the thrill of fulfillment to the stale calm of Utopia. I will not trade my freedom for beneficence nor my dignity for a handout. I will never cower before any master nor bend to any threat. It is my heritage to stand erect proud and unafraid to think and act for myself to enjoy the benefit of my creations and to face the world boldly and say: This with Gods help I have done.All this is what it means To be an Entrepreneur. ”

10.2

拾:收拾;整理。

11.1

娫:美好的样子。

11.2

鉐,同"鍮石",黄铜。

12.1

詽:易怒而好与人争论。

12.2

榯:(树木)直立。支持门枢的木头。

诸葛亮《诫外甥书》: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

洪应明《菜根谭》: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

稻盛和夫: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比任何人更多钻研,而且一心一意保持下去。如果有闲工夫抱怨不满,还不如努力前进、提高,即使只是一厘米。

稻盛和夫:摒弃感性所带来的烦恼。不要总是愤愤不平、杞人忧天、自寻烦恼。相反地,为了不致事后后悔,更应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稻盛和夫:“持续就是力量”。这是至理名言。

稻盛和夫:坚持”愚直地、认真地、诚实地”工作。

稻盛和夫:请为自己的每一步小小的成功而感动,并把它当做动力,更加努力地工作。

稻盛和夫:成功的人往往都是那些沉醉于所为之中的人。

《论语•卫灵公》: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卫灵公》: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为政》:子曰:君子不器。

《增广贤文》: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孟子云虽千万人吾往矣。

此皆强行者有志。

老子《道德经》: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吕氏春秋》: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於道。

翁同龢: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13.1

麣:山羊。

13.2

竍:公制容量单位“十升”的旧译。

14.1

碞:僭越,超过本分。

《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三字经》: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吕氏春秋·贵生》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东汉高诱注释: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

《墨子》:必去喜,去怒,去乐,去悲,去爱,去恶,而用仁义。

《庄子》: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

不嗔。不乱。被辱不嗔。断烦恼瞋恨。

一切的情绪都是无用功,因为世界在因果关系之中运行。

每个人都是铁链系住的狂犬,这根铁链就是你的欲望和情绪。佛教就是要从这种禁制中将你解放出来。禅宗就是提示告诉你一些类似的道理。

嗔怒,是一种贪欲,贪欲于他者的驯服与归顺,贪欲于安逸、享乐和名利。嗔怒,也是一种愚痴,愚痴于自我与他者界限之不明,愚痴于安逸、享乐和名利。嗔怒是贪欲和愚痴于身心的显化。杀盗淫皆因贪嗔痴。故能忍嗔怒,则贪嗔痴可息,杀盗淫可戒,身口意可守。

14.2

蒔:移植;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