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宋延庆

兰德咨询(中国)有限公司总裁、首席咨询师。 著名的房地产企业管理专家;是GMS管理模式(房企全面管理体系)、PMS管理模式(多项目管理体系)首席研究员;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特聘讲师,现任兰德房地产策略机构总经理、兰德咨询(中国)有限公司总裁、首席咨询师。 目前,兰德机构已建立起以北京为总部,上海、山东为分公司的咨询网络,业务覆盖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并运营着房地产企业“管理门户”网站—“中国房地产企业管理网”

不宜低估开发商的抗压能力


  截止8月31日,所有境内外全部158家上市房企都发布了半年报。158家中包括沪深两市的136家(A股市场112家)和22家在香港主板、纽约、新加坡等境外上市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包括易居中国、搜房等四家服务类企业。换言之,所有上市房企都亮出了“中考”成绩单。

  与既往年报、半年报发布情形类似,在半年报发布期间,很多评论就出来了,着实不知道结论是怎么出来的。例如今年的三月下旬,在仅有三分之一上市房企发布年报后,有些媒体就提前发布了十强、百强、500强排名结果。当然期间,因为记者们大都知道笔者是看得懂报告,而且习惯于逐家研读的人,因此也接受了很多采访。但内心...

Read more

开发资质新规的立意和利益


  时隔11年后,住建部发布了新版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意见稿》),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纵览相关述评发现,目前对新规的关注主要集中在违规罚款额度上,认为房企违规开发罚款“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标准过低,却几乎忽视了这个《意见稿》最实质的内容,即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质进行了重新认定。这种关注点偏离的情况像极了很多网络热点事件。至少从对新规的关注点上我们可以看出,开发商普遍把自己置于“如果我违规”的假定情形下,实属违规“预谋”心理作祟。对一般社会公众而言,或许又是“仇富&rdquo...

Read more

区域规划泛滥是房市乱象的主因


  从11年前的“西部大开发”,到今年初的“山东蓝色经济区”,林林总总有几十个区域规划,涵盖了31个省、市、自治区。每一个规划背后,都是各地努力争取的结果,都体现出国家“地方经济向区域经济转化”的战略思维。但与此同时,每一个规划又都会“撩拨”起地方追求GDP增长的冲动。

  根据兰德咨询的统计,过去10年间,国家出台的区域规划有:

  ◎2000年,西部大开发。覆盖了五个自治区(新疆、西藏、内蒙、广西、宁夏)和七个省市(甘肃、青海、四川、重庆、陕西、贵州、云南)

  ◎200...

Read more

房企的核心要义是筑好“两池”,实现“两高”


  就像理论物理学家们都在毕生追求建立一个统一的力学模型一样,笔者也希望毕其功于一役地提出一个适用于所有房企的成功模型出来。这一追求,持续了至少十年。先是认识到企业的成功并不取决于某一项目的营销策划,而是取决于企业是否是一个健康的企业,于是在12年前毅然放弃了营销代理业务,转向了持续至今的管理咨询业务。后来又意识到房企仅靠管理还不行,于是在2004年又提出来“双模式”的概念,即产品模式和管理模式。这一理念时至今日依然是兰德咨询两大核心咨询产品的思想基础:产品模式及产品线咨询,管理模式及管控体系咨询。2009年,在兰德咨询十周年之际,作为“咨询升级计划&...

Read more

大员工,小领导


  企业管理的主流形式是领导管理员工,员工被动的接受命令。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一线员工更直接的面对着市场和客户,他们对市场的反应速度,越来越称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这种情况下,如何让由领导推动员工,再由员工推动业务;转变为由员工推动业务,而领导作为后盾的管理模式,就成为更多企业管理要思考的问题。

  问题一,商业环境的变化,使得企业越来越需要员工的知识贡献,而不是体力贡献。在知识贡献中,基层员工往往需要更多的决策。那么,企业在这方面该如何做出相应的管理机制建设,以更好的发挥员工的价值?

  宋延庆:快速变化的市场在某种程度上,的确颠覆了传统的领导和员工关系。另外,传统的人力资源概念也似有...

Read more

最有效的管理体系


  作为一家已拥有10年、近400家房地产企业客户咨询经验的专业咨询机构,我们一直在探寻一个基本命题:房地产企业最适宜、最有效的管理体系是什么。这既是作为“中国房地产管理咨询的先驱与领导者”的使命,也是在践行兰德公司一直遵循的“适宜、有效”和one to one咨询理念。――市场环境在变,开发模式在变,企业内部的权变因素也随时在变,企业的管理体系也必须要变。正因如此,兰德公司从来不复制所谓标杆企业的体系文件,更不固守所谓的成熟的文件范本。在兰德公司,为了最大可能地防止一线咨询顾问套用文件,在每一个咨询项目结束后,咨询顾问必须按要求将咨询成果...

Read more

画“说”制度――再谈管理


  看到这个漫画,都会觉得好笑,但还是有不少的企业会犯类似的错误:制度并不是规范了管理,而是规范了道德范畴。一个现代化企业还需要制度去规范职员的个人行为,要么是员工素质太低,要么是企业的制度有问题。

  做管理咨询这么多年,大大小小的企业不下几百家,制度也是有多有少,水平有高有低,我也不止一次的谈到房地产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最有效的呢,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求最好的,但要最合适的,企业的制度也是如此。但有好多企业一直苦于寻找所谓的“标杆企业”的管理制度并且乐此不疲,标杆企业的管理制度好吗?好,但是针对人家企业本身是好的,照搬复制到自家的企业上就...

Read more

房地产企业管理中的二八规律


在14年的从业经历中,接触过形形色色的房地产企业,发现具有高度普适性的28规律在房地产业及房地产企业管理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尽管有些略显牵强,但还是值得一一体味的。

★ 在5.9万家房地产法人企业中,80%的企业已名存实亡,仅有20%的企业有项目。

  (报载,北京市4000多家房地产中,仅有800多房地产企业的手中有项目)

★ 有开发项目的房地产企业中,80%的企业有1-3个项目,仅有20%的企业有4个以上项目。

  (2007年,万科的项目数量已达到100个,TOP10企业的项目数量平均为24个)

 ...

Read more

房企九字真经:调结构 保增长 促销售


  调控政策分为货币政策、财税政策和市场政策。是否出台新的政策,本身就是伪命题,因为这取决于经济形势和房市走势。但调控目的是明确的,就是“遏制房价快速上涨”;政策导向也是明确的,就是构建住房“双轨制”。限价、限购、限贷只是具体调控措施而已。这个调控逻辑一定要首先理清楚。

  所以说,住房“双轨制”才是房市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核心因素,也因而会根本性改变整个房市的供需结构和竞争格局。其影响究竟有多大,在本人上期《调控或致30%房企出局》文中有具体推导。结果绝不是危言耸听,只要你再深刻思考“双轨制”...

Read more

三论新限购令:限购令将加剧房企业绩分化


  没有意外的话,针对二三线城市的新限购令将在8月上、中旬出台(预计7月底住建部完成原因分析和名单草拟工作)。还可以预计的是,新限购令除了会大幅度扩容外,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年初限购令的诸多纰漏。这将使得地方政府可变通的空间大大缩小,尽管我们不能奢望会达到限购令的所有预期。

  继本人在博客上发表了《“二三线限购”执行起来更难》和《对“新限购令”的四点建议》两篇文章后,我又在思考,如果“新限购令”哪怕达到60%的预期效果,对房地产企业来说将意味着什么?

  答案显而易见。将意味着那些市场布局过于集中,或者...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