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田大文

田 大 文 简 介

田大文  笔名达闻、文锦。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音乐家,文艺理论家、社会科学家。原重庆艺术学校全面负责副校长、重庆市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正县级调研员。
1941年生于四川省泸州市。1963年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本科。曾就职于四川省歌舞团任演员,重庆市川剧院任作曲、乐队指挥、队长、艺术室主任,重庆市文化局任主任科员,重庆艺术学校任全面负责副校长,重庆市艺术研究所任副所长、正县级调研员。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重庆戏剧家协会理事,重庆评论家协会会员。历任民盟重庆市委员会常务委员,重庆知识分子联谊会常务理事,重庆名人事业促进会理事,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委员、科教文卫体专委会委员,政协重庆市第一届委员会委员、科教文卫体专委会委员。受聘为《中华人物辞海》(当代文化卷)特邀顾问编委,《当代中国人才库》名誉主编,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特约顾问编委,美国海外艺术家协会理事,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未来研究会未来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终身研究员,湖南省东方名人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顾问,重庆商学院巴渝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等。
长期从事音乐创作、实践、教学和理论研究工作,热爱民族艺术事业,勤奋努力,善于思考。艺术理论方面,对民族音乐、戏曲音乐的继承与发展有专门研究;社会科学方面,对当代文化及重庆巴渝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有所思考。
1963年至1973年,自四川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调入四川省歌舞团任演员,从事笛子及巴松演奏,参加本团所有器乐节目演奏工作,被评为“三好青年”、“五好干部”等。
  1973年由四川省歌舞团调至重庆川剧一团起,在担任剧团作曲、指挥期间,创作有获全国、省级以上奖的《轵侯剑》、《貂蝉之死》等川剧音乐,获全国一、二、三等奖的舞蹈《小雁学飞》、《春到苗岭》、《小竹马》音乐、获全国一等奖歌曲《心中的小白鸽》和曲剧《死去活来》音乐及歌曲《知识分子之歌》等。发行出版录像带《貂蝉之死》全剧及录音带《扫松》、《断桥》、《曲江打子》、《盗红绡》、《杀狗》等。
    1986年至1990年期间,在重庆市文化局“重庆市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 任主任科员,担任文化市场管理工作。
1990——1994年任重庆艺术学校全面负责副校长。为重庆市专业文艺团体培养、输送了本校首批音乐、京剧、杂技及曲艺专业学生。其间,创作的歌曲《心中的小白鸽》获全国一等奖等。
  1994——2002年任重庆市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正调研员。从事行政管理及理论研究工作。其间撰写有获奖及有重大影响的论文作品有:
《现代乐理与我国传统音乐》(获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论文一等奖、获国际交流评选国际优秀论文奖、《中国科技理论成果丛书》编委会“新世纪优秀社科论文” 特等奖、《中国现代理论发展丛书》编纂委员会“中国现代理论成果与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优秀论文特等奖);
《古代歌曲<关雎诗谱>研究》(被译为英文载"95计算机音乐与音乐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时代呼唤它的歌声——关于戏曲音乐本体改革的思考》(获国际交流评选国际优秀论文奖);
《迎接挑战的中国戏剧》(载《中国知识经济文选》、《中华学人理论文献》);
《“川派小生”的“秘招”》获“第二届中国曹禺戏剧奖•评论奖提名奖”;
《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建设重庆长江三峡文化长廊》(被选为民盟重庆市委集体提案,获政协重庆市一届委员会集体提案奖);及撰写若干巴渝文化理论研究和有关评论文章。
获奖个人专著有:
《中国戏曲音乐创作浅谈》,获重庆市人民政府第一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优秀奖(专著);
担纲主编论文集《戏乐剧韵---重庆当代戏剧音乐研究》(合作),获重庆市人民政府第二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专著);
总撰《重庆民族民间舞蹈集成》。
其有影响的文章有:
《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关于当代文艺理论研究的思考》(载《重庆文化》);
《面对全球化发挥重庆舞台艺术的巴渝特色优势——重庆舞台表演艺术现状及其对策研究》(载“重庆市教委社科项目”《重庆市文化事业发展研究》)等。
近期撰写有:
《〈将军调〉与“巴渝舞”》和《巴渝锣鼓壮军威 将军调曲今犹存》二篇,载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单项系列成果[第1册]之《乡乐新韵——接龙吹打乐论文选》;
撰写重庆市国务院非物质文化保护工程——《川江号子》专著—

忆重庆市川江号子的表演与传承


忆重庆市川江号子的表演与传承

 田大文

       光阴荏苒。再过两年,我便是临近八旬的老人了。不过,从目前我的情况看,身心康健,尚不觉得衰老,正享受着退休生活的悠闲与快乐。因此,常到处走走看看,不时还到自发组织起来的民间的器乐、歌舞团队去参观、欣赏。这既在休闲中拜望了专业或非专业的音乐与艺术界的朋友,又得到精神方面的愉悦、享受。在这些拜访中,曾多次接触了长航客轮公司原川江号子演出团的朋友,目睹了他们传承川江号子的演出、宣传及讲学等活动,很为他们感到激动与自豪。其实我与他们相识,只是因为本人参与 “重庆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Read more

[专题]论古代巴渝舞与重庆民间歌舞(中)


[专题]论古代巴渝舞与重庆民间歌舞(中)

 

论古代巴渝舞与重庆民间歌舞

dawen

(续上)

三,重庆民间舞蹈的类别

 

 

 

        汉族是重庆地区人数最多的民族.因历史上频繁战争,重庆地区的汉族,经历史上多次移民而来。虽然他们也带来外地文化,然而,由于巴渝文化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故在重庆汉族人民中,依然广泛地吸收,传播着本地的巴渝文化传统。这是重庆地区汉族民间舞蹈独具特色且异常丰富的一个主要原因。重庆汉族民间舞蹈主要有以下三类。...

Read more

[专题]论古代巴渝舞与重庆民间歌舞(上)


[专题]论古代巴渝舞与重庆民间歌舞(上)

 

论古代巴渝舞与重庆民间歌舞

 

  dawem

一,古代巴渝舞的形成

 

重庆一带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地区。经考古发现,在200万年前人类就开始造访这片神奇的土地。三峡地区海拔高度适中,气候宜人,雨量充沛,森林茂密,溶洞星罗棋布,是古人类最理想的繁衍生息之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重庆自然博物馆于1985年至1988年对巫山县龙骨坡考古发掘发现的“巫山人”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和国外科学家测定证实,是距今204万年前中国境内发现最早的猿人化石,也是亚洲发现最早...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