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与意义


 旅游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与意义

“企业社会责任”一词是1923年英国学者欧利文·谢尔顿在美国进行企业管理考察时提出的,本初意义是指公司经营者满足产业内外不同利益主体正当诉求的责任。到了50年代,霍华德·鲍恩对商人社会责任的定义引发了各界的广泛讨论。80年代,以环保、劳工和人权为关注点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开始在欧美国家兴起。2000年,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正式成立,积极推行全球契约行动计划。两年后,联合国正式提出《联合国全球协约》,从人权、劳工、环境、反腐败四个方面明确了公司对待其员工和供货商时都要尊重的十条原则。

在旅游领域,早期关注点是旅游者或旅游活动行为的环境与社会责任。据国内学者考证,在20世纪60年代国外就出现了负责任的旅游的说法。随后,南非等地开展了负责任的旅游实践。对于旅游企业或目的地社会责任的关注,则始于20028月在开普敦召开的关于目的地的负责任旅游国际会议。根据会议发表的《关于目的地的负责任旅游》(又称《开普敦宣言》),负责任旅游具有以下特点:尽量减少负面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影响;为当地人民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提高目的地社区的生活水平,改善从业者工作环境和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让当地人参与对其生活产生影响的决策;为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维护世界多样性作出积极贡献;通过为游客提供更多与当地人深度接触的机会,使之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社会及环境,获得更有趣的旅游体验;为残疾人和弱势群体提供旅行便利;保持文化敏锐度,倡导游客和社区居民相互尊重,帮当地人建立自豪感和信心。实际上,这些特点指明了旅游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维度和主要内容,即从经济、生态和社会三个方面关注游客权益保障、所在社区发展、环境质量改善和社会福利提升领域的实际问题,包括公平运营、合规管理、员工利益、游客权益、安全健康、环境保护、文明引导、社区发展、困弱帮扶等。

时至今日,“不惜任何代价获取商业利润”的时代一去不返了,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企业管理概念。旅游企业践行社会责任,通常会增加经营管理成本,但却是新时期企业持续成长的需要。这不仅是法律法规与行业标准的要求,是形象经济和道德消费时代的呼唤,也是旅游企业跟随中国游客“走出去”的必需。它有助于旅游企业增强内部凝聚力,获得外部声誉,整合各方资源,提升公众认可度及客户黏性,建立稳定的供应链,促进社会和谐,有时还会帮助企业拓展客源市场、培育新产品甚至降低经营成本。(首发期刊:李庆雷,王爱.对旅游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思考[N].中国旅游报,2023-08-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