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王东京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湖南安乡人。199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获博士学位。长期从事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研究,担任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班主讲教员。著有个人专著《国际投资论》、《中国经济难题》等多部,近年来撰写出版的《与官员谈西方经济学》、《与官员谈中国经济》、《与官员谈经济政策》、《与官员谈经济学名著》、《与官员谈西方经济史》等,在国内广大党政官员中引起强烈反响。

为何要谴责中间商


去年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平均为3.3%,而上月的CPI为4.9%。有专家说,本轮通胀又是由农产品涨价引起,于是要求打压农产品价格的声音不绝于耳。而令人不解的是,农产品涨价说明农产品短缺,短缺品为何不能涨价呢?经济学讲,通胀是货币现象,即央行若不过度投放货币通胀不会有。换言之,只要货币投放适度,仅农产品涨价是断不会推动通胀的。

 

问题是,多年来教科书有个误导,说成本可推动通胀,而且不少人还信以为真。是的,一般说来,价格包含成本,成本升价格就会跟着升。站在厂商立场看这似乎是对的,无懈可击;但这里却隐含着一个前提,那就是该商品供应短缺。若不是这样,商品供大于求,成本升价格也涨...

Read more

永远的导师——悼宋涛


前天上午天义给我打电话,说宋老已于凌晨3点病逝,听到消息我怎么也不敢相信。下午赶到世纪城看望师母,林岗、高德步也在,当时凝重的氛围让我意识到宋老真的是走了。这两天,我翻出当年宋老为我修改过的论文手稿,心绪难平,二十年前跟随宋老求学的往事像过电影,一幕幕直往脑子里涌。

 

初识宋老,是1985年秋天。那时我在中南财大读研,而宋老受教育部委派到武汉视察研究生工作。巧得很,不知当时校方是何考虑让我参加宋老的座谈会,接到通知我是受宠若惊而又诚惶诚恐。宋老是大名人,学界泰斗,能有机会见他我当然高兴;然而令我不安的是,自己在学问上毫无建树,参加座谈我不知说什么。后来我究竟说了什么已不记得,...

Read more

关于党校教学新布局


写下这个标题,总想着读者会不会认为此文是老生常谈?近来左思右想,可还是想不出更好的题目。当然,不是完全没有备选,只是觉得其他皆不够贴切。据自己多年写文章的经验,拟题要以达意为先,既然没有更优的替代,就不妨用这个题,来个旧题新作吧。

 

是的,今天党校“一个中心(学习中特理论)、四个方面(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的教学布局,说她“新”,其实也并不新,因为少说已经运行了十年。只不过与从前“老五门”比,目前的布局算是新的。另外一层,虽然党校人对教学布局的变化身临其境,但对为何要坚持这个布局,相信不少人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尤其那些不从事干教的局外人,怕更是难明就里...

Read more

热钱涌入当何以应对


这些年国际热钱大举涌入国内,央行为守住汇率,不得已只好增发人民币,而人民币发行一多,跟着又形成了通胀压力。面对内忧外患,于是有学者提出让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能走出国门当然好,一箭双雕,既可守住汇率,又能避免通胀。但可惜这事不能仅我们自己一厢情愿,别人若不接受,想国际化恐怕也“化”不成。

 

其实岂止是中国,据我所知,当今世界很多国家也梦想着自己的货币能成为国际货币。因为一旦梦想成真,背后必有巨大的利益。首先容易想到的是造币收入(纸币票面价值和印制成本的差额),比如一张钞票面额是100美元,而印刷成本只1美元,那么,造币收入便是99美元。如果谁有权得到造币收入,那么就可“点纸成金...

Read more

中国当下为何缺名师


一流的学府,得有一流的名师。何谓名师?顾名知义,名师是指那些学富五车而大名鼎鼎的老师。古往今来,写老师的文章多,不计其数,而我最推崇的还是韩愈的《师说》。一句“传道授业解惑”,前无古人,把老师的职责写得淋漓尽致。本文论“名师”,当然不是教人如何出名,而是讨论第一、怎样的老师才算名师;第二、中国当下为何缺名师。这两个问题大,仁者见仁,让我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我眼中的名师,最重要的一点,名师首先得有真学问。业精于勤,不勤则不精。这是说,名师一定是勤于业的。俗语说,板凳要坐十年冷。不经寒窗苦读,腹中空空,无论你怎样有名,那也不是名师。当今新闻媒体发达,尤其有了互联网,要出名几近易...

Read more

论“末位调整”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界物种进化的规律,据说达尔文的这一发现,是受到了亚当·斯密关于市场竞争法则——“优胜劣汰”的启发。是真是假不肯定,我没考证过。但学经济出身,相信竞争能激发活力是真的。早年在经济学部管教学时,就曾做过竞争上岗的尝试,结果立竿见影:不仅教学效果有明显改观,而且一批年轻教员也因此脱颖而出。

 

不管你信不信,若一般地讨论竞争,党校教员反对的不会多。大千世界,竞争其实无处不在。当年我们参加高考上大学,是竞争;毕业后进党校任教,得竞争;一年一度的职称评定是竞争;评教学、科...

Read more

说“一流学府”


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打算讨论什么是“一流学府”,习近平校长已讲得够明白,再多说是画蛇添足。这里要说的,是中央党校如何建设“一流学府”。在党校任教十数年,现在改做教学管理,身在其中而耳闻目睹,多少有些发言权。正好,校委有意集思广益,本人也有些想法,不过是一己之见,不见得对,我姑妄言之,大家就姑妄听之吧。

 

首先一点要确定,中央党校究竟是不是学府?我的回答,当然是。中央党校若不是学府,也就谈不上建设“一流”。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谓学府,我理解,最重要的标志就是要有较为完备的学科设置,而且整个运转要以教学为...

Read more

谈学术功底


        

前文说,党校教员讲课需“三戒”:一戒空对空:二戒就事论事:.三戒人云亦云。话虽好说,然而知易行难,真正做起来不容易。总地讲,党校讲课我以为要把握好三个维度,即理论维度、历史维度、现实维度。不结合历史与现实讲理论,理论没有针对性,那是无的放矢;而离开理论与历史讲现实,又难免就事论事,缺乏深度。学员评价某堂课讲得好,通常是三个维度结合得好,否则顾此失彼,就算你口才再棒,学员也会觉得美中不足。

 

之所以要强调这三个维度,是因为在我看来教员讲课的思想性确实要比“口才”重要。10多年前我...

Read more

讲课“三戒”——在中央党校任教为什么难


在中央党校任教十八年,我最深的感受,是做党校教员不易,讲课难,要讲好课更难。二十五年前曾在高校工作过,也是教书,不过现在想起来,当时的压力并不想今天这么大。照理说,十八年教龄已不短,在校内外讲课无数,算得上久经沙场。可到如今,每逢上课却仍是诚惶诚恐、如履薄冰。不知别的教员怎样,反正我自己上课的前一晚肯定会睡不好。何以如此?我反复想过,在党校任教虽然也是上课,但却有许多不同于高校的地方。

 

最明显的不同,在高校做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年轻学生,有统编教材,目的是传授知识,上课虽未必照本宣科,但那也是一章一节地教,按图索骥,讲得够清楚,学生好考试,就会大受好评。这样两、三个学期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