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政治体制文化中的一个谜题,就是它到底有没有弹性。“冷战”时代,有些国外的中国问题专家,喜欢把中国体制形容为一种“刚性专政”,只要上头死了心要干一件事,不管全国人民是否要脱掉一层裤子,它都一定执行到底,下者莫有不从。可是后来,有些到中国做买卖的外商却又像发现新大陆似的,高呼这是一片全世界最自由的土地,没有什么不可能,也没有什么规矩是不容变通的。
对我们自己人而言,它一样模棱两可。说它没有弹性,但又要搞通关系门路,领导换个主意,再硬的规定还是可以找出灵活的空间;但要说它很有弹性,我们又该如何解释近日北京那场“六...
作者文章归档:梁文道

凡事要有个过程
身为香港人,每有机会和内地官员聊起国情,谈到各种不如人意的现状,诸如有待改进的问题时,我一定会得到这样的回答:“凡事要有个过程。”
“凡事要有个过程”,这几乎是句绝对正确的话,犹如人之必死,日出东方,放之四海俱准。问题是,绝对正确的话很容易变成废话,它的意涵及效用,端赖其使用的背景与脉络而定。尤其是在论及中国改革话题时,我就最常听到人家告诉我“凡事要有个过程”了,在这种情况底下,它的意思大概等于“不要急”“慢慢来”和“再等一等”。
...
外部势力
“外部势力”这个词我们一点都不陌生,乃至于关于它实在没什么可再谈了。在这个看起来好像有些隐晦甚至有些客气的名词背后,我们大概都晓得它指的其实是谁,那就是我们早年间便已耳熟能详的“亡我之心不死的西方反华势力”。不仅如此,许多人还进一步懂得这个名词的妙用,很快就能导出转移视线或制造迷雾的推理,头脑明白得很。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再拿它做文章呢?理由简单,因为世上并非皆是明白人;而且它还有扩大的倾向,用它的人增加了,其指涉的范围也变广了。
俄罗斯杜马选举过后,有网民发布视频,片段中显示,投票站的工作人员似有造假舞弊的嫌疑,由此掀起...
大众都在传播
今年5月某夜,北京有个喝醉的老外公然在路边侵犯一名女子,争闹声惊动了道旁商户,于是大伙见义勇为,将他交给警方查办。事后,报纸采访这些好市民,其中一个店家告诉记者:“一开始我以为是夫妻吵架,于是就想出去拍热闹,走近一瞧才晓得是怎么回事。”
读到这段,我不禁顿了一顿——“拍热闹”?什么叫做“拍热闹”?这位先生是不是想用手机拍下人家夫妻吵架的情况呢?拍了之后,他又会不会像今天许多网民那样,顺手把他拍到的片段传到网上?我很好奇,他有没有想过这很可能侵犯了人家的隐私,伤害了人家的尊严?
...
国情
前几天和朋友吃饭,席间有人问起:“知不知道骆家辉又出事了?他居然在北京搭公交!”坐完经济舱,排过队买咖啡,还给人公布过身家财产,现在居然又以堂堂美国驻华大使的身份出门挤公交,好在后来我回家上网查证,发现这条消息不过是场误会,那个在公交车上戴着耳机、穿着格子衬衫的男子,只是长得有点像骆家辉。
这还不算完,最新的消息是,他带着老婆孩子到桂林度假,居然不带保镖。简直是“太超过了”!难怪有网友语带嘲讽地警告:“骆家辉,你可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真没想到一个驻华外交使节竟能吹皱一池春水,引起这...
鸠摩罗什的身份
我們應該怎樣理解發生在新疆的那一場暴動呢?一個兇手之所以成了兇手,並不是因為受害者與他有不共戴天之仇,也不是因為受害者欠下他一筆巨債。不,他們可能從來沒有任何關係,根本互不認識。他殺人,只是因為對方的身份。
然而,受害者是可以有很多種身份的。比方說,他是別人的孩子,是某人的妻子,是一對孩子的母親。又比如說,他是某間中學的舊生,一個網站論壇的主持,一間曲藝社的成員。再抽象點,他還能是勞動階級的一分子,女性異性戀者,以及道教的信徒。他之所以遇難,並不是這些身份的緣故,而是因為他被認定為漢人,只是因為他也是一個漢人。
到底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我們才會因為一個人的某種身份而恨他,甚至對他動...
羊肉串
北京朋友告訴我一個段子。話說街上有個膚色白皙的漢子叫賣羊肉串,喊著“羊肉串兒”的時候刻意變聲,把結尾那個“串兒”拉得又長又高,活脫脫一個維族人講話的調子。然後來了幾個小夥子,喝斥他:“這是幹甚麼?正經點說話!”於是那小販立刻滿臉堆歡,換上一口字正腔圓的北京口音普通話:“嘿嘿!大哥大哥,來幾串呀?”原來這小販是漢人,為了顯得正宗地道,故意用維族人的口音叫賣羊肉串,結果一眼就給人看穿了。這個故事不像虛構,要是編造,它應該更戲劇化一點,更搞笑一點。就算是編出來的,它也寓言般地呈現了某種現實。
現實就是維吾爾人賣烤羊肉串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他們的呦呵就如無數傳統民間小吃小手藝一樣,形成了固定...
Kama与Dada
有些記者朋友以為我是江湖百曉生,文化大補酒,但凡文化現象都能胡吹一番,遇上靚模襲港,於是就問我對靚模有甚麼看法,它是否反映了甚麼香港文化的特質?坦白講,我真不會回答這種問題。不是我想假清高,而是我對那批相貌雷同的小女孩真沒有多大認識,也不知道他們掀起的熱潮到底反映了甚麼。後來我自己想了又想,發覺這些女孩子要是真說得上有何香港特色的話,那大概就是她們的名字了。
?如早前被稱做“邦民女”的Kama,和新近上位的Dada。這種名字說是英文,卻又毫無根據,像是日文,然又查不出任何出處,看來純系自己瞎編的藝名。這種不中不西不日的古怪名字,確實很香港。三十?來,不知有多少孩子在學校上課要被迫取洋...
允执厥中
我們知道,中國曾經是個全能主義國家,政府無所不能,人民則無所逃於天地間,幾乎你想得出來的所有事情,皆在政府的規劃之下。大如產業結構、資源分配,小如個人的娛樂方式、家庭生活,全都離不開國家的指揮佈置。我還記得農村裏的長輩告訴我,在文革高潮的那段期間,就連新春拜年也不行,大家道上相遇,只能暗自點動手指,權充作揖。
而改革開放,就是一個國家退卻的歷程。今天的年青人可以選擇聽搖滾,也可以崇拜周傑倫,因為國家不管了。畢業之後,政府不再為你分配工作。獨立城家,你也不能指望政府替你安排住處。生病入院,你發現公立醫院要先跟你算錢,甚至報案申訴,有時候也得花錢才能買到你以為不用錢買的服務。這個國家到底...
老麦欢迎你回家
十多年前,我有一群朋友響應全球呼召,在香港發起了抵制麥當勞的運動。因為麥當勞很不環保,從她們耗用的紙張到龐大的牧場,全在消損可貴的地球資源。而且麥當勞發明了一種新型的雇傭關係,以臨時散工代替長期的契約,時薪低得可恥,其他保障幾近於無,但她卻不斷用大家庭的溫馨形象去虛飾資本家剝削勞動階層的真相。還有,麥當勞很不健康。這在今天已經是個常識了,可當年她在登陸日本和中國的初期,均曾宣稱自己賣的東西經過營養學的精心計算,科學程式的嚴格處理,能夠提供每日人體所需。再加上她的超級大M與麥當勞叔叔那不見底蘊的笑容,十足是個美式資本主義文化的代言人,我等有良知有熱血的激進青年焉能不反?焉能不抵制?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