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动不动就说请我喝咖啡!
很久不聊天了,那天为了一个孩子挂上QQ。挂着就挂着,继续看我的小说。小喇叭一闪一闪,想想,加了吧。
一切都是常规程序,曾经我就这么被常规过。后来,我烦了,不喜欢被查户口,被盘问。果然不出所料,哪里人,多大,干什么的,老公呢,诸如此类。我用最简洁的文字作答,心里虽不说厌烦,最起码觉得乏味。这样的被“查问”,不是第一次了,怪麻烦的。网络就是网络,至于要这么清楚吗?能聊则聊,谈不来走人呀。再说,我经历过网络的春生夏荣,已经 步入层林尽染,静如秋水的季节了,对QQ毫无兴致。勉勉强强,出于礼节性的应付着。
&ldq...
作者文章归档:刘柔燕

下过雨了!
昨天起,进入高温天气。已是三伏天,此时不热待何时呢?窗台上的花草葱绿油亮,生机盎然,生命里最辉煌最夺目最激情的日子就在此时,虽然烈日下它们亭亭玉立的娇躯逐渐呈现出倦怠,但是你一定得相信,第二天清晨它们是如初的英姿勃发,因为夜的安宁,风的清凉,露的润泽。
今天虽然气温高,但是身体没什么不适,心情也还愉快。中午洗碗扫地,不亦乐乎。开开心心打了个电话,然后去空调房陪着宝宝玩,困意渐渐漫上眼皮,勉强支撑着精神和宝宝玩,后来我们玩了几个游戏,笑得前仰后合,睡意也消退了不少。恰逢父母醒来,窗外乌云密布,天色暗了许多,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了。把宝宝交给爷爷奶奶,我就侧身睡去。一觉醒来,放眼望...
炎炎夏日,何以解暑?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上说:“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今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标志着一年中最炎热的日子来到了。骄阳似火,大汗淋漓,心烦气躁,心情郁结……慢慢夏日可不是那么好过的,要是遇上个“桑拿天”,那可真够受得了。
炎炎夏日,何以解暑?
清热消暑食物优先
由于大暑天气较炎热,饮食应清淡营养,适宜吃炝拌什锦、清拌茄子、苦瓜菊花粥、绿豆南瓜汤等。也可多喝绿豆汤、温开水、西瓜汁、酸梅汤等;水果则以西瓜为好,有清热祛暑...
谁能理解曲终人散的寂寞
一阵繁华一曲歌,过眼云烟,瞬间成空。繁华之处,花团锦簇,宾朋满座。当青春远去,当岁月渐远,当激情不再,谁能与你默默相伴。爱人之外,还有知己几人。问世间,是否真有高山流水?
纵情青春,放肆年轻,每个迷离的夜晚醒来,晨光在窗外静静地凝望,昨夜的欢乐仿佛已是前尘往事。别奢望恒久,能多久就多久。耐得住繁华似锦,更要禁得起曲终人散。亲人会远去,朋友会远离,人生会老去。山一程,水一程,每一段路程,都有自己的风光和旋律。实实在在,走过人生每一天,无论繁华与寂寞。繁华也罢,寂寞也好,都是内心的感受。心静自然凉。心平自然定。就不会有繁华时的得意忘形,也不会有落寞时的黯然伤神了。
...
《木兰诗》中的表现手法运用及效果(5)
除了上述几种表现手法之外,文中还运用了顶真、夸张、互文、反衬手法,下文一并做浅显的分析。
诗中有些语句间用了“接字法”,即顶真。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归来见天子。天子做明堂”;“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等。这样抒写,使诗句婉转流利,富有节奏感,易于口头传诵,也加强了语势,烘托了气氛。
为了更好地表现主题,塑造形象,渲染气氛,作者还有意用了夸张手法。“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两句以“万里”“如飞&rdq...
《木兰诗》中的表现手法运用及效果(4)
4、比喻
早在《诗经》中就有了“赋比兴”手法的运用,其中的“比”就是譬喻,它“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木兰诗》中比喻只有一处,数量不多,却颇为新奇,别出心裁,历来受后人赞赏。
诗末“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以双突为喻,奇妙之至,回味无穷,洋溢着欢快愉悦的气氛。同时读者也能感受到木兰乔装之妙,也表明了作者的观点,谁说女儿不如男呢?双兔之喻在艺术上总括全篇,余味无穷;在表现主题上,是强于长篇大论的鬼斧神工般的画龙点睛之笔。饶...
《木兰诗》中的表现手法运用及效果(3)
2、复叠
诗中除了排比手法还较多地运用了复叠手法进行艺术渲染,产生了生动的艺术效果。其中有些复叠句同时也是排比句,三者相得益彰,铺叙渲染,烘托气氛,刻画人物。
“闻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这四句既是复叠又是设问。秉承上文木兰叹息,用复叠句提出疑问“何所思?”“何所忆?”而后又用复叠句回答“无所思”“无所忆”。先疑后明,纡徐点题。
“爷娘闻女来”六句不仅用排比手法 &n...
《木兰诗》中的表现手法运用及效果(2)
下面再看一组排比句式,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八句诗既有排比手法,也用了复叠手法{后文将作分析},现在来分析派比手法。
两组“旦辞”“暮宿”(“暮至”)突出了木兰行军急速。地点由远及近地变化,感情也在逐步深化。这八句诗中的”不闻“”但闻“写出了木兰由于生活环境的急剧变化而产生的心理感受、思想活动的迅速变...
《木兰诗》中的表现手法运用及效果(1)
我国诗歌史上堪称民歌“双壁”之一的《木兰诗》产生于南北朝,又称《木兰辞》、《木兰歌》。这首民间叙事诗在长期流传中有后世文人加工润饰的痕迹。诗中杂有不同时代的典制名物,并且有唐代五律的句式。尽管如此,仍保留有了北朝民歌的风调。诗中运用了多种民歌传统的表现手法(比如设问、比喻、排比、对偶、复叠、反衬、顶真等),来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本文试从该诗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尤其是富有民歌传统的表现手法方面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1、排比
在众多表现手法中以排比和复叠用得多、效果佳。首先来谈谈排比手法的运用及产生的艺术效果。诗中广泛灵活地运用排比句式来铺叙故事...
祝福你!
最近看见这样一句话:我允许你走进我的世界,但是不允许你在我的世界里走来走去。
我们的一生会有多少个过客?会有多少事让你难以忘记?是不是?过客多了,就麻木了,就忘记了。这不是放弃,而是沿途风景众多我们永远无法都将它倾为己有。人生本该没有诸多烦恼,需要的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生活,而现实总有那么多的伤感与复杂……
心痛是不是就那一段时间?是不是伤的深了就麻木了?是不是伤的多了就学会忘记了?!
或许人生如同登山,是一个登顶的过程,要一步一个台阶走过来。人生本没有最高峰,它只是存在于我们内心的一个目标和信念,只要我们努力朝着它前进,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