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说的返本归真,佛家说的去除妄想、分别、执著,那是一种什么精神状态呢?那种通过返本归真循环而实现的三昧、入定、一真、空性状态,是一种没有精神的状态,就是没有人为做作的平衡状态。
2011年正月初一那天,好友王兴兴在昆明世博园里“哈哈”一跳,我非常欣赏她跳起来的那张照片。王兴兴发给我的照片,有两张我最欣赏:一张是在葵花盘上拔葵花籽吃,竟然在葵花盘上吃出了一个太极图;一张就是“哈哈”一跳。她当时欢喜、神气、刺激地跳起的瞬间,非常了不起,那一跳就是循环啊,它给人生一个伟大的警醒——活在当下!那一瞬间有矛盾没有呢?绝对没有!她通过循环实现了平衡,这就是太极,就是返本归真!
人在“未跳”、“未喝”之时,本是活生生的当下,但是大脑却被无量无边的过去、未来诸事所占据,这些凡事俗务在大脑中如电影般轮回闪现而无片刻停息。我们的生活就这样一天天延续,完全忽视了一生当中究竟有几天、几时甚至几分、几秒是活在当下。我们连吃饭时都在讨论问题、应酬事务、观看电视,对吃下的食物没有真正去感受和享用它。
王兴兴说她当时并没有想太多,只是觉得跳起来的这一瞬间很刺激、很快乐。实际上她的欢喜、神气、刺激、快乐,是跳起之前的状态,而真正跳起的瞬间,以及那个失恋者被喝醒的瞬间,并无快乐,亦无烦恼。那一刻把身的苦乐、心的忧喜全都舍弃了。这一瞬间值得好好品味,因为这一瞬间是佛光闪现,只是没有留住而已。佛家把这一瞬间叫三昧、禅定、空性,说法有很多种。按佛家说法,三昧、禅定、空性是正常享受的正受,是舍弃身心苦乐、忧喜的舍受。六道众生在无量无边的苦乐、忧喜中浮沉折腾,得到的种种享受都是不正常、不长久的享受,是有漏之乐;只有正受、舍受是正常健康、究竟圆满的极乐享受。为什么呢?因为人得到正受、舍受的那一刻是人生的真相,除此之外,正如《金刚经》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谓修行,便是要找回和延续这个三昧、禅定与空性的一刻。其实人人都有佛性,只是刹那生灭罢了。我们修佛,静坐入定,就是要获取这一瞬间,将它延展、加持到日常生活当中。如若一个人把三昧、禅定、空性修成常态,这人便超凡入圣,成为圣人、高人、佛菩萨了。不快乐的人是过去、未来的奴隶,他被过去、未来的“操心”所折磨和奴役着,完全失去了三昧、禅定、空性的当下一刻。
曾听一位男士说他一无所有,因此很烦恼。我问他“你什么时候一无所有呢?”他回答说“当下。”我问他:你说完“一无所有”之后还是“当下”吗?他听后一顿,然后恍然大悟。人不能活在当下源于我执,他以为世上存在一个真正的“我”,形成以“我”为中心的种种妄想、分别、执著、偏执。禅宗历史上有名的“德山棒,临济喝”,就是要打破、喝掉弟子的执著、迷惘,令其幡然醒悟,刹那间跳出偏执于过去、未来的迷惑。人不能借助昨天甚至一口气之前的那一口气而活着,也不能借助明天甚至一口气之后的那一口气而活着。人活一口气,这口气必须永远是当下的一口气。
佛祖曾问弟子“肉体生命有多长?”众弟子回答有“几十年”、“一年”、“一季”、“早晚”、“眨眼之间”等等,佛祖听了都不满意。最后一个弟子说“人命只在一呼一吸之间”,佛祖立即肯定道:“说得好啊!人命的长度,就是一呼一吸之间。” 人一生有千百亿个当下,但绝大多数人的绝大多数当下,都被过去和未来的痴心妄想占据了,很多人从没有在当下好好地生活。生命来自时间,时间来自运动,运动来自心动,只要当下一心不动,智慧就生出来了,天大的困难就克服了。我们烦恼、不快乐,完全是因为放不下过去、未来那一种虚妄的感觉,是被心动的过去和未来所牵引、所束缚而不能斩断它。所谓禅定、三昧、空性,就是把前后与过去、未来截断的当下一刻,这一刻是绝对真实、完美的人生,没有丝毫缺损。
王兴兴跳起的瞬间 ,就是一把斩断前后两头的利剑。 要好好体会拥有这把利剑,尝试把前、后一剑斩断,把苦、乐一剑斩断,把生、死一剑斩断……在这个返本归根的循环中,中间什么也没有,只剩下那一把利剑。这把斩断两头、苦乐、生死的宝剑,会让你生起大智慧、大信心、大成功。生死心都断掉了,恐惧、烦恼便无藏身之地,尽虚空、遍法界只有“好好活在当下”这把剑,它永垂不朽,而且广大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