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州来凤县高级中学日前为本校一名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立传塑像,引发舆论热议。塑像的主人公是该中学的毕业生杨元,2012年他以668分的成绩摘得恩施州理科状元,并被清华大学录取。去年高考发榜当天,该校曾组织师生举行庆祝活动,并用轿车载着杨元巡街。
去年高考结束后,有中学曾传出拜“状元”的新闻,舆论惊呼,对“状元”的崇拜已经严重畸形,而相对于拜“状元”,这所中学给“状元”树雕塑,则彻底将“状元”神话。
很多人为这所学校捏一把汗,毕竟,高考只是人生...
作者文章归档:熊丙奇

应依法追究地方政府盲目撤点并校的责任
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是政府的法定责任。然而,审计署3日发布的1185个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专项审计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地区片面将办学规模和学校数量作为调整的主要依据,搞简单“撤并”或“一刀切”,苦了众多农村娃。布局调整带来部分农村地区学生上学路途变远,交通、寄宿等教育支出相应增加。受就学距离远和负担重影响,一些地区学生实际辍学人数上升幅度较大(主要集中在初中学校),重点核实的1155所学校,辍学人数由2006年的3963人上升到2011年的8352人,增加了1.1倍。(京华时报5月4日)
针对撤点并校存在的问题,去年9月...
留学生行贿导师被判刑是因为文化差异吗?
据BBC英伦网报道,中国留学生拿5000英镑现金企图买通导师通过毕业论文的案件日前宣判,在巴斯大学读书的26岁的李洋被判刑一年。该留学生的律师指出,她的当事人之所以涉及行贿罪,是因为“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再加上沟通不良而导致的。
这并不是什么文化差异、语言差异,如果说是文化差异,难道行贿在我国内地就不是犯罪吗?就是很正常的一种文化吗?也不是沟通不良——学生拿着钱找导师让其放自己一马,再傻的导师也知道这是干什么,而是明显的以身试法。不同的是,在我国内地,这种做法通常被认为是“潜规则&rd...
“史上最难就业年”与“学历泡沫”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上表示,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就业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据2月初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的统计,这些单位2013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而广东2013届毕业生签约率到目前为止仅30%,较之去年同期下降了10个百分点,就业形势较2008年更为严峻。(人民日报4月30日)
舆论就此称今年是“史上最难就业年”,其实,从2003年起,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就一直十分严峻,对于今年就业面...
大学为何禁止“差生”考四级?
四六级考试乱象层出不穷,有关部门也曾出手治理,却总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内蒙古科技大学便是一桩,先是禁止“分低差生”再考四级,而后又在报名截止前夕临时变卦“解禁”,朝令夕改,无视考试严肃性和学生合法权利。更令人不解的是,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各所高校,似乎都对此讳莫如深。(人民日报4月26日)
舆论对教育部门和各高校的暧昧态度,表示不解,而在笔者看来,这并不难理解。四六级考试是教育行政部门主导的考试,在行政部门的主导下,已经形成考试利益链条,而教育部门、高校都在利益链上,因此,他们对四六级考试乱象的态度...
错位的学校教育,奇葩的毕业照
这几天,网友“小灵通春天”在19楼教育论坛上,发了一条“严重报料:史上最牛最奇葩的高中毕业照”的帖子,点击率很高——“这是我们高三的毕业照,中间空出的四个凳子是给领导留着的,一个书记三个校长,一共十个班,领导都不参加,最后照相馆再把他们PS进去……” 这张“史上最牛最奇葩的高中毕业照”,引发网上各种各样的评论。(浙江在线4月26日)
据报道,该校校长已承认确有此事,但同时表示,“这件事情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校领导)有...
大学支援灾区高三生异地复课值得肯定
地震发生后,芦山中学成为当地最大安置点,已安置2000余人,学校操场住满了灾民和外地赶来的援助人员。一些留校的高三学生在帐篷里仍然坚持学习。西南财经大学得知学生情况之后,主动与学校取得联系,计划将全校410名高三学生接到成都上课,并免费为他们提供教室和食宿等复课条件。目前,学校正在通知高三的学生今明两日内返校集中,明日乘坐西南财大的专车去成都上学。(重庆晚报4月22日)
大学主动伸出援手,为复习迎考的高三学生创造异地复课的条件,这一做法值得肯定。
对于西南财大为400多名高三学生提供教室和食宿条件,有网友称这虽然很好,可与大学本身的功能不符—&mdas...
功利化办学才是架在脖子上的剑
“大学排名就像一把架在校长脖子上的剑。”中科院院士、北大前校长许智宏日前在公开演讲中如是说。针对社会上流行的高校排行榜,他认为,学生根据大学排名来填报高考志愿容易被误导。
许院士可能想告诉大家现在的排行榜有问题,缺乏公信力,可是,他又把“大学排名”视为“架在校长脖子上的剑”,这不是在强调排行榜的重要性吗?如果大学以理性的态度去看待排行榜,同时做好信息公开、招生服务工作,其实不会受制于排行榜,也不会让缺乏公信力的排行榜有生存的空间。
我国大学校长之所以觉得排名像剑一样架在脖子上,是因为大学办学本...
职业教育遇冷:制度变革才是出路
“关于职业技术教育,大家谈起来都认为很重要,现实生活中又离不开,打心眼里却瞧不上。”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纪宝成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指出,“现在几乎没有市委书记、市长与县委书记、县长的孩子上职业院校,就连说职教重要的人的孩子一般都没有上职业院校。”(4月15日《中国青年报》)
不要说市委书记、市长不送孩子上职业学校,恐怕就连职校的校长,在孩子有可能选择上普高、大学时,也不会选择职教。这并不是市委书记、市长或者校长的问题——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是每个受教育者的自主权利,而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严重问题。
...
异地中考政策为何13天变脸?
上周,约三成非莞籍考生的家长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一周。8日,异地中考报名开始。同时,报考普高的资格认定细则公布,非莞籍考生尤其是本省外市籍考生报名时遇到社保、居住证难题。而随着民意调查的及时反馈,13日,教育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人性化调整异地中考政策,放宽社保和居住证等条件的门槛。(东莞时报4月15日)
东莞及时对异地中考政策进行调整,这种听取民意的做法,值得肯定。但是,如果在制订异地中考政策时,就开门纳言,广泛听取民意,把民意纳入决策程序,这一让老百姓“跌宕起伏”的事根本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如果一再发生,只会伤害政府决策的公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