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是人类生命更新的子宫,”这一对墓地形而上学的认知充分强调了墓地在哲学思考的超越界中的终极价值。它把墓地从单纯的功能主义的狭隘中解救出来,并构建起了人类新生命与宇宙之间亲密的关系,同时,它指出了墓地本质意义---为人类生命形式的转换提供最安全的能量,使人类生命更新成为一种可能。
2011年07月29日
现代殡葬业在礼仪文化上都以孔子的有关论述为经典依据和终极规范,其实这是一种很大的偏见。孔子是为拯救那个“礼乐崩坏”的现实社会生活而存在的,他的一切理论的建立基础和目的都紧紧扣住现实社会生活这个主题,因此他没有心力去深究哲学中关于超越界的人类生命的本质问题。
2011年07月30日
孔子关于丧葬的主要论述都是服务于他所倡导的“礼”的需求,他所倡导的丧葬活动的主要文化都是借丧葬之事和逝者之身而围绕生者、替生者为满足社会伦理道德的需求而设计的,并未来得及深入到以逝者为中心而展开的人类生命本质的哲学认知,在这一点上孔子可以称为伟大的伦理学家,而不可以称为哲学家。
2011年07月31日
我们应当多多少少地理解墓地与人类向生避死的本能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墓地是一个什么样的空间?
人类的宗教信仰与墓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为什么人类有共同的墓地文化又有不同的墓地仪式?
墓地会永远存在吗?
人类社会与墓地的发展存在什么关系?
人类可以选择放弃墓地文化吗?……等问题。
2011年08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