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崔长林

发现了“规律产生于场并在场的作用与制约下形成”的规律——规律形成的规律;发现了“质量是能量的聚集,能量是质量的耗散的规律,质能聚散产生各力”的现象,揭示了“物质生成与湮灭定律”等。在地震学研也有一定建树,提出“地震天成”的思想,揭示了广义地震律(地震生成与衰减规律);破译了“史前物质”和“第一推动力”产生之谜;经济学有《资本场论》上、下卷,《广义场论》上、下卷,《意识场论》、《经济场论》、《价值场论》,《量子经济学》上·中·下卷,《裂变经济学》、《逆变经济学》、《逆变管理学》、《逆变管理法》、《经济交换律》、《聚变经济学》、《管理场论》、《广义制度经济学》、《原理经济学》等;发明有《经济危机疫苗》、《企业亏损疫苗》、《亏基核算法》、《腐败疫苗》软件。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电话01087247353

差异管理:中国式管理境界(03)


  差异管理又叫差异化管理,它是产生于年轻而又古老的中华大地上的又一富含哲理的管理模式。大家知道,此番房价之所以能够得到控制,就在于对不同的购房者实行了差异化管理。

  何为差异管理?它为何具有控制房价的能力?在没有实行差异化管理之前,国家颁布了那么多的房产新政为什么就起不到显著的效果而不能把房价“调控”下来呢?原因很简单,就是任何一种政策的颁布和制度的设计都不可能能够针对所有的人,也不可能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所谓“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

  而差异化管理不同,因为它针对不同的、具有差异性的人群而颁布、设计,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Read more

发展管理:中国式管理境界(02)


  把如何实现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作为管理对象的管理模式,她是由伟大的中国人民创立并实施起来的。又名可持续发展管理或可跃升发展管理。其深度和科学性,堪比此前所创立的一切管理,因为要想把发展管理实行起来需要了解和掌握发展是对经济社会自然规律、原理、机制的表达。由于经济体要想实现和得到发展必须得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而又主要表现为“跃升发展”上,所以又叫做跃升式发展管理。中国人民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后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个经济体要想得到发展不难,难就难在能够实现和得到可持续发展。大家知道,在人类的历史上,具有不同文化素养的经济体都曾经实现并...

Read more

价值管理:中国式管理境界(01)


  价值管理是继规划管理之后,产生于中国大地上的又一种管理模式,其管理对象是包括狭义价值在内的广义价值。价值管理不同于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计划》为核心而展开的管理模式,而价值管理与之有本质的不同,表现为它追求的是“广义绩效”或“广义价值”。要了解什么是价值管理需要首先了解什么是广义价值。传统政治经济学认为价值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价值是“资本投入的产物”。如果您有这样的认识那就谈不到价值管理而应当被称为“无差别人类劳动管理”或“投入与产出管理&...

Read more

国家利益高于政治,和而不同聚变管理—管理者如何做事先诸葛亮(25)


  经济聚变讲的是对有不同核心地位的经济体的整合,当然是离不了管理的了。为了与其它管理方式加以区别,我把这种专门整合经济体的管理,称为聚变管理。聚变管理始于中国政府与其香港政府联手反制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对香港金融系统所实施的“裂变”。之后,这种经济模式、管理方式被欧盟各国和世界各地管理者所青睐,并衍生出一个又一个经济聚变与聚变管理的成功案例,有代表性的事件,是欧洲统一货币的实行和至今仍然风靡世界的企业购并狂潮。或许,当初在采取这种方式时人们并没有认识到它将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全新意义上的经济模式、管理方式,但事实证明,这种经济模式、管理方式不...

Read more

国务院为何不早颁布拆迁《条例》——兼批“管理是实践的艺术”


  喜闻国务院颁布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它使我想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假如在两年前就颁布了这个条例的话,不仅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关于房屋纠纷事件的发生,亦可以多保留几条鲜活的生命。是啊,国务院为什么就不能在两年前颁布而非要等到今天呢?是国家领导人不知道颁布这样的一个《条例》有多重要,还是给国家领导人当参谋、做顾问的经济学家、管理学家没有提醒国家领导人?是我们的人大、政协委员没有提出相关的《提案》,还是我们国家的职能部门压根就是一群吃凉不管酸的人?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为此不仅发生了争端,也...

Read more

同行比大师懂管理要你教授有何用—德鲁克中国学派为何集体失语


  本不想再写,考虑到彼得·德鲁克管理思想对中国管理界有毒害性,所以才有续写的必须。说彼得·德鲁克管理思想有危害性是因为:一,“管理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种实践”自相矛盾,表现为它忘记了实践的自身也是需要科学性的。二,其违反科学,与科学发展观、科学管理观悖论,表现在经济事物的运动都有规律,而对经济事物的管理也必须得有规律,否则用“不是科学”的东西去管理正在行进中的经济社会科学事业,甭想成功。其集体失语的原因:一,自己没有理,也没有别的理可讲,因为怕丢了饭碗,所以其教师集体失语。二,为了得到“在职研究生&...

Read more

彼得·德鲁克不懂管理?——与黄铁鹰教授再商榷


  彼得·德鲁克(PeterDrucker)说“管理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种实践”。于是,我就要问了,人类为何要实践?大家知道,人类之所以要实践,一定是为了证明某种判断、理论、原理是否存在、是否正确、能否实现。判断、理论、原理是啥?当然是一切科学的起源或是其研究对象了。如果说“管理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种实践”,那不就等于说一切科学都“是一种实践”了吗?如果说“科学都是一种实践”,那还要科学干什么?不要以为彼得·德鲁克先生在说这话之前已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

Read more

管理者为何需要制度创新?——管理者如何做事先诸葛亮(12)


  制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制度是指存在于人类经济社会中的各种规则,而广义制度则是对经济社会自然程序的表达。由于人类学意义上的制度不可能完全表达经济社会自然程序,所以制度创新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了人类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然步骤。这是因为,人类对经济社会自然程序的正确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势必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将土地租赁给农民与将农民禁锢在一起相比无疑具有制度创新之意义,使人类实现了一次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跨越;以资本的多少而不是土地的多少来分割社会财富无疑具有制度创新意义,又使人类实现了一次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跨越。对于企业来说,管理制度、管理程序的创新就不重要了吗?凭什么把泰勒的&l...

Read more

管理者如何播种经济未来?——管理者如何做事先诸葛亮(09)




  人人都有未来,但未必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未来,都有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老母鸡都有未来,何况是人、企业、国家、世界乎?但是,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的未来那就未必人人都有了。那么,什么是属于有自己的未来、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笔者以为,属于自己的未来就是自己能够了解、把握、收获的未来,而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则是理想化或比较理想化的未来。但是,笔者不能不说的是,属于自己的未来和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是不会自己向我们走来的,是需要我们选种、播种、耕耘、施肥的。那么,如何播种未来?什么又是未来的种子?什么又是美好未来的种子?什么又是能够播种未来种子的土壤?能够播种未来种子的土壤在哪里最肥沃和最适...

Read more

绩效管理为何是个伪命题?——管理者如何做事先诸葛亮(06)


  

  做事先诸葛亮,需首先抛弃“绩效管理”理念,因为是伪命题。第一,绩效管理是短缺经济的产物,是“投入产出”理论和“量·本·利”关系理论的衍生品,而人类已进入饱和经济时代。其次,由于绩效即所谓成果始终滞后于已经形成的事实,所以用滞后于事实的“绩效”来奖惩,无疑是亡羊补牢。第三,“绩效”需分解到部门,而“部门人”不可能对企业的整体效益负责,并使已发生严重亏损的企业还得向其部门管理者兑现奖金。第四,由于先有&l...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