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问题”特性——解决三农问题的必须前提
孙津
所有人都说三农问题很重要,而且都直接间接地认为农民太苦了、不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这种情况的确反映了某种现实,但是从“解决”这个问题来讲,这些看法多少存在一个不足,就是看不出人们所说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因此解决什么、怎样解决、甚至能否解决或在什么意义上才叫做解决都缺乏必要的前提。比较说来,农民的确还很苦,但由于对这个“问题”认识模糊,不仅难以找到有效摆脱这个苦的办法,甚至还会对这个苦产生许多误解,...
作者文章归档:孙津
认清“问题”特性——解决三农问题的必须前提
孙津
所有人都说三农问题很重要,而且都直接间接地认为农民太苦了、不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这种情况的确反映了某种现实,但是从“解决”这个问题来讲,这些看法多少存在一个不足,就是看不出人们所说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因此解决什么、怎样解决、甚至能否解决或在什么意义上才叫做解决都缺乏必要的前提。比较说来,农民的确还很苦,但由于对这个“问题”认识模糊,不仅难以找到有效摆脱这个苦的办法,甚至还会对这个苦产生许多误解,...
区域经济发展的社会机制
孙津
一般来说,区域经济是社会经济活动在空间范围上的一种表现。从经济学角度来讲,区域经济是一个相当专门的研究领域,而且对于区域经济的研究对象、表现特征、发展机制等方面的理解也是很不一样的。不过有一个事实是简单明了的。这就是说,由于不同地方的情况不同,发展的不平衡就突出地以区域为空间单元而显突出来;又由于这种不平衡的差异存在,每个人(特别是政府)都希望自己的地方能尽快发达起来,或者说,发展水平高的地方要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发...
联产承包责任制本身亟需改革
孙津
谁都知道,农村的改革开放是从各种“大包干”开始的,后来对这种做法作了制度规范,叫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20多年来的巨大变化和进步是有目共睹的,然而“三农”问题越来越在难以解决的意义上成为现代化的重中之重也是明摆的事实。其实,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农村改革开放的主要动力和内容都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阻碍农村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制度因素也正是它。这里的原因在于,这些责任制对农村生产力的促进潜能已经用尽了,而对于农村社会公正(主要是分配方面)曾经有过的一点点作用也被证明是十分表面和极其脆弱的。用不着太多的...
这是我的“和谐社会政治论”系列论文的第三篇,主要从法律政治的角度来讨论和谐社会本身的公正性,以及这种公正性的实现可能。从文章的副标题可以看出,对权力与义务关系的理解是说明和谐社会公正性的关键。事实上,各种法律总是要对其所说的内容方面做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而且几乎所有的法学理论也都是围绕着权利和义务的区分、界定及其相互关系来展开的。因此,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就是和谐社会公正性的主要法律体现领域,或者说,就是法律政治对社会和谐的主要作用或运作界面。无论法学还是政治学,历来都把权利和义务看成一种对称关系,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要求它们形成互为包涵的关系。我认为,无论从历史还是现...
和谐社会的意识形态
孙津
这是我的“和谐社会政治论”系列论文的第四篇,主要从社会政治的角度来讨论意识形态对社会和谐的作用、以及和谐社会的意识形态运作机制。从学理上讲,这个角度当然具有社会学的特征,不过意识形态一般仍被看作是政治学的范畴,因此这里的“社会政治“其实是指社会本身的政治。比较起来,系列论文的其他各篇都是从某一个政治领域或政治领域的某一个方面(比如政党政治、法律政治、宗教政治等)来讨论和谐社会,这篇文章则是把所有领域作为整体的社会,而意识形态就是这个社会的政治表征。这样讲...
党的十六大报告已明确指出,城乡统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我的学术研究和工作体会来看,无论把城乡统筹作为目标、政策,还是作为工作、方法,人们对它的认识都还不能说是清楚自觉的。因此,这里就下述三个问题谈一下我的看法,即为什么要实施城乡统筹,城乡统筹的真实含义是什么,以及当前城乡统筹要做的有哪些主要工作。
一、先进生产力的必然要求这个标题就是对为什么要实施城乡统筹的简括回答。为了说明这一点,需要对当前普遍存在的两个主要看法做一个分析。一个看法认为,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一般规律,所以必须统筹考虑农村城市化的问题;另一个看法认为,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整体的现代...
变集体所有制为公共所有的新型土地生产关系创制
孙津 封颖
某种生产关系的形成当然有其极其复杂的原因和条件,一般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是一种自觉地创制,生产关系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而且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含义。由于是自觉的创制,首先就要针对现实弄清一些主要的理论问题,以求共识。我曾阐述过(见《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年第三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创制旨向主要有两个,一是建立能够超越责任制局限的新型土地生产关系,其直接目的是在产权和所有权之间建立有效的连结;另一是建立适应农村转型的新型经济社会的整体生态,这不仅直接涉及到土地制度,尤其需要相应的城乡统...
中国农民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孙津 高红
在农业、农村和农民这三个“农”里,农民是最具主观能动性的,无论从问题的载体还是解决问题的实施主体和问题解决的受益主体来讲,都是农民。因此,“三农”问题的实质就是农民问题,但这并不等于说农民问题可以替代三农问题。但笼统地讲“三农”问题是不全面的,也是对“问题”本身的误解,因为农村和农业作为农民的生存环境和操作对象都是对象性的,也就是说其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而农民问题则是一种非对象性的整体,即使要说...
当前“三农”问题研究中的若干误解或偏向
孙津
由于中国现代化的两个主要特征,即人口的绝对数量太大、以及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原则,有关农民、农村和农业的研究将是一个长期的理论课题。事实上,这方面的研究有可能、甚至正在作为某种相对独立的学说,成为“中国特色”的理论构成部分和实际建设内容。出于上述考虑,我想在这里指出当前“三农”问题研究中几个突出的误解或偏向,供大家参考,不对之处,欢迎批评。
最根本和最普遍的误解或偏向是对“三农”问题本身的理解。
这个问题太大、也太具有根本性,可以...
多党合作的和谐社会
孙津
这是我的“和谐社会政治论”系列论文的第二篇,主要从政党政治的角度来讨论多党合作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从普遍性来讲,政党的政治理念和运作机制对社会的和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或作用;从具体情况来讲,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和要求就是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来的。因此,和谐社会与多党合作的关系在逻辑上至少有三个主要层面。第一,中共是在既有政党政治的背景和基础上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这一要求的;第二,这种和谐社会的真实含义必然与既有政党政治的性质、结构、功能直接相关(比如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