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吴敬琏

《改革》杂志主编
经济学家 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经济委员会 副主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高级研究员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 核心教授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CICC) 首席经济学家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国际顾问理事会理事

1954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后在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
1983年去美国耶鲁大学经济系和社会政策研究所(ISPS)从事客座研究。
1984年到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制度分析、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和政策。

政府不要对信贷做微观干预


  最近两年,我和我们发展研究中心原来的党组书记陈清泰做了不少的调查,包括如何振兴产业,参加全球竞争做过一些调查,我想讲一讲,从我们调查中所认识到的问题跟诸位做一个交流。

  这个会议的主题叫“中国经济的全球机会”,全球机会确实是存在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们自己的实力有了相当大的增强,全球化融入全球经济的深度已经到了相当大的程度,现在全球经济发展给中国提供了很大的机会。但我们千万不要忘了。既然我们进了国际市场,我们是“全球竞赛”中的一个“运动员”,所以除了机会之外还一定要注意我们面对着全球的挑战。

  ...

Read more

不改革国有经济无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一些国有企业不但继续保持行政垄断的地位,而且得到国有银行的大量贷款支持,迅速扩张。

  国有企业的逆势扩张和地位加强,对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究竟是祸还是福,并不能由它们获得的短期盈利多少来评判,而要从它对于市场制度完善和经济长远发展的影响来判断。

  国有企业的效率是否高于民营企业,已经有中外研究机构所作的实证分析,对它作出了有翔实数据支持的否定性结论。

  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经济改革采取了国有经济基本不动,在“体制外”寻求发展的战略,即“增量改革战略”。

  实施增量改革战略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Read more

解读中国崛起秘密


  以本世纪初的“北京共识”为开端、逐步发展成型的“中国模式”论,提出了一个无论对于总结过去还是规划未来都极其重要的问题,值得认真地加以研究和讨论。

  “中国模式”的话题,起源于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总量的爆发式增长。特别是经过三年徘徊,在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讲话以后,中国经济改革重新回到市场化的道路。

  随着改革的推进,中国经济真正起飞了。经过将近20年的高速度增长,中国的经济总量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中国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

  于是,就出现了...

Read more

不改革国有经济就无法实现共同富裕


  一些国有企业不但继续保持行政垄断的地位,而且得到国有银行的大量贷款支持,迅速扩张。

  国有企业的逆势扩张和地位加强,对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究竟是祸还是福,并不能由它们获得的短期盈利多少来评判,而要从它对于市场制度完善和经济长远发展的影响来判断。

  国有企业的效率是否高于民营企业,已经有中外研究机构所作的实证分析,对它作出了有翔实数据支持的否定性结论。

  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经济改革采取了国有经济基本不动,在“体制外”寻求发展的战略,即“增量改革战略”。

  实施增量改革战略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Read more

创造机制使企业有内在的创新动力


  新浪财经讯 9月8日下午消息,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TCL集团承办的“转型升级,创新未来——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战略研讨会”,于2011年9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浪财经作为独家网络支持媒体对此次会议进行现场图文报道。以下为经济学家吴敬琏发言实录。

  吴敬琏:任务有点困难,因为大家妙语如珠。我试着做一下总结,听了那么多的领导发言,从各自的角度上分析了提高我们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的问题,那么我想有几点大概是所有的发言人都是同意的。

  第一,提高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那么我想这种必要性和迫切性,大概...

Read more

经济学与中国经济的崛起


  幻灭与盗火

  财新《中国改革》:中国经济的崛起无疑是30多年来举世瞩目的大事件,包括您在内的很多经济学者多年来一直参与其中,那么,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经济学处于何种状态?

  吴敬琏:在改革开始前的30年,现代经济学被官方看作为“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辩护的“西方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说”。有的经济学家提出过吸收借鉴其中合理成分的建议,却因此被打成了“资产阶级右派分子”。所以,那些年的中国经济学舞台上无所谓现代经济学,也无所谓与国际经济学界的学术交流。

  当时,中国经...

Read more

转型路径初探


  只有通过改善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完善市场机制,为社会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使创业者有意愿、有条件将企业家才能发挥到生产性领域,才能够真正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我国长期形成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是受经济体制、行政体制和政绩考核等制度环境影响形成的,而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体制的结果,反过来又加强了原有体制。因此,要改变发展方式,从根本上看,必须对包括政府管理体制、市场运行体制和市场主体行为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整。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无锡在构建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通过制度创新构建相对完善的发展环境方面已走在长三角地区的前列,这是无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优势和有利条件。但是,要...

Read more

防止政府主导型经济蜕变为权贵资本主义


  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能够保持30年高速度增长的奥秘所在。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领导人就意识到,中国改革不能停留在“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的状态,而是需要全面、系统的改革。

  1992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接着,在1993年11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题为《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的市场化改革总体规划。中国开始按照这个规划蓝图进行各方面的改革,其要点是:1)建立包括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在内的市场体系;2)实现...

Read more

转型的关键在推进全面改革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我们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中国能否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关键在于能否真正推进全面改革;没有体制与机制上的重大突破,发展方式的转变依然会举步维艰,更谈不上加快根本性的转变。

  一定要明确:企业才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型中,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例如,各级行政部门和地方政府不应当直接操办投资项目、组织融资,这种做法会降低效率,甚至造成投资大量浪费的恶果。政府也不要指定选择哪一种技术路线。民间投资的领域需要拓宽,政府和国企不应当与民争利。...

Read more

吴敬琏:政府过多干预和大企业垄断让市场难发挥作用


  在现实与理想产生距离之时,学会批判性分析性的思维方法,坚守实事求是的道德准则

  吴敬琏——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1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同学们:

  我很高兴接受钱颖一院长的邀请,来参加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毕业典礼,向2011届的同学们表示祝贺。

  清华大学校园里,合影留念的毕业生。黄任菲/CFP

  我今天想讲的题目,是“毕业以后”。为什么要讲这个题目?是因为参加同学们的毕业典礼,使我仿佛回到了多年前我从复旦大学毕业的时候,回忆起毕业以后的经历。在这个典礼上,我愿意和同学们分享自己在走上工作岗...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