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孙兵

结合中国企业实际,较早把企业基因分析模型(Alfred Aaler)、竞争性文化导向模型(Robert E. Quinn)等企业文化的国际分析工具在中国整合应用,并开发了基于中国文化背景的企业个性分析模型。率先提出并组织开发的企业文化建设实战路径(5P模型)、文化管理沙漏模型等方法工具,获得知识产权保护。
    主持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上汽通用五菱、招远黄金、中国红蜻蜓、中国华尔润、中国十五冶金、中国黄金、汇仁集团、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河北电力研究院、北京银行、江苏电建一公司等五十几家企业的企业文化管理咨询项目。
    培训、授课和指导(包括公开课)的企业和单位有:中国人民银行、中国移动、国家开发银行、鞍钢集团、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兵器集团、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一汽集团、江铜集团、中国牧工商集团等1200多家。

号脉“司训现象”


在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每逢周一、三、五,不论是干部和职工,早上班前都要集中起来,集体背诵平安公司训导。询问他们的职员,他们会告诉你这种方式非常重要;

在山东金塔王集团,员工在每天早会开会前,都要集体起立,朗诵企业精神和工作作风。企业始终保持“想在前头,做的更好”(司训)的竞争发展的气势;

    在中国联想集团,从创业到现在,企业文化做过几次提炼、变革和提升,但从来都不实行这种早训制度;

有一家企业在管理制度上明确规定:“凡公司10人以上参加的任何会议,会前必须集体朗诵企业精神。违者罚款20元/人”,结果反...

Read more

从注重形式到注重实质,从“文化建设”到“文化管理”


由于泛文化和形式主义影响,中国很多企业长期热衷于企业文化的“面子”工作,加上中国管理学界还没有真正重视以组织变革为核心的文化管理的实证研究,致使很多企业把企业文化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混淆,给企业文化的有效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阻碍。2005年到2007年,我们就企业文化的实际落实情况进行了全国性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不到1/4的企业的员工能够在日常工作中,经常运用企业文化的管理理念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大部分企业的员工认为“工作这么忙,大家根本不管文化的事情,工作听领导的就是了。” 一些企业的文化工作依然是“认认真真搞形式,扎扎实实走...

Read more

文化建设靠“六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科学发展的必然,企业文化的作用不仅仅是对内的导向、凝聚和规范作用,还在于提高企业的团队绩效,更重要的是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塑造为企业和消费者甚至社会共同信仰的品牌精神。所以优秀的企业总是不遗余力的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目前,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负责人纷纷来信来电,询问和探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战问题。的确,在文化管理基本得到认同和重视之后,如何使文化深入人心,如何使文化落实到管理实务中去,变成实际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如何使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相互支撑,全面提升企业文化形象,并得到客户的普遍参与和广泛的认同?如何通过文化使品牌建设基本完成”认识→认可...

Read more

我看同心动力


同心动力作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优秀的咨询公司,至少在两方面做得非常好,非常有特色。
一、在人才梯队的培养上做得好。一个优秀的咨询公司要有知识储备和人才储备,并且具备与时俱进的心态。随着公司的迅速成长和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市场对我们的要求也在提高,我们必须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延伸。我们的相关研究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同心动力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并且坚信能够克服这些困难和问题。这就要求同心动力的咨询师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公司为大家提供了充裕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同时要讲究研究的技巧性。比如我们在分析战略时,还要加入战略适应性的分析,在中国最实用的就是计划型战略。我们不揠苗助长,滥竽充数。有些公司可能...

Read more

企业文化是科学解读出来的


本文是我为公司即将出版的《企业文化管理实战案例》一书写的序,在此与大家共同分享,也预祝新书顺利发行。

世界著名组织文化学者沙因告诉我们:组织的文化是 “企业(群体)在解决外在适应性与内部整合的问题时,学得的一组共享的基本假定,因为它们运作得很好,而被视为有效,因此传授给新成员,作为当遇到这些问题时,如何去知觉、思考及感觉的正确方法”。沙因先生的论述一直指导着人们正确地解读一个组织的文化,同心动力的这些案例,大多都浸润着沙因先生的指导思想。

同心动力通过在中国企业的长期咨询实践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

Read more

企业价值观的解读与描述


 

使命告诉我们做什么和为什么做,愿景告诉我们做到什么程度,一个是组织定位,一个是远大抱负,但更重要的是——我们现在和将来,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肩负组织的使命,实现组织的愿景,这样我们就必然要思索一系列核心的问题:

什么是最有价值的(至关重要的、最正确的、最有效的)?

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无价值的、什么有负价值的(破坏价值的)?

招聘、培养、甄选和奖惩组织成员的原则是什么?

在具体管理环节和层面,哪些是必须秉持的?

……

这就是任何组织都必然要面对的企业核心问题的核心:价值观。

一、价值观解读

简单理解...

Read more

再论如何塑造企业信仰


一个享有共同信仰的企业一定是个卓越的企业,因为企业无论是对外环境的适应还是对内资源的整合,所有工作都必须建立在公司清晰一致的信念体系下。一个信念紊乱的企业是很难取得优异的经营业绩的,即使一时取得好的业绩,也是很难持续的。这也是世界上公司从优秀到卓越都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宗教般的信仰文化”成为众多卓越企业的特征之一。

我们探讨的是公司信仰的塑造问题,也就是公司从优秀到卓越的路径问题。

一个企业的信仰构建,是一件非常容易又是非常艰难的事情。说它容易,是因为公司信仰或者文化核心,只要企业愿意认真、清晰地去做,就容易得多。说它困难,是因为很多企业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企业...

Read more

创业如何创“文化”


创业企业必须着力构造自己的企业文化,这是企业文化本身及对企业的作用力所决定的。
有些人把企业文化视为泛政治化的东西,这样对企业尤其对创业企业一点好处都没有。其实企业文化就是经营者为了实现其经营意志,着力塑造并在经营活动中体现的企业本质特征。企业文化对企业的作用力是具实战意义的。创业一开始经营者就必须依照自己的管理思想或管理创意来组建一个目标一致的团队。如果申请创业投资,投资人除了看好你的项目,更看重你有没有自己的经营思想。例如联想风险投资便要求创业者在商业计划书里写出公司的核心理念;在创业期间,企业文化的导向、凝聚和规范作用,可以使你摆脱管理不到位的缺陷,轻松跨跃经营险滩;总之,企业文...

Read more

企业信仰塑造


公司信仰与持续发展
“我坚信,任何一家企业为了谋求生存和获取成功,都必须拥有一套健全可靠的信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各种策略和各项行动方案。我认为,在企业获取成功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始终恪守这些信念。”IBM董事长小托马斯•沃森的深刻体认代表了卓越公司对公司信仰与企业持续发展的共同认知。
管理学界越来越认同的一个观念:无论是战略转型还是组织架构调整,无论全面质量管理还是人力资源管理,几乎所有组织变革都依赖于共同的、清晰的信念和文化体系。这样的体系给管理和变革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支撑,有效改善着组织运作效率;同时组织和组织成员也因此获得持...

Read more

让文化,融入经营,植入管理


真正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大部分人员所认同的共识,是在这个共识下产生的一系列符合共识的行为,就是企业文化的谱,所有都按照这个做,企业就有谱了。这也是一种文化的沙滩现象——所有人都穿着衣服,你不穿就是另类。同样大家都光着身子,你自己穿着衣服,大家同样会认为你是个另类。大家都按照这个共识做,文化的约束力就产生了。
现在,中国的企业文化,应该回归到原始的点,第一形成共识,第二把共识做好,让共识产生竞争力,这时候文化力就不是一个概念,不是一个词语。
其实企业家团队,包括高级领导团队,是非常清晰的,他们想把企业搞清楚,找到生存基准点,找到方向、定位,然后带领大家一致按照这...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