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王祖光

旅游时报总编辑

【孤儿的名字叫大象】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大象是巨大的动物。但是它们也会受到攻击,甚至是死亡威胁。可以很肯定地说,大象最大的威胁是人类。

拉贾出生在1944年,它是长着一双漂亮獠牙的公象,但是直到现在,拉贾近左前腿的肚子上还埋着一个没被取出来的弹头,这是盗猎者干的。拉贾虽然活下来了,但他双眼被打瞎了。

还有三条腿的萨玛。它踩响那颗让她失去右前腿的地雷时,大约10岁。由于只能靠三条腿支撑庞大的身躯,萨玛脊柱现在明显变形。据说它为此不仅上过CNN电视节目,还上过《时代》杂志封面。萨玛的伤腿,是斯国内种族冲突的一个缩影。斯政府军与猛虎组织之间的武装冲突持续了30年,在东北部的丛林里,谁也说不清双方到底埋下了多少地雷。萨玛是一...

Read more

【曾经有4万多人丧命的兰卡西海岸】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2004年,在印度洋南岸,发生了地震海啸。死于这次灾难的21万,斯里兰卡有4万多人。斯里兰卡有两千万人口,和上海差不多。

我们的车子走在斯里兰卡西部海岸线的时候,翻译一路上指给我看那些给海啸曾经淹没的房屋。我确实看见许多被海啸毁掉的房屋,残垣断壁还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被海水浸泡的痕迹。他说他是幸免的一个。因为一个警察把他的车拦下来,告诉他发生了海啸,让他往内陆开。

大概只有少数人见过海啸。大多数人只是听说海啸时的海浪有数十米高,而且速度奇快。

翻译说,斯里兰卡在几百年前发生过一次海啸。

人类目前对地震和海啸对束手无策。

斯里兰卡的4万多人在一瞬间永离了家园和人间。而在我们两次...

Read more

【斯里兰卡情调】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很难抵御斯里兰卡。

她把全部给了我,好的,或者不怎么好的。我接受了真诚。

我在兰卡,看到了许多乞丐(一个穷国没有乞丐是很奇怪的),也看到了敬业、善良的导游和翻译。看到了上千年的文化,也看到了垃圾遍地破瓦残墙。我们是媒体,我们的任务是去采访,然后回来推广兰卡的旅游。看到了那么多,有没有问题呢?我不知道兰卡政府是怎么想的,我只是感觉到真实,感受到真诚。

有限的生活经验告诉我,有的人不是这样,他们把精心...

Read more

【斯里兰卡的玩火者】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摄影 王祖光

时间 2010年6月

在斯里兰卡的戈尔市看完民族舞蹈后,剧场人员会叫后排的观众坐到舞台的阶梯上,因为不懂他们在说什么,感觉神神秘秘,像是要搞什么宗教仪式。

过了很久,在舞台下,出现了一个神龛,两个赤膊的兰卡人点火恭敬地礼拜,后来猜测,大概是拜的火神。

接下来就是他们表演用火烤手臂,用舌头添火,用嘴吞火,赤脚在烧得通红的碳上行走。引起一阵阵观众尖叫。

散场以后,剧院门口有人拿着募捐箱,希望观众支持玩火者。我感觉这些人很勇,也不知道他们究竟凭什么不怕火,但到底还是捐了些。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nbs...

Read more

【宏村,很想爱你】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一开始听说宏村,是和西递联在一起的,以为宏村是西递的宏村。后来知道,西递是西递,宏村是宏村。

自从宏村成为世界世界文化遗产以后,宏村几乎与黄山齐名了。向往着,却一直没有机会去。

这次下决心,是杨侠风、陈燕、侯利敏三位同学不远万里回到祖国有此意向,我也只能向白求恩同志学习了。

上路以后一直下雨。说下雨好的,只有侠风,他反复唠叨烟雨蒙蒙,求之不得,要的就是这个味道。说了一次又一次。以后几次一出门,就有雨,他像个雨神。

雨中宏村,确实有仙境的味道。进村之前,我隔着一条河在细雨中拍了一张片子,说怦然心动已经是不够了。

宏村四周都是山,听说过去的进出口只有一个。日本侵略...

Read more

【从眼神爱上兰卡人】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进入斯里兰卡,像到欧洲。从上海先飞北京,然后到曼谷,停一小时,再飞科伦坡机场,整整一天都在路上。还没有进入斯里兰卡的国土,已经感觉到这不是一个发达国家。

有人说,有钱人去马尔代夫,中等收入的去曼谷,不大有钱的去兰卡。

兰卡经历了30多年的国内不稳定,经济发展确实受到影响。

旅行的最后一天进了兰卡最大的城市科伦坡。大巴在交叉路口上了“高架”,但几秒钟之后又下去了--这是一个交叉路口的立交桥。后来在科伦坡市中心,看到两副宣传画,主体画面都是这座立交桥。可见这座立交桥是科伦坡乃至于整个兰卡现代化的骄傲和标志。像上海一度大肆宣传的南浦大桥、杨浦大桥等等。现代人一般都会为这样的建筑和成就而欢欣鼓...

Read more

【上海第一夜景】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上海第一夜景的说法,看上去是哗众取宠,其实名副其实。地点在世博园区。

世博园区在黄浦江边,占尽地利。又有世博轴等,灯光设计丰富,给夜上海带来许多新鲜景观,所以堪称上海第一夜景的地点,比较准确的应该在江边的世博园区。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Read more

【斯里兰卡:渔民出海】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这是船长!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斯里兰卡的船比较奇怪,船头做得很高,口小肚子大。这样的船是在近海捕捞的。

 

近十个渔民一起推船下海。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歇息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下海了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渔民往船上搬东西了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在大海作业,就是这样海阔天空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爷孙俩吧,可能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这位渔民手里拎着的叫鲎(hòu),也叫马蹄蟹。这种鱼说起来比较牛,恐龙时代前就有了,而且鱼类进化到现在4亿多年来,只有鲎一直保持着这种相貌,一点没变。

Read more

【抽象与具象的世博】


从前面看到后面,

从正面看到反面,

从里面看到外面,

从上面看到下面。

世博会,它突然把本来没有联系的色彩、人物、建筑、文化、历史都组合在一起。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Read more

【上黄山的幸运】


第一次上黄山,是很多年前。记忆当中,因为一直有雨,也就没感觉徐霞客的“始信黄山天下绝”。倒是亲见了校友在翡翠池的不幸遇难,让我至今阴影难去。第二次上黄山,先到齐云山,又见雨,到了半山,竟有黄豆大的雨往身上落。上黄山驻地的一路,也基本在雨中。

我的摄影师傅上过300多次黄山,好天赖天肯定都经历,我这辈子,是绝无可能的。也不寄希望偶尔的一次上山,又是这水准,能有什么好片,只盼一个好天气,见见黄山的真面目,就相当满足。

也知道往往一个很小的愿望,都是擦肩过去的。所以年龄往上走,愿望往下奔。曾国藩的“求缺”,是一天比一天明白。

很意外,真的是很意外,下午,从驻地出发气喘吁吁奔景点而去之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