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杨培芳

杨培芳,信息产业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教授级高工。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 ,同时兼任多所大学教授。 杨培芳长期从事电信经济与政策研究,多次获得国家或省部级科技奖励。1992年获国务院津贴和邮电科学研究院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多次参与国家信息技术及产业政策制定和电信行业改革研究,发表论著200多篇,在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作报告近百场。代表论著有《通信发展与国民经济关系》、《网络协同经济学与第三只手的凸现》等。

用超低价格撬动农村宽带市场


    

 农村信息化亟待跨越发展

 

今年5.17信息社会日的主题是“信息通信让农村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选得好,道出了农村信息化亟待跨越发展的时代强音。

1、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切入点

以往,我国就发展农业讲农业发展讲了很多年,核心就是搞农业机械化,效果并不好。后来又提出“农村城市化”道路以综合解决三农问题,虽然有部分农村靠乡镇工业富裕起来,但却付出了高昂的环境代价。“农村城市化”让农村走传统工业化的老路,“农民失去土地”、&ld...

Read more

迎接网络生产力时代的到来


 

无论人们如何夸大主观意识和制度约束的伟大作用,新兴生产力永远是推动社会变革的源动力。面对泛网融合,我们应该尽快摆脱网络只是信息交流或者媒体工具的纠结,用促进还是阻碍新兴生产力发展的尺度,重新审视信息通信的生产力功能并重新进行社会定位。

两百多年前,蒸汽机最初发明出来只是作为“用火提水”的演示模型出现的,后来瓦特在纽克门蒸汽模型基础上,经过改进达到了实用化程度,为纺织、航海、交通运输提供机械动力,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机生产力时代。一百多年前,电的最初发明也仅作为电磁效应和照明、电声的演示工具而出现,是后来电动机、发电机的发明,促使社会生产力进入电气化...

Read more

网络公共理性博弈模型


           网络公共理性博弈模型--莫愁世间无方舟

    近一个时期以来,天灾人祸不断,圈内朋友忧国忧民,不知何处有方舟。对于天灾,人类能克服就克服,不能克服就适应或者忍受,因为有时候“忍受也是克服”。然而对于人祸,最终则是可以被遏制的。

    一天,孔子问他的学生,如果有人打了你左面一个耳光,你应该怎么办?学生甲说,我就还他左右两个耳光,让他加倍偿还我的损失。学生乙说,我就让他再打我右面一个耳光,让...

Read more

从人定胜天到敬畏自然


 

    512汶川地震时我讲过,要慎提战胜自然灾害,311日本大地震不知还能不能再次战胜?我辈曾信奉“人的因素第一”,战天斗地斗人、无往不胜,从不知有敬畏二字。同时也批判过主观唯心主义,认为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所转移的。就这样“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在两元对立中走过半个多世纪。现在面对频发的自然灾害和一次次城市灾难,我们应该怎样活下去?继续工业化很可怕,回到原生态又不可能,我们的新家究竟在哪里!应该深刻思考了。

     ...

Read more

建议尽快组建“国家综合信息通信委员会”


 

                建议尽快组建“国家综合信息通信委员会”

  “小政府、大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入社会经济改革的不二方向,我国十二五期间要继续推进大部制行政体制改革,关键是简化政府职能、精简政府机构、充分发挥社会化中介的协调作用,核心内容是加强政府对公共服务部门的监管,将工业企业最大限度地还给市场调节范畴。

但是我国上一轮大部制改革留下太多的遗憾。一...

Read more

如何拯救市场经济?--网络公共理性原理


 

如何拯救市场经济?

     ――网络公共理性原理

 

现代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工业生产力基础之上,以满足私人占有欲望为伦理基础的交换体系。它相信每个人在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会在不自觉中增加了社会总福利。也叫做“个人为个人,上帝为大家”。但是很明显,这种理想状态在整个工业时代几乎是不存在的,因为物质资源总是有限的,您去大量占有,别人就不能占有;这群人大量地占有,那群人就不能再去占有;人类大量地去占有,其他动物就不能再占有。

人类近百年的工业实践已经证明,资本和物欲的无节制扩张已经触怒上帝,于是上...

Read more

探索信息时代的新经济模式


     

 

――在2011年首都经济学界新春论坛上发言

许多正统学者纠结于自由主义和权威主义之间,决策者面对诸多两难问题,又不得不“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时候,互联网经济、电子商务、维基生产正以二倍加速度将人类卷入信息社会。一小批前卫学者发现,建立在“物质资源稀缺、占有欲望无限”和“理性经济人”假设前提上的传统市场伦理基础开始动摇,在达尔文和凯恩斯之外,还存在第三种商业文明和经济模式,它很有可能成为解决后危机时代经济难题的一济良药。

去年11月,我们中...

Read more

电信十年:想说走向理性不容易


 

电信十年:想说走向理性不容易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刚刚过去,有家媒体要我写一篇《电信市场由盲目走向理性》的评论,我没有答应。因为这十年,世界给了我国电信业很多难得机会,但抓住得不多,而在并不太多的挑战中,却失利不少。

首先,我国移动通信资费改革一拖就拖了8年。大家知道,上个世纪末,我国主管部门就决定降低移动通信资费标准,并由双向收费改单向收费,可是就是由于受到某些外部干扰,拖了八年,最后只好采用多种变通方式实现“降低资费,免费接听”,结果又生出成百上千的资费套餐,让普通百姓眼花缭乱,疑似陷阱,不敢消费。

第二,3G决策,周期太长,发展缓慢。大家知...

Read more

张维迎与电信市场改革


                         也说张维迎去职

首识张维迎大约在90年代。他做《反电信垄断》课题,请我参加评审。核心观点是完全开放电信市场竞争,不要任何管制。我当时就指出,学者不是记者,更需要理性思维;电信业不同与工商业,电信的基础性、公益型、社会性很强,不适合自由市场竞争,更不能回到官僚支配,而应该创立有限、有序竞争的新经济模式。...

Read more

请不要拒绝信息社会


  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从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来临》;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取向》;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浪潮》;到西蒙.诺拉的《社会的信息化》;尼格罗.庞蒂《数字化生存》;就已经宣告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代表的新型生产力,将把人类从工业社会带进信息社会。马克.波拉特还采用统计学方法,测算信息经济(包括第一信息部门、第二信息部门)的产值和劳动者比重,为各国信息社会建立了一套定量计算的方法。尽管这些西方学者有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但是,他们一个时期以来的一系列惊世力作,无不预示着人类自蒸汽机工业革命以来的又一次历史新起点。不少学者认为,就像当年蒸汽机、电力技术革命...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