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罗家德

现职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导;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网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台湾清华大学科技管理学院兼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合聘教授

写在富士康十一连跳之后


在富士康九连跳时,“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要访谈我,我答应了,访谈当天又发生了十连跳,如今又看到十一连跳,而富士康的应对策略却是要员工签切结书,以后自杀、自残公司不再额外赔偿。我拿回访谈稿看,改写了放上久己不写的博客。

我的观点是,其实这事件标识着企业转变管理模式的紧迫性。从更宏观的层面上说,中国是时候摆脱所谓“世界工厂”的“荣耀”了。

我曾经花了八、九年的时间在高科技企业里面做调研,包括美商、台商。访谈过程中,富士康的文化让我印象很深刻。形象地讲,它是一种男性文化、刚性文化,比较没有那种体贴细腻温柔的感觉。或者说是一种军队文化。

两个印象特别深刻,一是我们想为汶川灾区去谈公益服务支...

Read more

「大意失荆州」的管理启示


 

本文曾登载于管理学家杂志

关羽一生忠义无双,因为他的义薄云天,所以被中国人称为关公,奉为武圣,文武庙中甚至与孔子并祀,可见得他在人们心中留下多么完美的形象。讲到关羽在万军之中,跃马上前,阵斩袁绍大将颜良,砍下人头再拍马回阵,英勇形象跃然纸上。关羽深感曹操恩德,但为了义兄刘备,在杀了颜良回报曹操后,坚持求去,曹操可能杀他,刘备此时投奔袁绍,袁绍也可能杀他,但关羽义无反顾,所以成为中国人心目中讲义气的典型。

讲到关羽之死,已经有一句成语「大意失荆州」,好象关羽是一个不小心才失了荆州,然后「败走麦城」,父子同死,让人不胜唏嘘。但是从资治通鉴的史实上看,关羽却犯了一连串的管理...

Read more

创业者应有的修炼


 

曹操在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后,袁绍忧愤而死,其子不和,打起内战,曹操遂趁机收服袁氏控制的四州,袁绍继承人袁尚北逃乌桓,依靠其首领蹋顿,伺机报复,为使南征无后顾之忧,曹操决定征服乌桓。只是乌桓远在山外,兵强马壮,当时暑热大雨,泥泞满地。郭嘉建议放弃辎重,轻装越山奔袭,出其不意,速战速决。很多大臣反对如此冒险,曹操不听,亲自指挥奔袭,结果大胜而归,斩蹋顿,袁尚也被杀。此时曹操下令调查当初反对征伐乌桓的人是谁,大家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心生恐惧。没想到曹操却大加奖赏他们,并说,此次奔袭九死一生,幸赖老天帮忙才能成功,不到如此险境,不知各位的深谋远虑,希望以后不要闭口,还要多多教诲我...

Read more

王石捐的够不够?


 

网上为了大亨们在汶川大地震中捐了多少钱而开骂,尤其是王石一席捐了两百万就恰如其份的言谈,引发一阵挞伐。

这一次大灾中,全国人民不冷漠,不再等待政府安排,自发的行动,自发的捐献,而且灾区秩序井然,灾民也能自组织起来自救,不像很多国外的经验会有人趁火打劫,在在表现出中国人爱人利他,又能积极行动的美德。网友们一时间义愤填膺,应该也是这样情怀的展现。

只是义愤不要压制了理性。大多数人都忽略了王石的一句重要的话,就是慈善是要长期的,不要因为一次激情而伤了以后。台湾九二一大地震时也是爱心满溢,但一次捐了很多钱后,却造成以后连续四、五年捐款减少,使得很多NGO在后来都面临巧妇难为无...

Read more

很快的,企业社会责任的下一个观察点就要到了


 

引了王石的一句语引来很多非议,在群情激动中这是难免的。但是我期待这个群情激动能持续很久很久,持续关注在灾区重建,而且把所有悲愤都变成了作义工的行动。

一小段时间后,灾区重建就要开始了,这时政府与民间自组织要同时发挥作用,才能成功地作好重建。政府的力量大,但多半会集中在物质方面的,包括提供生活费,分发重建费用等等,也多半会集中在公用事业方面的,如造桥补路,通水通电,重建学校以及重建很多公共大楼。但政府是一个从上到下的科层结构,依规章与流程办事,所以很多细节的,需要弹性的,一对一特别照顾的以及精神层面的,就不是这样的组织所长,这有赖民间自组织加以补充。当地灾民的自组织当然是...

Read more

我对赈灾自组织不悲观


 

好些网友表达他们的无奈,认为公民社会、自组织陈义太高,在今天的环境现实中并不可行。我则一点不悲观,因为在赈灾中我看到了自组织最重要的成份—利他精神。

一个女老师死时,身体是向下趴着,双手张开,保护着学生,照片传到日本,让日本人都感动不己。

一个男老师死了,保护着四个学生获得了新生。照片传来,是他的妻子在擦拭着尸体,喃喃地说,昨天还好好的,现在为什么那么硬呢。

一个老师顶着变了形的门,让三十三个学生逃生,自己却牺牲了。

这真是人性的光辉,比起克拉玛依大火时,老师只知道保护领导逃离火场,却让大量的小孩丧身火窟,难怪这么多人会大呼,这是人性的觉醒。

一个战士在大余震中...

Read more

灾区重建中成功的个案经验


 

 

有网友希望我提出更具体的个案,来说明震灾区自组织在重建过程中能扮演的角色。在即将到来的重建期中,下面是几个经验可以分享。

一、重建第一阶段是恢复期。尽可能原地重建,除非有极大的后续灾害的威胁,否则一群人回到自己的家乡重建,避免原来的社会关系网瓦解,灾民间还能有些生活上互相照顾,心理上相互扶持的伙伴。大灾后最常发的是忧郁症,一段时间后自杀率会提高很多,所以原来的社会网至关重要。此时,政府或慈善机构进入重建区建周转房,在台湾,慈济功德会这个工作就作的很好,不断的组织志愿者去建房,将灾民从帐篷中转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家。

二、此时,志愿者可以帮忙灾民自组织起来,...

Read more

只是“经济人”的企业不会是好企业


 

只是“经济人”的企业不会是好企业,这论题并不是在说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感,而是这样的企业内部管理并不好。

现在社会上常流行一种思维,现代经济社会要的是一种「现代」的道德观,以取代「传统」的熟人社会道德观。新道德观是市场的,或契约的道德观,是一种经济人的道德观,强调人是自利的,人要遵守的只是契约精神,对契约诚信即可。

可是这样的道德观一点也不是现代的,甚至是违反现代管理原则的。

经济人预设了人是自利的,理性算计的,人与人交往时是双方算计清楚后签下契约,对契约守信,遵重的是市场交易原则。而与经济人预设相反的是社会人的预设,社会人是利他的,是服从社会规范而放弃个人算计的,与人...

Read more

郎咸平教授,你误解了企业社会责任


 

在网上读到一篇郎咸平写的“由赈灾引发的历史文化反思”,大意可以看出郎教授在思考为什么我们的企业家这么没有社会责任感?并且引了马云企业不用作慈善的话以为佐证。但他也反问网友,当你挥着道德之剑砍人时,你会作的更好吗?由此他得出结论,这问题出在我们的文化之中,因此话锋一转开始讨论西方为什么会有社会责任的概念,其来自于教会的信托责任,中世纪之前专业经理人是害怕神的惩罚所以会负起责任,现在则是因为害怕法律的惩罚所以会负起责任。

郎文的第一个问题出在他把企业社会责任驾接在信托责任之上,而社会上所呼吁的其实是一种慈善精神,这一点郎教授在引马云的话时也隐隐然知道。王石与马云都为他们的股...

Read more

我看“逃跑教师”事件


 

我只评论范老师临难“逃跑”的事情,他的人格如何我不知道,他可能是亲切善教的好老师,也可能不是,可能是特立独行的人,也可能不是。他想当“思想”上的烈士,所以讲了很多理论,我没读过,不予置评。

我只表达对一个教师该不该在危难中先照顾他的学生的看法,我以为应该,所以舆论的批评是合理的(当然,谩骂、造谣与揣測动机以进行人格谋杀是不被接受的,这是沟通伦理的道德底线)。套用郎咸平教授的用语,这是“信托责任”,不是雷锋精神。当班上学生都是未成年人时,老师就受到家长的信托,要为学生的行为负责,在学生不知道如何行为时,老师就跑了,是失了职。

这道德在企业可以称为信托责任,在个人就是职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