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邱华栋

邱华栋,男,当代实力派作家。1969年生于新疆昌吉市,祖籍河南西峡县。16岁开始发表作品,18岁出版第一部小说集,1988年被破格录取到武汉大学中文系。199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在《中华工商时报》工作多年,现为《青年文学》杂志主编。20年来,写作有长篇小说《夏天的禁忌》、《夜晚的诺言》、《白昼的躁动》、《正午的供词》、《花儿花》、《猎户星》、《单筒望远镜》等7部;中短篇小说150多篇,散文、随笔、评论多篇,诗歌700多首,到2006年一月为止,结集为小说集《黑暗河流上的闪光》、《都市新人类》、《把我捆住》、散文集《绝色咯纳斯》、随笔集《私人笔记本》、电影研究《电影大师108将》、书评集《和大师一起生活》、建筑评论集《城市漫步》、游记《日本意象》,以及诗集《花朵与岩石》、《从火到水》等各种版本一共60多种,500余万字。多部作品被翻译成法文、德文、日文、韩文、英文、越南文发表和出版。获得了上海文学奖、山花杂志文学奖、老舍长篇小说奖提名奖等10多次。

国王向她鞠躬


——赫塔.米勒作品一瞥

 

赫塔.米勒获得了200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存在着不少的争议。当然,主要还是她名不见经传。在中文版的各类外国文学史中,译林出版社出版的《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史》的第五卷中,有关于她的几百字的评介。这是当时我找到的关于她的最明确的记载。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们总是希望通过他们的评奖,使一些不为人注意的作家获得全球瞩目,使写作纯粹文学的寂寞的作家获得褒奖。这一定程度上存在风险,因为,也许,他们真的评出了一个不怎么好的作家。好在赫塔.米勒绝对没有那么差,尽管,也许她真的没有那么好。

让我特别赞许和惊奇的是,赫塔.米勒在中国的运气不错: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里,她...

Read more

祁智:我推荐《静夜高颂—对66位伟大作家的心灵访问》


 

 
 
静夜高颂——对66位伟大作家的心灵访问
   
 
    我说,华栋脾气很好、出道很早、成就多面。
    说这话要有根据的。
    我没见过他和谁闹过,不大的眼睛总是笑眯眯的——很多外省人到了京城,不是自卑就是自傲,他一副笑脸来去自如。
    我很早就知道他,认识他,但他到今天年龄似乎也不大,他似乎总与比他大得多的人在一起混。
    他主业是做编辑——报社的、杂志的...

Read more

《静夜高颂》三卷本前言


    1980年,我11岁的时候,读到一本没有封皮的外国小说,那还是邻居家大哥推荐给我的:“这可是一本很好的小说啊,你好好看看。”当时,我已经囫囵吞枣地读过了《红楼梦》和《三国演义》,对读书发生了很大兴趣,是见书就要读的。我记得,那本没有封面的书讲述了两个美国普通人的生活悲剧,其中,一个是从俄罗斯到美国的犹太人,他是一个雄心勃勃要创造新生活的人,结果却到处碰壁,倒霉透顶,另外一个是意大利移民,他本来要去抢劫那个犹太人的店铺,但结果后来却开始帮助他了,小说细致地讲述了这两个男人在美国社会里的纠葛和挣扎。小说的语言朴实、幽默,又饱含辛酸感。由于那本书没有封皮和扉页,我一直不知道...

Read more

我等评选的"第二届咖啡馆短篇小说奖"揭晓


第二届咖啡馆短篇小说奖于近日颁发,中国著名女作家迟子建的短篇小说《解冻》摘得殊荣。迟子建表示,“在短篇小说不受重视的文学时代,有民间人士却在默默关注和鼎力支持这样的一种文体发展,令人感动。我对这个奖项最好的答谢,就是将短篇进行到底,每年都能给自己的粮仓,增添点这样的收成。”

 

迟子建是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解冻》发表于《作家》杂志2009年第1期的短篇小说。咖啡馆短篇小说奖公布的评语称,“《解冻》的 故事发生在久远年代,以一起家庭中突然的变故,测试出人性的深度和亲和的力量。当生活按正常的轨迹运行时,人之间的关系也许平淡如水,一旦遭遇苦难、困境、理...

Read more

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几套书相当填补空白


上海译文社持续不断地、坚韧地做着高端文学翻译和传播的工作,值得钦佩。

2010年一月,澳大利亚发行了一套十二枚的当代作家肖像邮票,以彩色和黑白肖像邮票的形式,向六位作家致敬。随后引起了争议:这六位包括了彼得凯里在内的作家,五男一女,都是白人作家,无一土著、亚洲裔和其他有色人种的作家入选。

2010年六月,上海译文社出版了“当代澳大利亚小说译丛”,预计出10本,本月先出版了四本。包括了两获布克奖的彼得凯里的《杰克麦格斯》等,值得对澳大利亚文学感兴趣的读者关注,因为这十本书都是澳大利亚最著名的当代作家的力作,那套邮票中的六个作家,这套书里收录了四个,同时,十本书中还有土著和华裔作家作品。...

Read more

《小春秋》的视界


很多人都知道李敬泽是一个点石成金的文学评论家,其实,他还是一个读书种子。1984年他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小说选刊》杂志社当编辑,业余的时间里哪里都不去,就闷在宿舍里读书。一个读了30年书的人,他肚子里装的东西就可想而知了。但是,敬泽兄出版的十多种著作中,没有一本是宏篇巨著和长篇大论,大都是短文和短章,就像这本新出版的《小春秋》一样。

《小春秋》是一本读书笔记,所涉及的书有《诗经》、《易经》、《论语》、《孟子》、《吕氏春秋》、《史记》、《战国策》、《离骚》、《韩非子》、《长阿含经》、《酉阳杂俎》、《东京梦华录》、《牡丹亭》、《陶庵梦忆》、《板桥杂记》、《笑林广记》等,42篇文...

Read more

在经验世界的两岸——赵大河其人其文


我和大河曾经同事了几年,这也就是他要我写这篇序言而我不能推辞的原因。我们曾一同就职于中国青年出版社办的《青年文学》杂志,那是一家以推举青年作家、发现文学新秀为己任的杂志,我们的同事岁月很愉快,虽然纯文学杂志越来越难办,我们每天都要为刊物的经营发愁,但是,我们的工作却非常认真。大河是一个非常优秀、很有见地的一个编辑,每个月都有很好的稿子被他发现和推举,我们自己也都写作,但是,我们在稿件和校样上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和时间,因为,我们都有一种对文学的发自内心的热爱。那是令我们都很怀念的岁月。后来,我们相继离开了杂志社,我继续从事文学编辑工作,而他则去一家影视公司,开始撰写各种剧本,并以《现吃麻花...

Read more

想了解新疆:就读刘亮程的长篇小说《凿空》


昨天,在宋庄一个音乐大棚里,我在空旷的大厅里参加了作家出版社和我们杂志社协办的《凿空》的研讨会。

早在2008年年底就看到了这部小说的初稿,后来,亮程做了很大的压缩,变成了现在的20多万字的样子。可以说,张者的《老风口》和刘亮程的《凿空》是了解今日新疆的最佳文学通道。

起先,我还以为《凿空》是写张骞通西域的历史小说,但是我惊喜地发现,这是对当代新疆进行文学结构的作品。亮程能够巧妙地把西域的现实故事和资源,以荒诞和幽默的方式进行了结构,并且反映了新疆面临的重大问题,“东突”、民族文化、民生和别样的乡土都有所展示,并在一个巧妙的故事中得到了呈现。

亮程用心写了好几年,希望朋友们都关注。

...

Read more

我的《电影作者》出版


我和杨少波合著的《电影作者》一书最近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三十万字,收录了对101个世界电影史上的导演的评价。此书2004年以《世界电影108将》的名字出版过,这一次是最新的修订版,资料截止到2010年3月。样书20本很快送完了,朋友不要问我要了,自己去书店或者当当上找吧。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