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状况
我国旅游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萌芽于古老的慈善文化与公益传统,在国际酒店集团(如20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的香格里拉酒店集团)、市场营销理念(如社会营销和善因营销)、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如2002年3月1日实施的《绿色饭店等级评定规定》)、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法》2005年修订时写入“社会责任”)和本土先锋旅游企业(如华侨城等早期上市的旅游企业)的推动下得到了提高。很多企业建立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参加了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协会组织的旅游志愿者队伍、旅游义工服务行动、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全国旅游公益广告作品遴选暨展播活动、“工艺中国旅游协会”扶贫电商,力所能及地履行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文明宣传、帮困扶弱、活动赞助、赈灾救灾等方面的社会责任,不少被评为绿色饭店、绿色旅游景区、文明风景旅游区、文明旅游示范单位,为所在地区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健康城市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行业发展的视角看,2011年可以算是我国旅游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元年。在这一年,除了中国旅游协会发起资助百名困难学生游学的公益行动、《绿色旅游景区》行业标准开始实施之外,港中旅集团公司首次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海南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承担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海南省旅游委合作的“善行旅游——促进遗产保护与人的发展”项目,穷游网提出“负责任的旅行”的相关倡议。此后,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开始关注社会责任,并结合产品业态创新、供应链建设、品牌创建开展相关实践,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疫情防控中表现突出。部分旅游企业连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并出现在各级各类社会责任企业榜单中。例如,中青旅获得中国企业评价协会颁布的2019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十大样板企业”奖牌,《中国旅游集团有限公司2021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专家委员会评定为“五星级”报告,携程因社会责任型人力资源管理获得“2021福布斯中国最受大学生关注雇主”称号,云南康旅集团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地方国企社会责任优秀案例”。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经营环境与方式的变化让旅游企业践行社会责任面临着复杂挑战。与社会责任建设的领军行业相比,旅游企业在践行社会责任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行业整体社会责任管理意识、制度化水平和规范化程度尚有待提升,设立社会责任职能部门、制定社会责任行动计划或实施方案、编写并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占比还较低,一些不符合社会责任要求的事件不时登上“热搜”。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在全面分析在华企业2011年社会责任报告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白皮书》中,未将旅游业纳入重点行业,列举的企业中鲜见旅游企业的身影。在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院、互联网司法治理研究中心、光明网等发布的《2020中国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旅游行业的社会责任指数在18个被考察行业中排名14,订单退改签、过度推销、捆绑销售、用户信息泄露等问题引发舆论关注。(首发期刊:李庆雷,王爱.对旅游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思考[N].中国旅游报,2023-08-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