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周忆军

简历:2004- 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de教书先生;《北大人》季刊de总编审;《翻阅日历》月刊de总编辑;2001-2005:北京久和成影视机构法律顾问 兼任旗下——内地48家电视台和海外无数频道联播的《夫妻剧场》总策划 内地38家电视台和海外无数频道联播的《非常接触》总策划兼男主持;1997-2003:香港凤凰卫视公司策划兼任旗下——大型历史专题片总策划兼总撰稿 电视学术节目《世纪大讲堂》创始人、总策划、主持人;电视专访节目《鲁豫有约》策划人兼总撰稿。1994-2005:央视社教中心和海外中心大型特别节目总撰稿;央视新闻中心《实话实说》主持人;1993-1995:《北京青年报》专栏撰稿人;北京广播电台专题策划人;1988-1990:北京祥云饮料公司销售经理;1987-1988:北京大宝化妆品集团总经理助理;北大法学院法律硕士;北大中文系文学学士 研究领域:《电视新闻研究》《电视新闻概论》《电视采访与电视写作》《电视广播研究》《电视节目策划实务》《电视媒介出镜主群体研究》《早期非虚构影片的贡献》《电视媒介发展史》

某老公的家庭工作报告


最尊敬的夫人: 您好

  过去的一年中,我在您的直接领导下,在岳父岳母的英明指导下,在大小姨子的集体关怀下,遵照您的指示,按照您的部署,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摸爬滚打,积极进取,各项家庭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至2010年年底,咱家的银行存款、股票市值、固定资产3项指标分别比前年增长了18%、19%、20%,超额完成了年初制订的“三项指标增幅要达到12%”的任务,同时,咱家被本胡同评为“五好家庭”,兄弟我被本楼道评为“最称职老公”,您则光荣当选“最幸福的太太”,实现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现将,本人将2010年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

Read more

京城已供暖 褐石刚试水



《褐石园的秋日》

阿忆摄于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褐石园2号楼前
2010年10月30日10点49分

 

  今天,是北京政府三令五申的第1个供暖日,但北京褐石园一部分楼房却刚刚试水,不知何时才能真正供暖。

  由于开发商与供货商不可示人的种种纠葛,供货商至今扣压着褐石园第1号楼、第2号楼、第18号楼的地暖阀门,换句话说,这些楼的地暖至今仍未完工,无法供暖,也就是说,当初业主们顾全大局,冒着各方机构可能失信的危险,对严重不符合入住条件的房子予以提前办收,以营造和谐局面,到头来,却屡造欺骗,天冷了,却享受不到契约上明文规定的地暖权益,甚至面临着水管系统被冻裂的严重危险。

  ...

Read more

《儒将韩复榘》


                   文/ 阿忆

  韩复榘是儒将,但在今人印象中,却愚蠢粗暴,是一个文盲匪首。
  近年,有一篇小文颇为盛行,传抄中被添枝加叶,衍生出大同小异的各种版本。说韩复榘1925年攻打天津奉军,想用田单的“火牛阵”,但找不到牛,便找来300只羊,在羊角间绑上刀,在羊尾巴上绑好浸油麻,趁夜色,赶羊群于阵前,韩复榘光着膀子,命士兵点燃羊尾油麻,迫使羊群冲向敌阵,但奉军沉着冷静,先发照明弹,参透敌军意图,然后用机枪拦住韩复榘,把送上门儿来的烤全羊缴获回营,做了下酒菜,韩复榘因此是地地道道的草包司令。由于韩复榘的笑话太多,听到新笑话,很容易习惯性地接受,不问真假。不过,...

Read more

《越来越狂》


                    文/ 阿忆

  刘文典教授是一个夸张的人,说过许多狂话,做过一些狂事。这些事实,后来在传播中,渐渐丢失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被一步步夸大,失去了本来面目。他的逸事,流传最广的,应该是顶撞蒋中正。仔细查阅这件事的各种版本,可以发现,最初的说法与最近的传说,相去甚远。
  胡适1929年发表《人权与约法》,批评国民政府“是人治,不是法治”,说“安徽大学的一个学长,因为语言上挺撞了蒋主席,遂被拘禁了多少天。他的家人朋友只能到处奔走求情,决不能到任何法院去控告蒋主席”。1931年,鲁迅批判胡适,说同为安徽人,刘文典不称蒋中正“主席”,宁可被押,胡适却主动...

Read more

《向特权挑战的人》


                  文/ 阿忆

  30年前的10月,中共中央秘书局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党内讨论会,4000老干部与会,激烈研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草稿。这是一份至关重要的文件,其社会影响,远远超过任何法律。为此,中南海的深秋,夏天般炙热,这里已经许久没听到过如此开诚布公的争论。在诸多重大政治问题的激烈论辩中,一件小事平地波澜,使会场气氛热上加热。
  事情很简单,商业部长王磊去北京丰泽园饭庄请客,交的钱不够买一碗汤,饭庄有一名年轻厨子,叫“陈爱武”,很看不惯部长吃霸王餐,便给《中国青年报》写信揭发,钟沛璋副总编派马北北和李鹏图实地调查,写出《敢于向特...

Read more

关于《红楼梦》的种种闲话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凤凰网记者吴丹采访六:您认为当下的时代环境是否适合重拍新版《红楼梦》?
  阿忆:不适合,权贵和投资商不懂得艺术规律,也不愿意尊重艺术规律,会在角色抉择上做非分干预,对于影视剧作品而言,这是致命伤。此外,因为原因种种和种种原因,这个时代的受众失去了宽容,你改了情节,TA骂你不尊重原著,你算老几,你连细节都不敢改,TA骂你糟蹋了原著,一点意思也没有。如果怎么做都不对,还不如不做,等到国人对当下有了信心再说。

 

  凤凰网记者吴丹采访七:近年,四大名著相继被重拍,高希希的《三国》,李少红的《红楼梦》,吴子牛的《水浒》,张纪中的《...

Read more

From 文字语言 to 视听语言


《元迎探惜谁的命运最悲惨》

  

  凤凰网记者吴丹采访一:50集新版电视剧《红楼梦》已播完,您对此剧是否关注过,观感如何?

  阿忆:因为要为安徽卫视做《红楼梦》开播倒计时大型专题节目,并在每天播完两集电视剧后主持《红楼三人行》,兄弟我不得不关注所有与《红楼梦》相关的信息,当然也包括关注这部电视连续剧本身。总得来说,这剧拍得不错,亦步亦趋、谨小慎微、胆战心惊、甚至是机械化地把原著故事非常忠诚地视觉化了,从文字语言向视听语言的转化很成功,不过,遗憾的是,在主角遴选、大胆改编、服饰设计、旁白运用、音乐创作5个问题上,有重大缺陷,至少是俺不喜欢。

   

 《谁是贾府...

Read more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挨骂的三个原因


《薛宝钗是个什么样的人》 

 

  凤凰网记者吴丹采访二:新版《红楼梦》从2006年开始选秀,到2010年播出,中间争议不断,骂声不断,对这种现象,您是否关注到?您怎么看待这种有如一场运动似的对新红楼的批判?人们是出于什么样心态来表达这样的愤怒和不满?

  阿忆:俺的研究生麻宁,参加过河南赛区的红楼海选,俺的好友英达和纪连海,是红楼选秀评委,起初选秀需要一位总撰稿,王长田希望兄弟我来担当,俺忙,推荐薛宝海替代,所以从一开始,俺就非常关注这种遴选演员的新方式,当然也必然关注到前前后后的骂声。
  兄弟我想,坊间骂声高,大致有3个原因。一是严重高估了话本的艺术水准,同...

Read more

谁该对新版《红楼梦》电视剧不好看负责


《黛玉宝钗谁更适合贾宝玉》

 

 

  凤凰网记者吴丹采访三:大多数人会将对新版《红楼梦》的不认可不喜欢转嫁到对导演李少红的否定与愤怒上,您认为这样一部剧集的成败,责任是否都该由导演承担?她必须承担的责任是什么?您认为是谁毁了新《红楼》?
  阿忆
:在一个健康的社会,一位导演拍出一部戏,成败与否,当然应该由导演负责。但李导演生存的这个社会健康吗,在许多方面,她注定受制于人,有难言之隐,把新版红楼的不足归结在她一个人身上,肯定不公平。比如主角遴选,又不是李导演决定搞海选,把演员选择权交给了别人,她只是接班人,可前任导演为啥半途不做了呢,这是一个很要紧的问题。在内地,搞...

Read more

电视剧《红楼梦》是原著《红楼梦》的忠实翻版


《娶个王熙凤好不好》

 

 

  凤凰网记者吴丹采访四:四大名著中,为何人们对这部剧的关注和批判尤其多?相比其他三部,《红楼梦》本身有哪些更特殊的意义和地位?
  阿忆
:在4部古典中,《红楼梦》最难读进去,它是中国话本,不是西式小说,如果抱着读小说的兴致去看《红楼梦》,那注定读不下去。许多对电视剧《红楼梦》持激烈批评意见的人,其实没看过原著,或屡次试着看,最终还是看不下去,他们多半不敢断定原著有问题,只是怀疑自己的欣赏水平有限,甚至偷偷为此自卑,这些人会假想出《红楼梦》高深莫测,具有全世界无可毗及的崇高境界,这种假想,一点不逊于红学家们一百多年来的穿凿附会,甚至更浓...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