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郭梓林

郭梓林:科瑞集团副董事长;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常务副所长;企业文化师国际职业标准首席终审专家;中国企业文化管理师认证委员会评定委员,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特邀研究员,江西财经大学客座教授,华东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讲课程:《企业家的企业文化》、《企业中的经济学》、《以人为本——企业管理的基本理念》、《经济学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经济制度与市场文明》、《MBA离企业家有多远》

找到那个让你来到这个世界走一遭背后的意义


网友王利(13811612330)提问:今日的辉煌能否替代日后的衰落呢?成名的最终会被社会淡忘,财富最终将被生活耗尽。那么,什么可以使我们终身收益呢?

 

回复:
中国古人的建议是:立功、立德、立言。

 

临走之前,就看你在实现“自我”的过程中,最后,是否找到了那个“本我”——那个让你来到这个世界走一遭背后的意义。

Read more

经济学告诉我们制度是如何发生变化的?


周其仁:

 

改革就是把能解决问题的办法合法化。

 

中国人民是知道往哪里走的

 

  【背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2008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
  会议指出,我国改革开放走过了30年的历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为契机,解放思想,凝聚共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注重制度建设...

Read more

一报还一报


一报还一报

 

梁捷/文《财经》杂志

 

  合作与信任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但它们总会被自私所侵蚀。霍布斯认为,无论人与人还是国与国的关系,随着资源稀缺的加剧,都会变得更接近狼与狼的关系。但是,现代社会终究没有沦为原始丛林,有合作善意的人群还没有灭绝,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信任也没有消失——自私和克制自私,似乎同样属于人类本能。
  由此,密歇根大学政治学家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Robert Axelrod)开始思考:在现代复杂社会中,何种行为规则才是个人收益最大化的最优竞争策略?
  上世纪80年代,他写信给不同学科的学者,让他们提供自以为最佳的行为规则,...

Read more

当下有多少国人会这样定义“国家”?


    一、国家存在能降低整个参与者的交易成本,这是国家存在的理论基础。如果存在所消耗远远大于这一成本,这个国家一定处于不太稳定的状态。(初级阶段)
   

    二、国家权力要能保护个人利益和自由意志,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使得各个参与者保持最大的活力,发挥最大的效能,这是国家发展的前提。(中级阶段)

    三、国家制度建设要尽可能使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博弈统一,让个人在实现自己利益的过程同时创造最大的社会利益,这是国家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Read more

推荐:论中国经济当前的主要矛盾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在结构体制上,但这些问题始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而且有些正发生恶化和倒退。那么问题的主要矛盾又在什么地方呢?我认为是政府自身的改革步伐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机构过于臃肿,责任又不到位,造成效率低下且资源浪费惊人,与民争利的现象十分突出。

 

    二、离权力较近的各类利益集团利用拥有政策优势,占用大量资源,影响了其他经济体的正常发展,同时造成资源配置严重不合理。

 ...

Read more

推荐(1):基尼系数不等于公平感


基尼系数不等于公平感

 

  作者:秋风(知名学者,主要从事古典自由主义理论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译介、研究)

 

  ●公平感乃是人们基于所经历、所看见、所听闻的经验对生活于其中的制度所做出的一种“模式判断”。

 

  ●人们从新闻中看到,个别官员财富以千万计的故事,一些财富相对较少的人,就会有一种强烈的不公平感。

 

  ●如果没有法治,只是简单地通过财政手段,拿一部分人的钱补贴另一部分人,那并不能使社会显得更公平。

 

  忘记哪位作者提到过,曾经为市场经济和法治提供了二十世纪最杰出之论证的弗里...

Read more

推荐(2):公平就是公平感


公平就是公平感

  这种反差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说明了公平的定义:公平就是公众的公平感,公平感乃是人们基于所经历、所看见、所听闻的经验对生活于其中的制度所做出的一种“模式判断”。

 

  公平对于社会的优良治理来说很重要,这一点毫无疑问。一个好社会必定是一个公平的社会。维持一个社会之优良秩序的,不是丰裕的财富,也不是国家机器的强制,而是正义,它在社会之财富分配领域就体现为公平。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社会是否公平?香港、内地的反差说明了,不能只看客观的财富配置状况,只看描述这种状况的基尼系数。要准确地判断一个社会是否公平,同时应当考察生活于这种状态下的公众的看法、意...

Read more

推荐(3):制度安排决定公平感


制度安排决定公平感

 

  当然,民众个人的主观感觉不可能凭空而起,而是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基于自己的人生经验,基于自己对邻居、同事生活的观察,基于自己从所见所闻中对本地区、本市、乃至全国相关信息的了解。作为一个共同体的公众的主流看法,则最终可归因于这个社会决定着人们的生活、命运的制度安排。在不同的制度安排下,个人会有不同的人生经验,会看到不同的生活故事,形成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念,所有这些因素共同起作用,决定着个人对自己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的公平程度的判断。

 

  连续多年,香港都被相关国际机构评定为最具有竞争力的地区,或者经济自由度最高的地区。衡量竞争力或经济自由度的指标...

Read more

推荐(4):民生不等于公平


民生不等于公平

 

  其实,过去几年来,整个中国社会都已感受到了公平问题的紧迫性,政府投入越来越多的公共资源解决社会不公平问题。不过,把社会公平问题理解成单纯物质主义意义上的民生问题,用财富再分配政策来解决社会不公平问题,似乎未得正道。

 

  香港社会财富分配格局与社会的公平感之间的反差,以一种相对极端的形式表明,社会公平并不必然要求财富的平均配置,它的重点是创造财富的过程的公正性,而此种公正惟有通过法律之下的平等这样的制度安排方可实现。

 

  就此而言,林行止先生的看法似乎也不准确。他说,如果内地能制定一套在“向钱看”与社会公平间平衡发展的政策,中国...

Read more

推荐:《现在中国最需要的是伟大的思想》片断


本文摘自《凤凰周刊》副主编玛雅女士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黄平研究员的专访——

 

现在中国最需要的是伟大的思想

 

    文化—意识形态的问题很难,不是靠发展经济改善生活就能自动解决的。如果说我们不是基督教传统,那么文化意义上是什么样的?比如说,我们曾经是比较世俗化的,以儒家为主,包括法家道家佛家和其他,至少是有一种精神和文化意义上的,既体现在国家制度层面,又体现在个人生活、人际交往上的一套伦理和不叫宗教的宗教。

 

    我曾有过一个简单的说法——过去我们是通过30年的革命和30年的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