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许知远

北大计算机系毕业,曾任《PC Life》执行主编、中国先生网主编、e龙网内容总监,《经济观察报》撰搞人。现任《东方企业家》总主笔、《生活》杂志主编

中国崛起时 我们和世界的沟通语言只有消费


  刚才主持人说让我来回答“你是谁,你从哪儿来,你到哪儿去”。

  其实我也没想到我会来这里,关键是,这么寒冷的天气,还要假装非常有热情。

  晓波给我打电话找我来的时候,我完全是盲目地答应了。我其实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在现场,这是我人生最接近成功学的一次。

  过去五年间,中国充满了峰会和论坛,都是用巨大的屏幕和特别抒情而空洞的语言在后面做支撑,那些从来不读书的人也都会说我的未来有如星辰大海。

  但我还是来了,出于与晓波的友情。

  在这么一个时代,所有人都愿意谈论未来会变得怎么样,会不会错过下一轮机会,或者人生是否有新的拓展?我觉得这个时候友情变得...

Read more

一个诗人的转变


  一个诗人的转变

  这一年的春天太快了,

  不祥的签诗也抵不住它的速度;

  光景饱满的催促,一刻都不愿挽留,

  一件大事正期待着冬天。

  ——柏桦《水绘仙侣》

  在一个突然被剥夺了幻象和光芒的宇宙中,人看起来是异邦的,是陌生人。他的流亡无法治愈,因为他被剥夺了一个失去的故乡或一片应许之地的记忆。这种人和生活之间的离异,演员和背景之间的离异,正是荒谬感。

  ——阿尔贝·加缪《西西弗斯的神话》

  一

  柏桦的电话打来时,是5月13日的下午。他的新书出版了,经...

Read more

一切都是可以交换的


  "学习《论语》,《道德经》、《周易》、《孙子兵法》、《金刚经》,感悟国学智慧,北大国学咨询。”

  这条短信和那些“转卖走私车”、“安装卫星接收器”的短信先后到来。移动电话是中国人最喜欢的媒体,它不仅造就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这样的世界最大规模的电信公司,而且变成了中国人表达情感、发挥创造力重要方式。需要隐晦、克制的情感,到了手机短信的世界突然变得直接甚至肆无忌惮,人们在那个小小的屏幕上玩弄各种文字游戏,色情与政治笑话层出不穷。短信也是一个商业世界,我们正变成一个推销员的国度,人人急于卖点什么,或是将自己展示出...

Read more

我的偏见是为了达成共识


 如果说没有偏见的人生不值得一过,那么你对这世界,怀有哪些偏见?在 2018 年 5 月 13 日晚,首届《十三邀·偏见小会》中,六位来自不同领域 “young thinker”——许知远、叶三、尚雯婕、王博、吴虹飞、李翔,通过演讲,表达了他们的六种不同的“偏见”。

在偏见小会上,偏见是一种旗帜鲜明的见识,一种对现实社会的建设性批评,演讲嘉宾们在对时代命题的追问中,试图引发积极探讨,破除陈规陋见,拓宽思考维度。

许知远在十三邀·偏见小会上演讲

许知远以“偏见...

Read more

素写:罗振宇、姚晨、冯小刚与张楚


  罗振宇

  在回忆读《离骚》的课堂时,罗振宇的眼神突然柔和起来。那位不知使用哪里方言、摇头晃脑谈起屈原的老师,让他感受到另一个世界的美与诱惑。这是1990年代初的武汉,罗振宇是一个来自芜湖的少年,除去逃离家乡的逼仄,他对未来没有太多想法。

  这个罗振宇的形象,与我期待的不大相同。是的,我对他心怀偏见。他在“罗辑思维”所倡导的那套可疑的、大杂烩式的知识,他所不断抛出的“U盘化生存”之类的似是而非的概念,还有他在办公室内张贴的“要嫖就要嫖娘娘”式的网络标语,都让我颇感不悦。同时,我又对他的成功倍感好奇。他就像这...

Read more

海妖服务器


112日 晴

他称它们是海妖服务器。

华尔街的对冲基金、谷歌、脸书、亚马逊,或许还有正迅速兴起的优步、Airbnb,都在在加入这个行列。倘若在荷马史诗中,塞壬用她们魅惑性的歌声,让旅途中的水手们丧失意志、迷失于归途,那么这些技术巨头们,则收集海量数据,创造了一个封闭的、剥削性的循环链,你的免费劳动成为海妖公司的利润来源,它们用这些收入投入广告,吸引你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其中。没错,你已深陷这个游戏之中。

去年夏天,我在伯克利山腰的一个庭院里,见到杰伦·拉尼尔(Jaron Lanier),是他发明了“海妖服务器”这个概念。...

Read more

雾霾人


121日 霾

他说想起了斯蒂芬·金(Stephen King)的一部小说,可惜忘记了名字。望京那些道路本来就辨不清方向,今天似乎更多了些未知,似乎我们不是在找一家麦当劳,而是奔向一个nowhere

我第一次带了口罩,感到眼睛有轻微的刺痛。对于环境,我是个迟钝的感受者。大约四年前,美国驻中国大使馆第一次公布了PM 2.5的数字,我没有太多感受。大概总觉得,比起这个国家面临的政治、道德、精神上的污染,这自然环境污染,仍非最迫切的问题。我猜,这些多少受到哈维尔(Havel)一篇文章的影响,那是八十年代中期,西方国家的公民组织正忙于世界和平大会...

Read more

新会的凉茶


1119日 多云 新会

F的模样困扰了我一天。在民国风格的景堂图书馆里、知政路的凉茶店里,还有冈州大道旁的夜间排档上,他时不时浮现在我脑海里。

他正对着镜头,黄色狱服,像是个日本的僧侣,他光头,左眼肿,睁不开,显然是殴打所致。不仅是殴打,照片里弥漫着一股不安的气氛,它源于一种强烈的“被折磨感”,你看不到这个折磨的过程,却能感受它的存在,它从相片中溢出来。那句标题让这不适更为加剧:“prisoner for sale”。

F被那个新崛起极端组织处决的消息在社交网络上广为流传。自从200191...

Read more

没有人因为谈论莎士比亚而饿死


公共知识分子许知远在今天的 MIIC2015上发表了演讲,他一如既往地站在精英文化的角度,反思被互联网扭曲的大众文化,批判了人们蜂拥去创业的现状:“这不是创造力的激发,而是新的巨大浪潮的盲从。”

许知远认为,目前狂欢是社会变化的一部分,甚至会挖掘部分的社会秩序。这些速食作品有正能量吗?他坦言:人有多元的想法,强调正能量是把人单调化地象征,正常社会是有多元的文化,我所倡导的精英文化,太少了。

当主持人问:什么是真正是精英文化?许知远顿了顿:我真想和你谈谈奥登的诗歌,你们的生活里应该有鲁迅、应该有莎士比亚呀,把人类文明传统的东西给去除掉了,你们不是瘫痪是...

Read more

在“边境”生活的人


  读到了T的文章,一贯的漂亮行文,一贯的迟疑、反诘又坚定的语气。

  他说,中国在进行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场政治试验。

  T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不仅是他的写作,更是他的工作、生活方式。

  “我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边境工作。夜晚、大雾、武装守卫、紧张的状态。在柏林,沿着白雪覆盖的腓特烈大街走几步,穿过散发着霉味的东德关卡,你就从西方世界进入了东方世界。什么都没有改变,一切又都变了。或者在米洛舍维奇的塞尔维亚和被解放的科索沃之间沙袋成堆的边境哨位:面带稚气的加拿大士兵温和地让你从一个黑暗之地进入另一个黑暗之地。但是政治与文化之间、欧洲大陆和盎格鲁势力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