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朱克力

朱克力博士是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新经济智库(CiNE)首席研究员、湾区新经济研究院院长,长期在国务院系统参与智库建设,持续从事新经济研究与管理实践。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博士,师从著名经济学家蔡昉研究员。中央国家机关青年智库成员,工信部智库专家,商务部中商智库中国消费大数据研究中心秘书长,联合国世界丝路论坛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发展研究奖获得者(提出并推动数据成为生产要素),入选国家级骨干人才计划,国务院研究室中国政策专家库收录,多所高校兼职教授、硕导。
亚太人工智能学会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矿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兼职教授,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高级研究员,当代经济学基金会学术秘书长,哥伦比亚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研究员,世界银行项目课题负责人,汉唐公益发展中心副理事长,成都新经济战略顾问,多个城市及人民网“十四五”规划专家,联通、阿里、腾讯等企业智库专家,CCTV、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China Daily等中央媒体访谈嘉宾或特约撰稿。

中国官商结合模式的百年流变


纵观中国近代经济史,贯穿始终的首要问题便是对经济参与主体的定位与分工,即由谁来办企业、由什么来配置资源。有学者将中国近代以来的企业形态总结为官商合办、官督商办、官办三种形式(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这三种形式之间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表明进入近代以后,中国企业的发展形式,由起初的政府和企业同时参与,退化到后期单纯的政府直接操控。但无论哪种形式,权力始终居于核心位置,既制定游戏规则、又直接配置资源。这种传承百年的官商结合模式,并没有因为中国在经济领域的市场化改革而有实质性的、彻底的变化。

中国古代的经济形态,宋代是一个重...

Read more

我和总理高参聊CSR


  

  对话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任玉岭

 

  Q|朱 敏 哥伦比亚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A|任玉岭 中国国务院参事,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

 

  01 价值的聚合与创造

  前些年,美国管理大师、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来北大讲学时提出一个概念:任何企业都应认识到,自身的健康发展应由社会的健康发展来保障

  朱敏:除了深入全国各地对经济社会问题进行广泛调研,您对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也颇有研究。作为直接向国务院总理建言献策、影响中南...

Read more

转型的逻辑:中国经济之百年救赎


转型的逻辑

 

一、新一轮启蒙前夜的争鸣

近年来,国内由经济社会问题引发的论争乃至批判之声不绝于耳。比如,涉及发展战略层面就有着不同的论调,其中不乏对外向型发展模式的质疑,对市场经济的批判,对工业化、城市化的反思,对所谓西方“阴谋论”的警惕……不一而足。究其本质,不外乎民族主义对全球化的“抗争”,或曰“左”“右”之争,与上世纪初“五四”运动后的“问题与主义”之争颇为近似[1]。这不是历史的巧合,而是历史...

Read more

国企改革,路在何方?


 

国企改革,路在何方?

 By-留给历史

 

    经济活动涉及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广义上的主体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机构和个人,而经济转型意义上的主体主要指宏观层面的政府和微观层面的企业。企业根据产权归属的不同,可分为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在全球化和市场化背景下,外资企业又是必须单独考量的特殊主体。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过于强势是理顺经济主体秩序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因为这种强势并不是凯恩斯主义语境下的宏观调控,而是对政府的本分和经济规律的背离。政府越过了权力与市场的界限,结果是整个市场的自由竞争程度非常低,国企成...

Read more

民生经济与通胀治本疗法


 

一、经济大势:要清醒审视内外变局

在发展中既要积极,又要冷静,一定要用清醒的头脑、敏锐的眼光应对可能出现的新情况。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紧密,不对形势过于乐观

 

朱 敏(哥伦比亚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经济导刊执行总编):进入2011年,宏观经济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从更宽阔的视野来看当前经济,您认为主要会有哪些问题?是否存在更大的隐患和风险?

任玉岭(国务院参事、研究员,第九届和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务):现在的经济局势,我认为需要客观地看待,客观地分析。首先看国际形势,我认为世界金融危机并没有真正过去,有些问题并没有真...

Read more

国企不改,私企不放,经济难行——答《中国经济缺什么》


国企不改,私企不放,经济难行

——答《中国经济缺什么》

By留给历史

  对于中国经济问题,此前关注比较多的是非主流经济学家及独立财经评论家的思想和观点,如郎咸平(争议人物,很多人质疑郎咸平是演讲家而非经济学家)、谢国忠、张五常、时寒冰、曹建海等。虽然他们分属不同思想流派,专长于不同财经领域,对经济问题的思考或理性或偏激,解决问题的建议或保守或大胆,但无一例外的是,他们的批判是尖锐的,他们的建议因兼具破坏性和建设性而难以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往往给决策者太大压力,给民众以看空的预期。《中国经济缺什么》一书,作者朱敏汇集了茅于轼、陈志武、夏...

Read more

洞观中国经济需要新思维


 

一、反思凯恩斯式宏观调控

要想走出危机、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关键是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朱 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经济导刊执行总编,哥伦比亚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众多学者认为,未来五年将是中国重要的转型时期。那么,在您看来,应如何分析和判断未来的宏观经济走势?

李佐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博士,研究员)这的确是非常重要的命题。我认为,分析宏观经济的视角应更多元一些,人们常用的凯恩斯宏观经济分析架构存在很大的缺陷。

朱 敏:您认...

Read more

正道奇谋:创新的章法


 

正道奇谋:创新的章法

以“正道奇谋”的思想来做事,真正做成创新的事,做成有价值、可持续的事,有一个前提和关键,那就是遵循“道”之法则,以规律为先、为重。“道”为根基,“谋”而有度,以理性之根滋养“奇异果”。这才是创新的章法

 

/朱敏

冬寒凛冽春咫尺。

虽四季循环,周而复始,我却愿将这春天,看作是冬的创新成果。

而创新之章法,也像极了从冬到春的过程,既自始至终贯穿着那份自然而然,又保不齐会给你带来点感冒、发烧的烦恼。但无论感冒或发...

Read more

经济转型的诚信回归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发布的“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企业家有时出现或经常“烦燥易怒”的占70.5%,“疲惫不堪”的占62.7%,“心情沮丧”的占37.6%,“疑虑重重”的占33.1%,“挫折感强”的占28.6%,“悲观失望”的占 16.5%。看起来,即便企业家群体,已积累了超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财富,他们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样幸福。

  孔子云:“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Read more

分红破题,重组道远


  央企分红破题不啻是个振奋消息,但从目前情况看,央企重组任务还很艰巨:首先,国有经济的分布仍然过宽,相当数量的国有资本并不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少企业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积累了一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丧失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一些大企业业务庞杂、主业不突出、辅业包袱重,子企业层级过多、数量过多,母公司对子公司失控,是企业效率低下、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原因。其次,尽管国资委三令五申,竭力推进,但央企的态度目前出现三种情况:一是积极跟进,抢占市场,通过重组整合,逐步做强做大,比如,原中国港湾建设(集团)总公司和原中国路桥(集团)总公司合并重组而成的中国交通建设集团...

Read more